古埃及位於沙漠地區,那時的古埃及人是怎麼解決溫飽問題的?

2021-01-08 網易

尼羅河為古埃及人的耕作提供了灌溉條件

  其實從河流數據上來看,尼羅河除了長度以外,似乎沒有什麼再能夠排得上號的了。其年徑流量實際上只有840億立方,或許大家對這個數字沒有什麼概念,但是拿我們國家的長江來對比的話,就非常清楚了。

  我國長江的年徑流量,能夠達到9500億立方,足足是尼羅河徑流量的十倍之多,可見尼羅河的水源其實並不是非常豐富,那麼它又為何能夠養育一方水土和人民呢?

  

  尼羅河對古埃及文明貢獻最大的,就是其對於古埃及農業生產的貢獻,並且在尼羅河經過地區,在長期的衝擊和泛濫之下,形成了土壤肥沃、土質優良的三角洲平原,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尼羅河三角洲。

  首先,尼羅河三角洲的形成,對於埃及地區大面積的沙漠來說,簡直就是上天賜予的吃飯工具。古埃及人可以在三角洲地區,進行農業生產作業,用雙手勞動創造自己所需要的必備生存資料。

  除了尼羅河為古埃及人創造和提供了必要的生產地區之外,其本身所具備的水文特徵,也是幫助古埃及人,滿足溫飽的重要條件。

  我們都知道河流是有汛期的,只不過由於季節、降水等因素的影響,汛期時間會出現不同。

  一般來說汛期到來之時,河流水量顯著增多,水位明顯上漲,這對於農業灌溉來說正是最佳時期,一般來說北半球的河流汛期都會在夏季出現,這主要是因為冰雪融化和降水量增多。

  

  尼羅河的汛期就集中在一年中的五月到八月,汛期一到,尼羅河就仿佛變了一條河一樣,無比暴躁和憤怒,波濤洶湧地衝擊著尼羅河三角洲。

  那麼這種汛期的意義何在呢?古埃及人不可能在汛期之前和期間播撒種子,而是到了汛期結束之後,大致在十月份左右。

  他們只需要簡單地撒下種子,無需任何過多的經營,就能夠在明年獲得大豐收。所以說,尼羅河特有的水文特徵,實際上醞釀了最早的古埃及農耕文明。

  

尼羅河流域熱帶沙漠氣候有利於農作物生長

  在尼羅河長期的衝積之下,逐漸形成的尼羅河三角洲,實際上成為了古埃及文明的主要發源地,在這裡出現了早期農耕文明,古埃及人們能夠在此基礎上不斷繁衍生息,逐漸成長為了一個重要的文明群體。

  而簡單便利的耕種方式,則能夠使得古埃及人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夠獲得滿足人類生存的基本生活資料,當然能填飽肚子是最基本的需求。

  農業生產的穩定進行,以及農業的連年豐收,使得古埃及人們開始出現了私有財產,這使得社會之間的貧富差距也有一定的加大,在此基礎上逐漸出現了階級分化,進而古埃及的國家政權文明開始出現。

  

  除了尼羅河自身的水文特點之外,其所形成的尼羅河流域能夠成為農業區,其實也和當地的氣候有著直接關係。

  我們知道氣候條件,其實是難以憑藉人類的行為去改變的,當然近現代以來人類對環境的破壞,導致氣候變化除外。

  在那個時代,人類尚且不具備破壞自然環境,進而影響氣候變化的能力,尼羅河流域屬於熱帶沙漠氣候,這裡雖然高溫炎熱,但是也屬於光照充足的地區。

  農作物的成長離不開水資源和充足的光照,熱帶沙漠氣候恰恰滿足了光照需求。而尼羅河則滿足了農業生產的充足水資源問題,由此尼羅河流域與熱帶沙漠氣候相互配合。

  由此形成了古埃及文明的重要自然條件基礎,因此,熱帶沙漠氣候條件下的尼羅河流域,能夠成為古埃及文明的重要搖籃。

  

廣闊的沙漠不一定就是一無是處

  在今天我們的思想中,沙漠的存在就意味著生命的乾枯、人類的絕跡,沙漠似乎是人類行為的禁區,儘管今天也有不少探險家,主動前往沙漠禁區探索未知世界,但是這也畢竟是少數。

  古埃及的內部地理環境,其實就是受到大面積的沙漠包圍,那麼為何古埃及人,還能夠創造出如此輝煌燦爛的文明呢?

  這我們就要從沙漠自身所存在的特點來分析了,沙漠具有流動性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正因為這種流動性,才會使得沙漠能夠在其覆蓋的範圍內,填滿那些崎嶇不平之地,特別是像丘陵、山地等,在流動性沙漠的覆蓋下,這些地方很容易就變成了平坦之地。

  

  這就使得尼羅河對於沙漠覆蓋地區的衝擊更加容易,範圍也更廣泛,由此能夠形成面積巨大的農耕地區,這就為古埃及的農業生產提供基本的生產基礎。

  當然僅僅依靠沙漠的流動性還不夠,眾所周知,沙漠地區水的蒸發量是非常之大的,而這在今天看似是弊端的存在,在數千年前的古埃及似乎卻是一個積極因素。

  尼羅河衝擊的沙漠地區在蒸發量大的影響下,很快就容易乾涸,這使得這些地區不容易積水,也不容易形成沼澤、湖泊之類。

  水分蒸發之後,古埃及人可以直接就利用衝積平原地進行播種。這種熱帶沙漠的存在,再加上氣候和尼羅河的影響之下,居然能夠構成一個穩定統一體,有效保證了古埃及早期農業生產的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世界上起源最早的古埃及文明為啥會誕生在氣候惡劣的沙漠地區?
    眾所周知,古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國之首,古埃及文明最早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的 阿福特拉特文明,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也是埃及古文明的發端。早在5000年前,埃及人就建造了首座金字塔——昭塞爾金字塔,而在公元前2560年(也就是4600多年前),埃及人又建造了世界上最大胡夫金字塔。
  • 古埃及人「從哪裡來」
    埃及地處非洲東北部,位於亞非歐三大洲要衝,北部經地中海與歐洲相通,東北與以色列、約旦接壤,中南部是撒哈拉沙漠。研究者比對這90具木乃伊的基因信息,發現他們關係最近的「親屬」,可以追溯至以色列、約旦地區的古代農民。相比之下,現代的埃及人則從非洲中部人群繼承了更多的基因。
  • 地處荒漠地帶,生存環境也很惡劣,古埃及文明之花為什麼能綻放?
    尼羅河的哺育,造就了古埃及文明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數千年前的古埃及氣候條件惡劣,社會生產力不發達,並且人們改造世界的能力十分有限,那麼究竟是什麼力量能夠幫助埃及人克服困難,創造出輝煌燦爛的古埃及文化呢?人作為高級動物,其能夠製造和使用工具,並且具備非常強的自主思維能力,能夠依靠自己的意識去勞動和創造。
  • 尼羅河畔古埃及人的「紙草書」
    古埃及位於尼羅河兩岸,公元前3200年左右,埃及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尼羅河定期泛濫,淹沒全部谷地,水退後,要重新丈量居民的耕地面積。公元前2900年以後,古埃及人又開始建造金字塔,並以此作為法老的墳墓來寄託民族的神聖信仰。
  • 簡述古埃及的地質情況、礦產資源,以及古埃及的植物
    儘管古埃及的版圖根據歷史的發展隨時在變,不過古埃及的核心地帶就是「下埃及」的扇形區和「上埃及」的長長河岸區。如此一來,古埃及核心區域的地質情況就很容易理解了:就是尼羅河及其衝積形成的平原。但如果沒有平原兩側的山,我們就實在想像不出,古埃及人還能用什麼方式形成自己獨特並震驚了世界的建築和雕塑藝術了。
  • 木乃伊歸來——古埃及人為什麼製作木乃伊
    金字塔,獅身人面像,木乃伊……我認為,就算您從沒來過埃及,又或者您從未了解過古埃及文明,這也是隨口而出的答案。來埃及的遊客總是會很期待看看木乃伊,今天,「Stargate埃及遊」將帶您走進木乃伊的世界。 古埃及人很早便開始製作木乃伊,他們為他們的國王,平民,甚至動物製作木乃伊。那麼古埃及人為什麼熱衷於製作木乃伊呢?
  • 古埃及人和現在的非洲人不一樣,他們是從哪裡來的,是什麼人種
    在一些古埃及建築留存的壁畫中,可以看到當時的埃及人外表並不單一,有的顴骨高聳有的平坦,有的鼻子扁平有的如彎弓,膚色上有白也有棕。 所以可以得出,作為最古老人類文明之一的古埃及,其境內居民不僅有來自中東的閃米特人,以及來自南部地區的黑人,還有高加索地區的白人,最後就是締造古埃及文明的土著古埃及人。
  • 古埃及篇「2」木乃伊你怎麼了?
    埃及是世界上最多木乃伊的國家,那麼為什麼古埃及人會把重生和木乃伊聯繫上呢?01永生的傳說古埃及人對永生深信不疑全因一位耕田哥。由於耕田哥教會臣民種植和釀酒,解決人民溫飽問題,所以備受擁護,連太陽神也屬意傳位給他。耕田哥的弟弟賽特Sat起了妒忌之心,動了殺機。賽特讓自己媳婦(奈芙緹絲,房屋和喪禮的神)變作耕田嫂(伊西絲,生命和生育的神)的模樣,引誘耕田哥做了些不可描述的事情。
  • 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的起源與文明成就
    對古埃及的尋訪,也許有助於我們解答這些問題。早在距今五六千年以前,埃及人就在這片尼羅河神賜予的富饒土地上生息勞作。尼羅河水賦予埃及以生命,並且不斷滋養著這個早熟的人類社會。埃及原始居民使用以天然石和天然銅製造的工具戰天鬥地,發展出先進的農業和畜牧業。他們心靈手巧,燒制陶器、織布縫衣、編籃建屋,樣樣在行。古埃及人領先其他民族一大步,已經來到了文明社會的入口。
  • 古埃及金字塔驚人的秘密 古埃及金字塔位置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它建造於沙漠之中,結構精巧,外形宏偉,是埃及的象徵。金字塔古埃及法老王們死後的安眠之地。接下來就讓我們列舉十大金字塔的未解之謎。關於金字塔,有太多的未知,這裡,例舉出比較令人關注的12大未解之謎,以供未解之謎愛好者討論研究。
  • 古埃及人修建金字塔時,那時中國人在做什麼?看後會顛覆你的想像
    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蹟之一,是古埃及國王(即「法老」)的陵寢,為什麼古埃及人會修建金字塔?是源於他們對神的虔誠信仰,認為人生是短暫的,但死後便是「永生」,有學者將這稱為是「來世觀念」。
  • 古埃及人的木乃伊製作工序揭秘,網友:太噁心了!
    答案是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後,他的靈魂不會死,仍然附著在屍體或雕像上。因此,法老死後,他們都被製作成木乃伊,期待有一天能夠起死回生。「肉體死亡為靈魂開啟通往永生的大門。」這是埃及《亡靈書》上的記載,古埃及人認為今世的歡樂都是極為短暫的,死後的極樂世界才是人的終極追求。
  • 古埃及服裝
    由於題材關係今天我們只講古埃及的服裝 早在舊石器時代尼羅河流域就有人居住了,在距今一萬年前後,古埃及進入新石器時代。到公園前6000-5000年前後,跨越中石器時代進入金石並用時代。 前文我們講過,埃及文明地處尼羅河下遊衝積平原,西邊有利比亞沙漠和連綿起伏的高山,形成天然屏障。南方也有許多激流淺灘阻擋著。這些天然屏障和天賜的沃土一起保障了埃及文明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持續長久的和平盛世。 我們今天就要從第一王朝時期開講,一直到新王國時期(公元前1567-1085年)。
  • 破解:古埃及金字塔的建造!思維訓練,拓展想像力,提升認知
    對此我請大家思考幾個問題:1)換位思考如果你是當時法老或設計師,是否會考慮在沙漠中建造金字塔?2) 這幾千萬噸的東西,能在沙地上建造嗎?3) 歷史上有無大型建築一開始就建造在沙漠上?4)如此巨大工程,每塊石頭都幾噸重,在沙漠如何運輸?通過以上幾個問題,我們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在當時該地區不是沙漠!
  • 但伯超:失落的古埃及文明
    古埃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位於非洲東北部尼羅河中下遊。古埃及文明最早形成於約7450年前下埃及的法尤姆地區,終止於(約公元639年)阿拉伯帝國將其伊斯蘭化5150年前(約公元前3150年)南北埃及完成統一,並建立了世界上首個大一統國家,其朝代延續並更迭長達3000之久,一直到公元前30年羅馬徵服埃及第三十二王朝(託勒密王朝)。
  • 古埃及建金字塔時,我們的祖先在忙什麼?古人的智慧難以想像
    除此之外,古人的建築智慧也讓人難以想像,最顯著的例子便是古埃及金字塔。作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它以自身獨特的造型與龐大的建造工程量聞名世界,引得後世讚揚稱奇。這又為人們增添了新的疑惑。既然古埃及建築工藝如此精妙絕倫,那麼古代中國人建築水平又如何?古埃及建金字塔時,我們的祖先在忙什麼?這些問題提出後,很快便有人去查閱了史料。
  • 古埃及人心中的太陽神――屎殼郎
    在古代,埃及人非常崇拜太陽。和我們中國的古代神話一樣,埃及人心中也有太陽神。在古埃及不止太陽有對應的神,很多動物都被埃及人當做神靈。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古埃及人心中的太陽神是一種昆蟲――滾糞球的屎殼郎。
  • 古埃及最強的十大神明
    古埃及人為了得到索貝克的特別眷顧,就將鱷魚製作成木乃伊。索貝克雖然不是最強大的神,但絕對算得上是古埃及最受尊敬的神。NO.9 託特(智慧之神)託特是一位以冷靜和精明而著稱的神明。託特最早是以月神的形象出現的,而後又被認為是宇宙的設計者和善與惡的調停人。
  • 聖甲蟲又名「屎殼郎」,為何古埃及人對聖甲蟲極其崇拜?
    古埃及人就是這樣,他們對聖甲蟲的崇拜就屬於宗教崇拜中的自然崇拜。古埃及作為十大文明古國之一,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在歷史的變遷中,由於人文地理環境和自然地理環境共同影響,從而孕育出了聞名世界的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經歷千年風雨,最終還是被伊斯蘭文明所代替,自此古埃及文明就只能掩埋在歷史的塵沙中。
  • 揭古埃及人如何搬運巨大石塊建造金字塔之謎
    揭古埃及人如何搬運巨大石塊建造金字塔之謎時間:2015-10-09 09:07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揭古埃及人如何搬運巨大石塊建造金字塔之謎 導讀:科學家現已揭曉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