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訊企業復工,關鍵在人。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在確保安全的條件下滿足企業用工成了難題。江蘇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2月17日出臺《關於疫情防控期間穩就業保用工的工作措施》,指導各地精準做好疫情防控期間的「穩就業、保用工」,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一、有序引導職工返崗。對有效落實防控要求且經地方政府審核備案後的企業均可復工復產,穩妥有序引導職工錯峰返崗,不得以企業規模和行業類型設立限制條件。有序引導返崗就業,確保本省戶籍和辦理居住證勞動者在省內無障礙有序流動,不得對重點疫情地區返蘇人員採取強制勸返、超期隔離、就業歧視等不當行為,切實解決外地員工回程返崗難問題。
二、優先保障重點企業用工。將保障疫情防控、公用事業運行、群眾生活必需及其他涉及重要國計民生企業、重大工程項目納入重點用工保障範圍,實行清單式管理,設立工作專員主動開展上門服務,全面準確了解企業用工需求和招工缺口。建立即時響應機制,在人社部門線上公共就業服務平臺設立招聘專區,精準匹配登記求職人員信息。加強與優質民營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的協同合作,深挖人力資源供給潛力,多渠道採取靈活用工、勞務派遣、臨時借調等送工方式,有效滿足重點企業階段性用工需求,確保企業復工復產。對疫情防控物資重點生產企業按規定落實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
三、全力幫助本地人員便捷上崗。建立企業用工報備制度,經批准復工企業及時將用工人數、用工時間、用工要求報送給當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通過門戶網站、微信微博、手機簡訊等方式,定向推送給勞動者。動態向社會公開發布企業復工信息,指導職工提前做好安全防控、交通出行、住宿餐飲等準備工作。優化招工服務方式,創新實施春風行動暨就業援助月活動,暢通運行網絡求職招聘服務平臺,動員各級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提供線上供求對接服務,規範崗位採集和發布渠道,推行視頻招聘、遠程面試,鼓勵網上面試、網上簽約、網上報到。擴大在線辦理事項範圍,建立求職招聘、就業登記、合同備案、參保繳費「一條龍」網上快速服務通道,幫助復工企業在本地招工用工。
四、分類引導外地人員求職擇業。建立跨區域勞務協作分級響應機制,有組織開展精準用工需求對接。經當地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批准,對本地招聘難以滿足的,優先到蘇北蘇中等省內勞務輸出地開展招聘;對本省招聘難以滿足的,鼓勵到未發生疫情的省外勞務輸出市、縣開展招聘;仍難以滿足的,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適度到疫情較輕地區開展招聘。鼓勵採取政府或企業包車的方式集中安排農民工等人員返程,符合條件的車輛納入應急運輸保障範圍並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費,採取實名登記、網上申報、快速篩查等便利化措施儘快協助返崗就業。對來自重點疫區的就業人員,嚴格落實屬地管理和企業主體責任,引導如實申報個人信息,組織集中或居家隔離觀察,安排醫務人員做好定時健康體檢工作,待確保身體健康後安排上崗。
五、鼓勵企業靈活組織生產。在疫情防控期間,引導復工企業儘可能採用彈性工時、錯崗上班、遠程辦公、居家就業等方式,在保障穩定生產運營的同時,最大限度減少人員流動、避免人員聚集。做好工作場所和勞動者的防疫保護,加強防疫宣傳,普及防疫知識,提升保護意識。
六、強化援企穩崗政策支持。延續實施社會保險降費率政策,允許受疫情影響生產經營困難的企業暫時緩交社會保險費。給予不裁員少裁員的參保企業穩崗返還,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服務業企業參照困難企業返還標準執行,幫助企業降本減負,有效穩定職工隊伍。加大職業培訓補貼力度,支持復工企業開展職工崗前培訓和技能提升培訓,增強員工適崗能力。
七、促進勞動關係和諧穩定。千方百計確保企業職工薪酬按時發放、社會保險費足額繳納,對失業人員及時兌現失業保險金或失業補助金,保障勞動者就業權益和基本生活。針對疫情防控期間可能出現的裁員、欠薪、停保等突出問題矛盾,指導企業依法依規妥善處理特殊時期的勞動關係,創新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方式,引導通過協商方式解決勞資糾紛,及時處置突發性群體事件,幫助企業與職工共渡難關。
八、加強企業安全培訓。督促指導企業嚴格執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高度重視對新招人員、轉崗人員和復工人員的安全生產培訓,確保特種作業人員按規定持證上崗。認真做好企業復工復產前設施設備等各項安全檢查,深入排查、切實治理各類風險隱患,杜絕安全生產事故發生,保障企業用工安全。
來自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的統計顯示,截至2月16日,全省13個設區市5723家企業復工率達55.91%,復工企業上崗率53.76%。
記者 黃紅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