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下午,溫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第十六場)。據通報內容,今天,全市有19例患者治癒出院,截至下午4時,全市累計出院159例。
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陳樂慧;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胡正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衛生所所長林丹等相關負責人出席發布會。
2020年2月13日0-24時,溫州市報告新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6例,其中鹿城區2例、甌海區、樂清市、瑞安市、泰順縣各1例。
截至2月13日24時,溫州市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496例,現有重症病例23例,累計出院140例。其中:確診病例中,樂清市167例、瑞安市73例、鹿城區67例、永嘉縣52例、甌海區36例、平陽縣30例、泰順縣20例、龍灣區17例、文成縣10例、蒼南縣9例、龍港市8例、洞頭區5例、甌江口產業集聚區、浙南產業集聚區各1例;現有重症病例中,樂清市9例、永嘉縣6例、鹿城區5例、甌海區3例;出院病例中,樂清市50例、瑞安市43例、鹿城區15例、永嘉縣、平陽縣各10例、甌海區5例、泰順縣4例、龍灣區2例、文成縣1例。
目前,全市共追蹤到密切接觸者13261人,當日解除醫學觀察550人,累計解除醫學觀察8015人,尚有4987人正在接受醫學觀察。
今天,全市有19例治癒出院,其中樂清市5例,蒼南縣4例,瑞安市和市六醫各3例,平陽縣和溫醫大附一醫各2例。截至下午4時,全市累計出院159例。經統計,全市7個縣(市、區)已連續6天以上無新增病例,其中甌江口產業集聚區連續16天、龍港市連續14天,浙南產業集聚區連續11天、蒼南縣連續9天,平陽縣連續7天,洞頭區、文成縣連續6天無新增病例。
當前,隨著我市疫情防控措施的深入推進和醫護人員的精心救治,我市確診病例治癒出院不斷增加。為落實阻斷疫情傳播措施,進一步規範愈後康復管理,使出院患者更快恢復健康,市防控辦出臺了關於出院患者管理的有關要求,請全社會共同配合支持,做好防護:
一是定點醫院加強出院管理和做好回訪複診方面。定點醫院均規範執行出院標準,每位出院患者均需經過疾病恢復情況綜合評估和專家組會診把關,且呼吸道及消化道樣本核酸檢測均為陰性方可出院。出院時要加強對出院患者的健康教育,給每位患者詳細講解居家醫學觀察不少於14天等相關要求,並籤訂告知書。同時,各定點醫院會明確一名分管院長作為患者回訪管理工作責任人,並指定回訪工作聯繫醫務人員,與患者居住地鄉鎮街道相關人員保持聯繫,會同處理患者報告的情況,安排銜接好患者複診工作。
二是鄉鎮街道落實隨訪關懷方面。患者居家醫學觀察期間,會由鄉鎮街道組織工作專班,落實專人每天電話隨訪患者康復情況,並做好相關記錄,給予人文關懷。同時,根據患者需求,發動社區工作人員、志願者提供必要生活服務。
三是出院患者做好居家醫學觀察方面。出院患者要保持通訊暢通,積極配合定點醫院確定的醫務人員做好回訪,及時將居家醫學觀察情況向定點醫院和鄉鎮街道工作專班專人報告,以便定點醫院和鄉鎮街道隨時掌握基本情況。同時,也要謹遵醫囑做好各項注意事項。
新聞發布會現場,
發言人還就市民較關心的問題,
回答了記者提問。
接下來一段時間,我市將按「三個時段」有序推進復工復產。人力社保部門在保障企業用工方面有什麼具體措施?
溫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胡正長:
近日,市裡出臺了「28」條惠企措施,專項設立2億元的穩崗補助資金,受到廣泛關注。人社部門已抓緊研究實施細則和操作口徑,對符合「留崗留薪」條件的企業和員工數進行摸底測算,及時足額兌現。為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恢復生產,我市人社部門細化落實「溫28條」要求,制定推出了「全市人社系統在疫情防控期間加強企業用工保障14條舉措」,讓該動的有序動起來。主要有以下內容:
1.在政策落實兌現方面。
動態掌握企業復工前後集中求職、集中用工的供需情況,做好復工企業的用工監測,為企業的有序復工提供針對性的服務打下基礎。制定社會保險費返還、社會保險費緩繳等政策實施細則,推進為在疫情期間給重點地區務工人員「留崗留薪」企業發放穩崗補助工作,協助做好返工路費補貼,切實提升員工返溫返崗率。
2.在招工渠道拓寬方面。
開展線上免費招聘服務,市縣聯動推出「就業服務不打烊、網上招聘不停歇」春風行動,為全市企業和求職者提供免費的招聘求職服務。調整完善上半年本地現場招聘會計劃,及時收集和發布用工信息,讓供求雙方在會前進行初步篩選和匹配,待疫情解除後,有序組織各類現場招聘會。同時,進一步深化校地合作,分類編制「溫籍人才分布圖」「產業緊缺專業目錄」「引才線路圖」,紮實推進外出引才活動。
3.在用工調劑方式創新方面。
鼓勵並指導各中介組織和用工單位實施「餘缺調劑、共享員工」模式,有效盤活本地現有閒散勞動力。充分利用我市在中西部省份建立的勞務對接基地,在當地疫情解除後,組織我市用工緊缺企業赴當地進行勞務對接。加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和扶持力度,鼓勵因疫情影響暫未能返校的溫籍大學生到復工復產企業開展實習實訓,並按規定給予補貼,全力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
4.在中介機構作用發揮方面。
組織50家以上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參加志願者服務行動,做好線上服務、視頻招聘、遠程面試、動態發布崗位信息等工作。對期間做出較大貢獻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給予最高不超過30萬元的專項支持。開發應急企業線上申報需求軟體,及時對接省、市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和異地溫州商會人才工作站,全方位進行供需快速有效對接。
5.在員工權益保障方面。
在受疫情影響期間停工半停工的各類企業,組織職工參加線上職業培訓的,納入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項資金補貼範圍,按照企業實際培訓費用不超過95%的比例給予企業補貼,每人每個培訓項目補貼的培訓費用最高不超過800元,企業職工每人每年可享受不超過3次補貼。做好特殊工時制度的政策普及宣傳,引導企業積極申報實施綜合工時制度,允許企業適當延長綜合工時計算周期。同時,指導企業妥善處理勞動關係,鼓勵企業與職工通過集體協商,採取調整薪酬、輪崗輪休、縮短工時等方式穩定工作崗位,協商處理有關疫情防控期間工資支付、休息休假等問題。
眼下正值疫情防控關鍵時期,這一階段,市民朋友們應如何加強營養,增強自身機體抵抗力呢?
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衛生所所長林丹:
防控疫情期間,要想抵禦病毒就需要有強大的免疫能力,而我們身體的免疫能力與我們的營養狀況緊密相關,因此,宅在家裡把自己的營養狀況落實好也能減少我們被感染的機率。
首先做到食物多樣,穀類為主。每天的膳食應有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食物,注意選擇全穀類、雜豆類和薯類。
二是多吃蔬果、奶類、大豆。做到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多選深色蔬果,不以果汁代替鮮果。吃各種各樣的奶及其製品,經常吃豆製品,適量吃堅果。
三是適量吃魚、禽、蛋、瘦肉。魚、禽、蛋和瘦肉是優質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但攝入要適量,少吃肥肉、煙燻和醃製肉製品。堅決杜絕食用野生動物。
四是少鹽少油,控糖限酒。清淡飲食,少吃高鹽和油炸食品。主動足量喝水,成年人每天7-8杯(1500-1700毫升),提倡飲用白開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成人如飲酒,應限量。
五是吃動平衡,健康體重。宅在家也要天天運動、保持健康體重,建議採取適合自己的身體活動方式,儘可能利用家務勞動的機會進行鍛鍊。要做到食不過量,不暴飲暴食,控制總能量攝入,保持能量平衡。減少久坐時間,每小時起來動一動。
六是杜絕浪費,興新食尚。珍惜食物,按需備餐,提倡分餐和使用公筷、公勺。選擇新鮮、安全的食物和適宜的烹調方式。學會主動閱讀食品標籤,合理選擇食品。
疫情期間,居民出門採購往往會一次性購買很多食物,請問在食材選購和儲存上要注意什麼?烹飪過程又要注意什麼?
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衛生所所長林丹:
良好的營養一定是以食品安全為保證。特殊時期我們更要注意食品衛生,減少食源性疾病的發生可能。家庭食材選購和儲存應注意以下四點:
1.要到正規的菜市場、超市等採購食材並做好個人防護。不購買、不食用野生動物等「野味」,不自行宰殺活禽畜,不烹飪來源不明的畜禽肉及其製品。
2.不囤積食物。目前,我市豬肉、蔬菜等農產品供應總量總體充足,所以廣大市民千萬不要囤積食物,每隔幾天出門,建議只買短期內所需要的食材,切勿大量囤積,尤其是綠葉蔬菜和容易腐爛的水果等食物。希望大家少出門,為了減少外出,在食材的選擇上可適量儲備耐儲存的冷凍肉類製品,及根莖類蔬菜等。
3.按照各種食材適宜的保存條件貯存,不吃超過保質期的食物。
4.飲食營養巧搭配:食材選擇注意葷素搭配、粗細搭配,蛋奶兼併,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均衡營養有助於提升免疫力和抵抗力。食材烹飪過程中也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嚴格做好生熟分開,處理生、熟食物之間和之後必須洗手,避免交叉汙染;
二是食物要完全煮熟煮透,特別是肉、禽、蛋和水產品類等微生物汙染風險較高的食物,另外,醬滷肉等即食食品也要加熱後食用,儘量一頓吃完,熟食在室溫下存放時間不超過2小時,吃不完的必須熱透再吃;
三是避免食用平時很少食用的食品或沒食用過的食品,避免過敏;疫情期間儘量不製作涼拌菜,不吃過期、變質的食物。
四是家庭也可實施分餐制,養成使用公勺公筷好習慣。
來源:溫州發布
編輯/版式:如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