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 ZHANG, Yaoming MA, Weiqiang MA, and Binbin WANG
Adv. Atmos. Sci. (2018) 35: 1137. https://doi.org/10.1007/s00376-018-7195-6
摘 要:
利用珠穆朗瑪大氣與環境觀測站(QOMS)及藏東南高山環境綜合觀測研究站(SETS)的經質量控制後並被質量評價為高質量的渦度相關觀測數據, 對近地層自由對流條件的(FCCs)產生機制及其特徵進行了分析. 在QOMS, 較強的加熱作用配合低風速容易觸發FCCs. 上午, 盛行弱的下山冰川風轉換為盛行上坡風;上坡風建立以後, 當有雲影響時, 加熱小幅減弱(未減弱到使上坡風消失的程度), 風速減小. 這是QOMS局地環流中風速減小的兩個主要原因. SETS的分析結果則顯示, 該站FCCs的主要觸發機制是較強的太陽輻射加熱. 利用小波分析方法, 對兩個站的近地層湍流結構進行了分析, 兩個站的結果均顯示存在一些較大尺度的湍流. 另外, SETS的非均勻下墊面導致在沒有發生FCCs的時間段裡, 出現了許多大尺度湍流, 這可能是造成該站能量不閉合的一個主要原因. 對兩個站點全年FCCs發生時間的統計結果顯示, 由於環流調整, 季風期與非季風期存在顯著區別: QOMS, 季風期比非季風期FCCs發生時間晚, 發生頻率低;SETS, 季風期FCCs發生時間不再主要集中在上午.
關鍵詞: 自由對流條件, 渦度相關, 複雜地形, 青藏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