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世紀新冠影像AI輔助診斷系統喜獲首屆醫學科技創新大賽項目獎

2020-12-06 網易新聞

(原標題:小白世紀新冠影像AI輔助診斷系統喜獲首屆醫學科技創新大賽項目獎)

為引導我國醫學創新科技發展,國家衛生健康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於2020年11月27日舉辦了第一屆中國衛生健康科技創新發展大會暨醫學科技創新大賽,旨在構建醫學創新生態系統,加強全國高端醫學創新人才、科研院所、頂尖企業和專業學術團體間的協同合作,篩選出最具影響力與發展潛力的醫療創新成果,交流醫學科技信息,協助優秀項目產業化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國家衛健委新冠疫情應對處置專家組組長梁萬年等重量級嘉賓出席本次大會主論壇並作相關主題報告。

鍾南山院士發表《中國臨床科技進展與新冠疫情防控》主題演講

本次大賽自2020年5月9日正式啟動以來,受到各界廣泛關注,共有205家單位的428個項目參賽,參賽單位覆蓋國內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健康領域科研機構和企業,參賽項目方向包括了醫療藥物、醫療器械和醫療技術等。北京小白世紀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小白世紀」),在歷時6個月的時間裡,通過初賽、半決賽、決賽的三輪評審,經由來自醫學、工程、產業、投資等領域的80餘位專家層層評估,最終脫穎而出,獲得第一屆醫學科技創新大賽銅獎。

第一屆醫學科技創新大賽銅獎榜單

在此之前,新冠肺炎爆發之初,小白世紀便聯合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原有全肺輔助診斷系統基礎上,通過增加全國數千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肺部CT影像進行重新建模,成功研發了小白新冠影像AI輔助診斷系統。系統採用小白世紀首席科學家黃高博士提出的新一代深度神經網絡架構DenseNet(2017年)作為分割模型,融合SVM等機器學習方法,結合大量的臨床數據,學習新冠肺炎的全部特徵,在為患者診斷的過程中,計算機自動讀取CT影像,利用該算法自動分析、對比,查找出與新冠肺炎相匹配的特徵,從而達到快速、精準的診斷效果。

近年來,醫學創新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醫療機構、醫學科研院所和製藥及醫療器械企業的深度重視。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更是突顯了醫學創新的重要性,而小白世紀在科技抗疫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來源:大眾新聞 責任編輯:陳體強_NB6485

相關焦點

  • 小白世紀首席科學家黃高博士DenseNet算法,助力新冠肺炎精準診斷
    黃高,北京小白世紀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小白世紀」)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清華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博士,曾在美國康奈爾大學計算機系從事博士後研究
  • 智能醫生的締造者 新冠肺炎AI影像輔助診斷系統
    來源:鳳凰網綜合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給各疫區本就處於飽和狀態的醫療系統增加了巨大的壓力。多年來致力於用先進科技解決民生問題的推想科技了解到這一情況之後,調集主創團隊,多方奔走,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主要特徵,推出了新冠肺炎AI影像輔助診斷系統。為醫生提供了早期預警、快速篩查、鑑別診斷、病程進展分析等功能。
  • 小白世紀聯合國家呼吸醫學中心研發的肺結節影像諮詢雲平臺正式上線!
    2020年10月10日,由北京小白世紀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小白世紀」)與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研究中心專家團隊共同研發的「國家呼吸醫學中心肺結節影像諮詢平臺」正式上線並投入使用。
  • 首屆北京醫學影像診斷及新技術應用高峰論壇在京召開
    11月28日,第一屆「北京醫學影像診斷及新技術應用高峰論壇——精準醫學影像先行」在京隆重舉辦。本次論壇主題聚焦於:腫瘤影像診斷及醫學影像新技術應用。旨在通過學術交流、技術探討、高峰論壇等多種形式,統一影像診斷共識、推廣影像新技術與理念,促進多學科交叉與融合,為民眾提供更早的診斷和更及時的治療。
  • 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項目獲首屆醫學科技創新大賽金獎
    11月28日,國藥集團中國生物申報的「新冠滅活疫苗」項目在第一屆醫學科技創新大賽獲金獎。本次大賽自2020年5月9日正式啟動以來,受到各界廣泛關注,共有205家單位的428個項目參賽,參賽單位覆蓋國內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健康領域科研機構和企業,參賽項目方向包括了醫療藥物、醫療器械和醫療技術等。
  • AI+醫療系列之一:智能病理診斷及醫學影像識別系統
    新康界就目前人工智慧+醫療行業的商業模式,未來前景等方面做一系列闡述,今天發布「AI+醫療」第一篇《AI+醫療系列之一:智能病理診斷及醫學影像識別系統》。在臨床應用中,以傳統醫療手段中採集到的醫療數據為根基,訓練機器學習積累出臨床治療經驗,建立人工智慧醫療圖譜,提供臨床醫療方案,為醫生提供輔助醫療工作,並為患者提供診療方法參考。由於病理科與影像科不同的診斷特點,AI應用有所不同。圖1. AI+病理診斷及醫學影像識別領域的應用
  • 首屆「未來之星」生物醫藥創新成果轉化項目大賽在京舉行
    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中國醫學科學院及中國生物製藥有限公司指導,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和北京泰德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首屆「未來之星」生物醫藥創新成果轉化項目大賽,於2021年1月6日在京舉行。
  • 醫學影像AI輔助臨床後,受益最大的是剛踏入影像科一線工作的醫生
    當前,AI在醫療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尤其是醫學影像輔助診斷系統,已經覆蓋多種常見癌種的篩查,產品本身也已經可以嵌入醫生的工作流程。
  • 人機「融合」 影像AI輔助診斷系統成閱片醫師好幫手
    任何影像AI輔助診斷系統都是建立在準確的人工標註標準化影像資料上,高質量標註是高效能算法的決定性因素。全球影像AI廠家均耗大量人力財力來獲得高質量影像標註。低年資影像醫生因AI輔助系統的介入,越來越缺乏自主思考的機會。AI越完善,需人類醫生進行的低難度腦力工作越少。 但這些低難度腦力工作是訓練一名人類醫生從初級到高級診斷能力的必由之路。
  • 聚焦科技,醫建未來丨首屆長三角醫學轉化創新創業大賽複賽在徐州舉行
    10月29日,首屆長三角醫學轉化(醫療器械方向)創新創業大賽複賽在江蘇徐州舉行。大賽以聚焦科技、醫建未來為主題宗旨;以鼓勵科技創新、醫學轉化、區域聯動為首要任務;以聚焦醫療器械領域為項目徵集方向;以激發廣大企業、科研院所、醫務人員的創新活力為工作重點,積極匯聚長三角區域各方優勢資源,廣泛徵集項目。
  • 推想科技醫療AI緊急馳援義大利 彰顯中國人工智慧醫療創新科技力量
    CT影像診斷構築起疫情篩查的第一道防線勢在必行。但是對於義大利醫護人員來說,新冠肺炎的診療經驗十分有限,如何將中國抗擊疫情過程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切實幫助到義大利醫護人員就顯得尤為重要。義大利羅馬生物醫學自由大學附屬醫院(Unicampus Bio-medicine Rome Hospital)第一時間向推想科技歐洲分部求援,希望能夠儘快在其院內部署推想科技「肺炎智能輔助篩查和疫情監測系統」。
  • 吳博:目標檢測集成框架在醫學圖像 AI 輔助分析中的應用 | AI 研習...
    近日,在雷鋒網 AI 研習社公開課上,深圳市宜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吳博剖析了目標檢測已有的框架,重點分享如何對目標檢測框架進行改造,以便在醫學圖像分析中產生更好的效果。公開課回放視頻網址:http://www.mooc.ai/open/course/559?
  • AI醫療影像公司視見科技獲6000萬元A輪融資,深創投領投
    此前,視見科技曾獲得香港科技創新署數百萬元港幣資助,以及聯想創投領投的近2000萬元人民幣的Pre-A輪融資。作為一家主要致力於將人工智慧應用於醫學影像領域的創新型公司,視見科技的核心業務是依託人工智慧深度學習和計算機醫學影像分析技術,開發醫學影像分析軟體和大規模影像處理平臺,對醫學影像大數據進行智能化識別和分析,提供輔助診療方案建議,用以提高臨床診療的精準度和效率。
  • CHBSA 大會:AI醫學影像熱度不減 兒童骨齡輔助診斷引熱議
    並指出除了傳統的醫學幹預之外,也同時要關注家長監督下的兒童適當運動及營造和諧、愉快的家庭環境對於兒童身高促進的重要作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當下醫療AI更是成為風口浪尖上的行業,兒童健康管理與身高促進也要與時俱進、順勢而為。拍醫拍科技的CEO楊瓊博士作為科技界的代表分享了人工智慧在兒童健康管理領域裡的應用前景。
  • 合肥影和獨立第三方 數字智能醫學影像中心7月揭開面紗
    合肥影和醫學影像診斷中心負責人白建龍11日介紹,醫學影像診斷中心是第三方獨立的診斷中心,主要採用數字影像、智能影像等系統診斷疾病。「我們的目標是建立一個覆蓋全國醫院的雲端醫療影像資料庫,讓醫生能夠隨時隨地調閱相關的醫學診斷報告、數據,從而輔助醫院進行更加精準的醫療診斷和治療」。  舉個例子,該公司的醫學影像診斷中心,將和所在城市的各大醫院合作,進行專業的檢查和診斷。
  • AI+醫療「最佳掘金案例」榜單出爐,致敬寒冬中的「持炬者」
    針對醫療AI各個細分領域的創新,今年「AI最佳掘金案例年度榜單」特設了五個「AI+醫療」獎項,深睿醫療、依圖醫療、聯影智能、推想科技、微軟亞洲研究院,憑藉各自優勢在眾多優秀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分別榮獲「最佳醫學影像輔助診斷獎」「最佳醫學科研平臺獎」「最佳智能設備AI獎」「最佳肺癌全周期智能解決方案獎」以及「最佳全科醫學智庫獎」。
  • 小白世紀獲得國際眼底圖像智能識別競賽和Lymphocyte Assessment...
    參與者大多來自於各大高校和企業,包括上海交大,武漢大學,中科院,雪梨科技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本次國際眼底圖像智能識別競賽專門發布了由中國醫學裝備協會認證的5000張結構化的眼底圖像數據集「DDR」 。為保障疾病標籤和病變標註的準確性,中國醫學裝備協會專門組織專家對數據集進行了嚴格的覆審並最終認證。
  • 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出爐,科技企業成創新火車頭
    深圳市科創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深圳獲獎數量和質量再創新高,充分說明深圳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顯著效果,凸顯在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發展中的核心引擎作用。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三維環境智能感知系統研發及應用」摘得科技進步獎唯一的特等獎,這是深圳民營科技企業主持攻關的成果再度問鼎該重大獎項。
  • 醫學影像AI元年:李純明、呂樂、彭漢川,當選IEEE Fellow
    三位學者的當選理由分別為:因對計算機視覺和醫學圖像分析的貢獻因對大規模生物數據可視化和定量分析的貢獻因對機器學習癌症檢測和診斷的貢獻這是醫學影像分析學術史上,IEEE Fellow當選華人數最多的一年。
  • 醫學影像AI元年:李純明、呂樂、彭漢川,當選IEEE Fellow
    今日,IEEE正式公布2021年IEEE Fellow名單,新晉 Fellow名單中共有282位學者入選,其中華人學者75位。其中在醫學影像分析領域,知名學者李純明教授、彭漢川教授、呂樂博士成功當選。李純明教授簡介李純明博士現任電子科技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教授、博導,電子科技大學-陸軍軍醫大學聯合數字醫學實驗室主任,東北大學兼職教授,國際數字醫學學會委員、共同創辦人,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CSIAM)數學與醫學交叉學科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體視學學會智能成像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錢學森創新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