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爭日,夏爭時。遏制疫情和恢復生產同樣都不等人,復工復產成為當前廣大企業的強烈呼聲。
19日,山東省舉行重點外商投資項目推進會,以「主會場+項目現場視頻連線」方式進行,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出席推進會並講話,山東省委副書記、省長龔正主持並宣布項目開工開業。
青島益海嘉裡食品產業園項目、青島瑞利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園項目、青島菜鳥科技網絡物流倉儲基地項目、青島景晟健康產業項目位列其中。
這意味著山東各地因疫情而「暫停」運轉的大項目,開始摁下了復工的「按鈕」。而青島早已開啟了復工之路,據官方最新數據顯示,青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達90.8%。
在當前疫情防控絲毫不能放鬆的形勢和壓力下,僅就青島而言,濤君了解到一些項目和部分企業的復工復產之路困難不少:有的企業面臨防疫物資買不到的問題,有的企業坦言開工需層層審批太傷人,有的企業在招工難的情形下,費勁千辛招回來的外地工人進不了園區......
可以說,不同的企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不盡相同,這些困難也不僅僅是企業自己的事情,更需要政府為復工復產創造具備可操作性的政策和制度環境。
但疫情確實在關鍵時期,所有的政策和文件指令也都要求必須要嚴防嚴控的情況下復工。具體到基層執行層面,為了防止疫情防治功虧一簣,「寧嚴勿松」就成了最安全的策略,復工要讓位於防控。既要堅決做好疫情防控,又要保證經濟發展,這是個兩難的情境。怎樣權衡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的平衡?這才是政務服務理念和治理水平的真實體現。
這既是一場大戰,也是一場大考。
兩難情境中正是青島幹部「市場化、法治化、專業化、開放型」的素質和能力大顯身手的時候,既有責任擔當之勇、又有科學防控之智,既有統籌兼顧之謀、又有組織實施之能,這才是當下青島發展最亟需的操盤手。
對於青島這樣一個以製造業、進出口見長的城市來說,保企業、保外貿自然也是重中之重。尤其對於製造業來說,產業鏈上下遊環環相扣的生產環節裡,是唇齒相依的廣大中小企業,一個點卡殼整個鏈條就要停擺,隨之而來的就是尾款難討、原料難供、訂單難下。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就提醒過,要警惕「市場替代」風險,因為許多國外也有成熟配套的產業,在中國產業鏈停擺的時候,它們會搶佔市場份額,一旦它們實現了對中國企業的替代,再把市場搶回來難度就大多了。
更危險的是在融資上相互擔保、「抱團取暖」的中小企業,一家資金鍊的斷裂極有可能引發雪崩式的連鎖反應。因此即便在特殊時期,也要想辦法在確保疫情防控的基礎上讓企業儘快復工復產,以此避免因企業倒閉而造成的更大風險。
何況,青島目前正處於典型的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與深圳等發達城市相比,青島在體量落後的情況下增速也在落後;引以為傲的製造業目前正在轉型,再加上行業和市場趨勢的變化,傳統優勢下滑、新的優勢未成;疫情的突襲更是打斷了許多既定的發展計劃,就像正在疾馳的大貨急剎之後,急需狠踩一腳油門才能重新上路,更何況提速也要有個過程。
湖北之外,全國的復工潮開始浩浩蕩蕩。青島有企業負責人告訴濤君,他們在眼巴巴等著復工復產,但中間遇到許多「中梗阻」,阻點在哪?
(應企業家要求,不提企業名稱)
「
首先是審批問題。
對於復工企業,要求具備達標的防疫物資,譬如電子體溫槍、口罩的存量要滿足14天要求、消毒液要齊全等,這些物資備足無可厚非,是防疫需要,更是為保護企業員工。但當下的實際困難是,相關物資全部缺貨,企業依靠自身力量難以籌措,因此有的乾脆放棄申請復工。
在這種特殊背景下,嚴格審批之外,相關部門能否服務再靠前一步,把解決企業的這些現實難題也納入工作範圍?是否可以和企業一道想辦法、出主意,當好企業的「合伙人」?既不給疫情防控添亂,又能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共克時艱。此時的雪中送炭、出手相救,無疑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廣告。
「
再次是用工問題。
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熟練工,有時這些工人不一定在省內。有家企業約300名外省工人,現在就無法到崗,因為一到勸返點就勸返了,連在青島隔離14天的機會都沒有。為了留住這些工人,企業不得不在工人無法到崗的情況下,也給他們發工資,因為一旦這些人在外地工廠(比如江浙)找到了工作,很可能連續多年都留在外地,企業很難短時間內找到同樣數量的熟練工人。
「
還有就是強壓給企業的無限防疫責任。
許多企業的廠房都在社區或村裡,復工難免要有外地工人進入廠房,此時企業理所應當地承擔起相應的防控責任,比如及時上報、落實隔離、監測體溫等。但有些社區卻將這個責任無限放大,要求企業不僅保證外地員工本人不屬於「高危人群」,也得保證他所在的小區沒有「高危人群」,這讓企業很無奈,因為外面的情況企業掌控不了,這也就導致外地員工無法入廠。
有位企業家告訴濤君,疫情是突然到來,大家都沒有準備,手裡的現金也就夠撐幾個月。但疫情到來之後,許多項目的尾款收不到,許多新項目的推進難以進行,收入沒了;同時部分員工要隔離14天,這段時期內員工的工資保險企業得照付,有些企業還得操心給自己的外地員工找符合隔離標準的集中隔離點,支出不降反增。
兩難之下的抉擇與操盤,才能真正體現幹部的素質能力,也體現著一個城市的能力。
對比之下,浙江多地政府的作為贏來了一片叫好聲,被打上了「優等生」的標誌:
杭州掏錢包高鐵幫企業接近300名貴州籍員工返程;
湖州、嘉興等地組織包機,從四川和雲南接回300餘名返崗員工;
湖州拿出一個億幫助企業復工復產,企業統一組織市外員工包車返回的,包車費用政府全額補貼;
寧波,多來一個工人補500元,機構補助總額最高可達50萬;
義烏包車去河南、安徽、江西等地接回復工人員,新員工每人補助1000元,初次到義烏求職人員還可享受三天免費食宿;
海寧指導企業包車、包機、包專列接員工返崗,政府補三分之二路費;
永康與鎮雄政府通力合作,4萬名雲南鎮雄籍員工專車直送永康,車費由永康政府承擔……
圖片來源:
微信公眾號「杭州日報」
此時此刻的搶工人無異於搶企業的生死。許多青島企業家也關注到了浙江的舉措,他們對於浙江的讚賞倒不在於政府出了多少錢,而在於這些政策在基層的可操作性。防疫情又要保復工,在政府的統籌指揮下,由各鎮、街道逐一落實,真正替企業解決眼下最急迫的問題,無疑是對企業信心最強的提振。
在花式搶人大戰的同時,不少地方還對「審批難」的問題拿出了辦法:
深圳福田區推行「先復工、再核查」模式;
江西省取消復工復產批准手續,改為報備制;
杭州市宣布企業可以通過線上或線下方式,將復工方案、復工員工防疫承諾書等報備後自行復工,不需要再備案審核通過;
中山市宣布取消以備案、承諾等形式,限制企業復工復產的做法……
其他同樣面臨著「用工難」的製造業城市,是不是也可以「抄抄作業」?
青島電視臺今日
QTV-1《今日》每天17:00 - 17:30,《今日60分》17:30-18:30,爆料電話85701777,也可以通過微博、微信、藍睛app留言。每天,我們的欄目都會通過藍睛APP和快手進行直播,您也可以通過藍睛隨時與我們互動。
青島人身邊的新鮮事,都在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