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大型商業綜合體數量一年翻番 約七成收入仍靠零售

2020-11-25 西部網

雙11將至,每年雙11不斷增長的銷售數字,讓消費者和業界感到實體商業正遭遇著持續的萎靡。近年來,隨著電商崛起,實體商業被打趴下的說法不絕於耳。

然而,情況並非如此,來自陝西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省商業綜合體同比上一年度翻番。

線上與線下作為兩個不同的消費渠道,各自有著獨特的消費場景,線上不可能永遠增長,線下也不可能持續萎縮。憑藉社交和體驗等空間優勢,實體商業正在向新型綜合體轉型。

陝西規上商業綜合體增至74個,約七成收入仍依靠零售

說起商業綜合體,這裡是衣食娛購遊的組合,有寬敞舒適的環境、精心設計的景觀。現在,這樣的消費業態正在陝西市場大量湧現。

據陝西省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全省規模以上城市商業綜合體74個,較上年增長一倍。全年總客流量64495萬人次,日均176.7萬人次的客流量;擁有商戶12820個,從業人員期末人數10.70萬人;全年商戶銷售額(營業額)447.25億元,比上年增長20.8%。

一般年產值或銷售產值被視為規模標準,而統計口徑對於不同行業的企業都制定有一個規模要求,達到規模要求的就稱為規模以上企業。陝西規模以上城市商業綜合體的數量,在2019年內增長了一倍,反映出地區大型商業綜合類項目的井噴。

西安美好生活文商旅研究院院長夏強表示,商業綜合體是城市化的產物。同時,商業綜合體因其特殊城市屬性和對空間強大塑造力而成為政府提升區域競爭力的手段之一。此外,近幾年樓市政策調整,驅動地產企業向商業地產轉向,不可否認,地產商亦成為商業綜合體建設推手。

儘管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去商業綜合體社交聚會而非購物,但零售業態的創收能力仍遠高於餐飲和服務業。2019年,陝西城市商業綜合體共實現銷售額(營業額)447.25億元,其中73.4%來源於零售;餐飲和服務業在商業綜合體收入各佔19.3%、7.3%。

據了解,這既是由零售業態較高客單價決定:服裝、金飾及化妝品等客單消費額顯然要比就餐或看一場電影更高。而且在商業綜合體布局中,零售業態面積往往也是最大的。

數量上省會西安佔大頭,綜合體在陝已生長十餘年

城市商業綜合體被視為「城中之城」,更適於經濟大都會的生存土壤。因此,陝西城市商業綜合體絕大部分集中於關中地區,尤其是省會西安。

省統計局的調查報告顯示,2015年關中、陝南、陝北的綜合體分別有83個、16個和6個。當時,西安有60個,佔了全省57.1%。

夏強表示,西安真正意義上的商業綜合體當從2008年開業的李家村萬達廣場算起,它與本地原有百貨商場、專業賣場在經營形態上完全不同。隨後幾年,西安又陸續開出數家綜合體項目,引發了地區商業綜合體發展的浪潮。

近十餘年中,大量新建城市商業綜合體在西安落成,而一些傳統實體零售企業,如民生、開元等也紛紛調整門店業態,提高餐飲、休閒娛樂和文化等體驗式消費佔比。一些項目順勢崛起,如賽格購物中心,銷售規模已躋身全國前列。但也有一些項目已遭遇經營變故。如西安最早一批商業綜合體項目——怡豐城,在2016年由印力集團併購接手,隨後更名為太白印象城。而位於城內的群光廣場,開業兩年便暫停營業。

「商業地產是一個資金和人力密集型行業,無論前期規劃、開發和招商,還是後期運營和資產管理,都離不開對於投融資、成本、收入、利潤的嚴密計算,甚至包括對運營團隊的考核,及眾多涉及招商、客流等方面具體量化指標。」一位商業地產運營人士指出,某種程度上,類似賽格等一些成功的單體項目,具有不可複製性。而多數綜合體在開業後,幾乎都會遭遇一段時間的「養鋪期」,這對物業持有方資金、智慧和耐性都是考驗。

「首店」成了吸引消費者的一個理由

近兩年,西安城市商業綜合體的發展和競爭格局看,爭先引入「品牌首發」也給出了吸引消費的一個理由。

據贏商網統計,2019年全國首店品牌分布最多的十個城市,上海遙居榜首,西安引入首店品牌數量則位居全國第九位。

而在另一份《2019年度西安首店報告》中,去年西安共開業各類首店品牌182家——數家大型商業項目及新開綜合體皆成為「首店」熱門聚集地。

進入2020年以來,儘管在疫情衝擊下不少品牌延緩了展店速度。但就機構數據看,今年前三季度西安引入的75家首店品牌,仍主要集中在西安SKP、金地廣場、賽格國際購物中心、MOMOPARK、西安大悅城、老城根Gpark、灃西吾悅廣場等綜合體項目中。

就上述商業綜合體所在位置,有些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市級核心商圈。由此可見,體現消費市場敏銳度的首店,不再是少數市級核心商圈的專利,而是隨著西安新商圈的崛起多點開花。

2018年印發的《西安市商圈建設三年行動方案》中提到,將力爭用3年時間,建成以鐘樓國際消費中心為引領,小寨、高新、曲江、經開、西鹹、滻灞6個城市商業中心為骨幹,三橋、高新路等28個區域商圈為支撐,社區便民商圈為輔的商圈布局結構。

西安秦商會會長朱林表示,商業綜合體幾乎是區域和城市級商圈必備的消費中心,與軌道交通一樣,商業中心建在哪裡,哪裡的經濟就活躍起來,這對於城市新區意義深遠。

網上零售,對實體商業的衝擊沒有想像中大

近幾年來,每當有百貨商場、綜合商業體閉店歇業,都會被貼上一條「電商衝擊」的標籤。不可否認,在商品重疊背景下,電商將對線下銷售形成分流。但現實是優秀的商業項目依然生存良好。實體難做是不爭的事實,但要說打敗實體商業的是電商顯然以偏概全。

早前統計局針對商業綜合體的報告就曾提到:許多地產商開發的城市商業綜合體相繼建成,但大城市快速增長的商業綜合體在一些商圈布局過於集中,如西安小寨、解放路等同時有2-3個城市商業綜合體,導致人氣分流,出現空鋪率較高,運營冷清。

同時,一些商業綜合體在經營模式上缺乏應有定位,未充分考慮消費環境、地域經濟等因素。特別是一些地級城市,雖然以商業綜合體為經營目的,但在具體經營上綜合體特點並不突出,消費購物、餐飲美食比重高,休閒娛樂和服務配套設施明顯不足,綜合體功能並未有效發揮。

夏強表示,其實,因為線上流量越來越昂貴,阿里、蘇寧、騰訊、京東等電商平臺,近年來紛紛從線上走向線下,以從網際網路攫取的資本力量收購線下的實體商業。這恰恰說明線下的實體商業有空間,有業務,恰恰是培養新消費習慣的增長點。

值得注意的是,在電商購物節逐漸密集的今天,不少消費者卻開始由網上「瘋狂掃貨」,回歸實體消費。一方面,線下商業綜合體的真實體驗、社交功能是電商所不具備的。

另一方面,對不少消費者而言,喜歡網購是因為有低價優勢,但若實體店也有相近折扣或優惠,又能夠眼見為實、方便提貨,那麼到商場「淘寶」也不失為更好的選擇。 華商報記者 李程

編輯:田珂

相關焦點

  • 黑科技全息親子互動空間,大型商業綜合體新興「流量收割機」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宏觀經濟造成明顯衝擊,居民生產生活受限、消費活動減少,眾多購物中心也因疫情面臨困局:根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的統計,1-7月份全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商品零售額同比下降 24.8%,降幅較1-6月份收窄2.2pct。
  • 最新全國商業綜合體100強名單發布
    上述消費券類型以餐飲與零售為主,商業綜合體品牌品牌兼具兩種功能直接受益,品牌指數也迎來「普漲」。3月商業綜合體品牌影響力TOP100榜單中,有97個品牌指數上升。具體來看,74個品牌媒體指數排名上升,47個品牌搜索指數上升,27個品牌運營指數上升。較2月情況來看,排名上升43個(其中新晉20個),排名下降52個,排名持平5個。
  • 大型商業綜合體消防安全管理規則(試行)
    第三條本規則適用於已建成並投入使用且建築面積不小於5萬平方米的商業綜合體(以下簡稱「大型商業綜合體」),其他商業綜合體可參照執行。第二章 消防安全責任第七條大型商業綜合體的產權單位、使用單位是大型商業綜合體消防安全責任主體,對大型商業綜合體的消防安全工作負責。
  • 九龍湖那些你必須知道的大型綜合體
    南昌綜合體大項目,九龍湖真不少一個融創文旅城,容納幾萬戶業主安居樂業;一個華僑城瑪雅樂園,每天可接納萬名消費者體驗水上消暑;一座萬達廣場、銅鑼灣廣場等大型商業綜合體,則基本可以滿足周邊居民生活需求……(江西日報截屏)在省會南昌,一批已建成運營的城市綜合體,不僅給市民帶來康居休閒生活,也給都市帶來經濟繁華
  • 駱駝新零售的邁進之路,單品牌商業綜合體的社區化進程
    從傳統門店向單品牌全品類全場景商業綜合體進化在時代的驅使下,新零售的發展方向更加的多樣,沒有一種商業模式可以永遠存續,停止創新就是停止生長,不主動求變就是在倒退甚至走向滅亡。傳統門店品類過於單一,體驗感差的弊端逐漸顯露,已經無法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多樣化的購物需求,從傳統門店向單品牌商業綜合體進化是趨勢也是必然。
  • 消防科普|大型商業綜合體逃生指南
    ◆ ◆ ◆ ◆大型商業綜合體火場逃生指南◆ ◆ ◆ ◆大型商業綜合體定義:集購物、住宿、展覽、餐飲、文娛、交通樞紐等兩種或兩種以上功能於一體的城市商業綜合體。大型商業綜合體 · 火災特點火勢迅猛,蔓延迅速01大型商業綜合體室內裝修多採用可燃裝飾材料,一旦起火,極易產生「轟燃」效應。火勢沿外牆窗口、孔洞、空調風管、管道井等部位向上蔓延,速度極快。
  • 朝陽來廣營等地將打造上萬平方米商業綜合體
    朝陽來廣營等地將打造上萬平方米商業綜合體 2021-01-15 10:32:52|來源:北京日報
  • 惠州大亞灣區有哪些大型商業,平常購物您喜歡去哪裡?
    金沙街開業時間:已開業地址:大亞灣中心區石化大道中與中心三路交匯處(大亞灣體育館斜對面)   金沙街約6萬㎡商業綜合體,由3.4萬㎡集中商業以及酒店、辦公、底商於一體的高端商業綜合體,商鋪面積22- 1000㎡不等,含有少量躍層以及獨特的SOHO購物創意空間,店鋪連廊互通,圍合布置。
  • 中國汽車商業綜合體行業現狀調查研究及市場前景分析預測報告(2019...
    以汽車消費為主題的現代商業模式必然要進入市場,隨著消費需求的發展和變化,其他商業模式必將逐步融入到汽車市場之中。大型汽車商業綜合體或汽車城市綜合體,屬於截至**國內汽車流通領域最先進的模式,正在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關注重視,政府和各部門大力支持,行業內汽車流通的改革壓力以及社會各界投資的意向,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汽車城市綜合體的高速發展,並將各地汽車園區列入城市的重點規劃之一。
  • 華西集團首家大型商業綜合體南門印象明年底亮相江陰
    聯商網消息:華西村,這個在國內鼎鼎大名的「中國第一村」一直是富裕的象徵,但外界甚少了解華西村是靠什麼延續財富,《聯商網》了解到,早在1994年華西村就成立了「江蘇華西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農、工、商、建、遊」五大產業為一體多元化經營的企業,於1999年在深圳上市(股票代碼:000936
  • 2020年居民收入翻番目標已完成6成 基尼係數小幅反彈
    國家統計局昨日(7月6日)發布報告,顯示到2016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2012年增長44.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33.3%,年均實際增長7.4%。  國家統計局表示,2016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2010年相比實際增長62.6%,為2020年實現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番的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 合肥新站區將添大型商業綜合體!10大樓盤受益!
    最新消息,合肥新站區北部少荃湖板塊將添大型商業綜合體,將結束新站區北部區域沒有真正大型商業綜合體的歷史。近日,2021年合肥新站區供地計劃曝光!新站區計劃出讓地塊合肥全市第一,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少荃湖板塊前領路與少荃街交口的305畝超大地塊,且這宗地塊包含大型商業,可以彌補少荃湖板塊商業不足的局面。具體位置前嶺路與少荃街東南角。
  • 紅星商業複製「萬達模式」 2020年欲建100個城市綜合體
    「預計到2020年將建成300家家居賣場和100家商業購物中心」,這是紅星美凱龍集團近8年的規劃。除此之外,紅星美凱龍集團還計劃在未來3-5年內就將城市綜合體項目的數量提升到50家。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紅星美凱龍的家居賣場數量為117家,包含家居賣場和購物中心的城市綜合體在建項目為27家。
  • 珠海彩虹生活廣場4月開工 系地下3層地上7層商業綜合體
    佔地面積1.6萬平方米,擁有地下三層停車場、地上七層商業綜合體……   喜歡時尚、創意的小夥伴注意啦!珠海又有一個大項目要開工啦!   發布君從承建方中國二十冶集團獲悉, 橫琴新區開工建設的又一大型項目——彩虹生活廣場將於今年4月15日開工,預計2020年完工。   彩虹生活廣場項目,位於橫琴新區彩虹路與知音南道交匯處。
  • 李滄5大商業綜合體落地 「九星連珠」還缺四星
    半島網1月28日消息  26日上午,以「時間消費性」為主題的大型購物中心——偉東樂客城開業,李滄區現代商貿區再添「一星」。以「九星連珠」為格局的一站式購物天堂已完成5個項目。據介紹,2013年,全區將陸續開工商業面積36萬平方米,涵蓋大型商業綜合體、現代商務辦公等諸多業態。
  • 「教育+商業」新模式走紅 西安曲江迎來首座教育商業綜合體
    而購物中心、大型商場之類的城市綜合體也開始面臨消費者越來越少的問題。前者為場地所困,後者為人流傷神。那麼,將兩者結合在一起的教育商業綜合體對市場會產生怎樣的反應?   在體驗式商業大潮下,將兒童業態與購物中心捆綁似乎成為當下商業突破同質化的標準路徑。教育培訓在經歷了從跑馬圈地到精耕細作的過程後,日漸成為商場的寵兒。
  • 體育場館到底需要多少商業面積
    體育場館通過大量精彩的體育賽事和演出活動保障了體育場館的上座率,每周上萬人次觀演客流的湧入也自然而然衍生出觀演之外的其他商業需求,包括餐飲、零售、住宿等需求最為常見。因此,場館運營的方式從基礎的物業管理發展出了一套符合商業邏輯的運作方式:通過舉辦萬眾矚目的賽事活動吸引流量,然後通過衍生商業將其變現,實現一種依靠內容產業驅動商業,進而帶動整體收入增長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 零售行業價值分析 看這篇就夠了
    2.1.1 百貨公司   百貨公司(department store)是一種大規模的經營日用品為主的綜合性的零售商業企業, 經營的商品類別(系列)多,同時每類商品(每條商品線)的花色、品種、規格齊全(項目多),實際上是許多專業商店的綜合體。
  • 2018年高成長商業地產企業TOP20榜單
    近年來,隨著全國各地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的相繼出臺,更多的企業將目光轉向商業地產,無論是深耕固有領域,還是探索新的領域,在新的市場環境下,商業地產幫助房地產開發企業打開了新的發展空間,市場投資熱情一路高漲。 據聯商網&搜鋪網大數據研究中心統計,2018全年新開各類商業項目533個,新增商業建築面積4811.35萬方,項目平均體量約9萬方。
  • 瀘州又將新增一大型綜合體!效果圖已公示,位置就在…
    每一座城市 都需要一座城市標杆 承載城市的繁華和文化 城市,因商業交流而繁華 一個足以承載城市期許的商業綜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