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研究發現室溫電極化斯格明子晶格

2021-01-09 中國日報網

2015年,金屬所馬秀良研究員、朱銀蓮研究員和唐雲龍博士等通過PbTiO3/SrTiO3鐵電多層膜的設計實施應變調控,發現鐵電材料中的通量全閉合疇結構並成功製備出由順時針和逆時針閉合結構交替排列所構成的大尺度周期性陣列(Science 2015)。該項工作發表後迅速激發了國際上關於新型鐵電極化拓撲結構及性能研究的熱潮。在上述工作的基礎上,2016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及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製備並利用同樣的電子顯微學方法,在相同成分、不同應變條件下的PbTiO3/SrTiO3超晶格體系中發現了鐵電渦旋疇陣列(Nature 2016)。目前,其它可能的新型電極化拓撲結構及其潛在誘導新性能已成為低維氧化物功能材料領域的研究熱點,國際上許多相關的課題組正在對其展開全方位探索研究。

唐雲龍博士在2017年2月至2019年4月訪問伯克利期間,作為主要實驗設計者和完成人員之一,在前述工作基礎上,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R. Ramesh教授課題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L. Martin教授、賓州州立大學陳龍慶教授以及西班牙坎塔布裡亞大學J. Junquera教授等課題組深入合作,在鐵電材料極化拓撲結構研究中再度取得重大突破:他們在PbTiO3/SrTiO3超晶格中發現了室溫穩定存在的電極化斯格明子晶格。2019年4月17日,相關結果以「Observation of room-temperature polar skyrmions」為題,在Nature雜誌在線發表。

自2009年開始,磁性斯格明子晶格的實驗觀測掀起了相關的動力學及理論物理研究熱潮,以探索其作為新型自旋電子器件的潛力。如果能在鐵電極化體系中進一步發現相應的斯格明子晶格,這無疑將會是鐵電極化拓撲結構研究方面的又一重大突破。在深入探究PbTiO3/SrTiO3體系中各種能量競爭關係基礎上,唐雲龍等人利用SrTiO3(001)襯底成功製備出系列PbTiO3/SrTiO3超晶格體系。利用像差校正透射電子顯微學定量分析方法和同步輻射衍射,在[(SrTiO3)16/(PbTiO3)16]8等體系中觀測到完整的斯格明子晶格,它們由尺度約為8納米的單個斯格明子在PbTiO3層中大規模凝聚而形成,在面內有形成四方格子的傾向;在界面附近具有Néel 型分散或匯聚的極化分量。第二原理等理論計算測得其skyrmion number恆為+1。

該項工作首次在實空間揭示了電極化體系中的斯格明子晶格。相比於鐵磁體系,該種極化斯格明子晶格能夠在室溫穩定存在,且無需外場誘導產生,相對更容易實現後續動力學行為研究和調控,為探索基於極化斯格明子的新型電子器件提供了途徑。同時,該實驗揭示了極化體系中的電偶極子在一定條件下也具有類似特殊自旋凝聚結構的準粒子行為,無疑將為電極化拓撲結構及其性能關係研究打開新的篇章。2019年4月17日,Nature雜誌同期以「Electrifying skyrmion bubbles」為題,在「NEWS AND VIEWS」板塊對論文相關結果進行了重點推介,指出其對凝聚態基本物理和潛在應用的新引領導向作用。(中國日報遼寧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中科院金屬所等發現室溫電極化斯格明子晶格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馬秀良、朱銀蓮和唐雲龍博士與國際團隊合作,在PbTiO3/SrTiO3超晶格中發現了室溫穩定存在的電極化斯格明子晶格,4月17日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Nature)雜誌。
  • 科學家發現了一種穩定斯格明子的新機制
    因此,在磁化過程中,斯格明子(skyrmions)被表示為結。但是,在固體的原子晶格上,這種保護是不完善的,並且只有有限的能壘(圖1)。基爾大學的史蒂芬·海因茲(Stefan Heinze)教授解釋說:「這種情況可與躺在槽中的大理石相媲美,因此需要一定的動力才能從中逸出。能壘越大,斯格明子(skyrmions)穩定的溫度就越高。」
  • 鐵電材料中發現周期性半子晶格
    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馬秀良研究團隊在氧化物鐵電材料中發現半子(Meron,也有音譯為麥紉)拓撲疇以及周期性半子晶格。這一發現是繼通量全閉合(Science 2015)之後,該研究團隊在有關鐵電材料拓撲疇結構方面的又一項重要突破,為與鐵磁材料類比的結構特性再添新的實質性內容,也將為探索基於鐵電材料的高密度信息存儲器件提供新思路。2020年6月1日,《自然·材料》以「氧化物鐵電材料中發現極化半子晶格」為題在線發表了該研究成果。該項工作由馬秀良、朱銀蓮、王宇佳、馮燕朋、唐雲龍等人共同設計和完成。
  • 【材料】電極化材料:從共線鐵電到非共線亞鐵電
    具有非共線磁結構的體系非常常見,已經成為當今磁性物理與材料研究的前沿熱點,演生出豐富的物理,例如反常霍爾效應、磁致鐵電、斯格明子、自旋冰等等。但十分反常而有趣的是,其對應的具有非共線電極性結構的體系,卻很罕見 (至少在無機材料體系中)。難道一直很完美的磁與電對應性在這個點上有所破缺?
  • 範德瓦爾斯材料中構建零場斯格明子
    2017年,科學家發現二維範德瓦爾斯磁性材料(Cr2Ge2Te6和CrI3)中具有本徵磁長程有序。這一發現為自旋電子學的基礎研究和應用開闢了新的研究領域。然而,目前已知的大部分範德瓦爾斯鐵磁材料都是具有反演對稱特性的,因而不能產生DMI相互作用。
  • 科學家發現了第一個室溫超導體
    照一隊紐約的物理學家發現了一種可以在室溫下以最佳效率導電的材料,這是一個長期的科學裡程碑。研究小組在《自然》雜誌上報導說,氫,碳和硫的化合物可在高達59華氏度的溫度下作為超導體運行 。這比去年創下的高溫超導記錄高出50度以上。西班牙巴斯克大學的凝聚態理論家埃恩·埃雷亞(Ion Errea)表示:「這是我們第一次真正可以說發現了室溫超導性。」
  • 科學家發現磁性二維晶體中拓撲磁性斯格明子
    2016年,在六角結構MnNiGa合金中,獲得寬溫區跨室溫的雙渦旋磁性斯格明子;2017年,在Kagome晶格阻挫磁性合金Fe3Sn2中,觀察到具有最高居裡溫度的多拓撲態磁性斯格明子;2018年,利用聚焦離子束和微納加工技術,製備出單鏈磁性斯格明子器件
  • 科學家發現磁性二維晶體中拓撲磁性斯格明子
    2016年,在六角結構MnNiGa合金中,獲得寬溫區跨室溫的雙渦旋磁性斯格明子;2017年,在Kagome晶格阻挫磁性合金Fe3Sn2中,觀察到具有最高居裡溫度的多拓撲態磁性斯格明子;2018年,利用聚焦離子束和微納加工技術,製備出單鏈磁性斯格明子器件,並最終觀察到電流驅動單個磁性斯格明子手性翻轉。
  • 進展|X射線誘導產生單個零場斯格明子及其二維「人工晶體」
    而斯格明子的精確產生則是進一步研究斯格明子物理特性及相關器件的前提。最近,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磁學國家重點實驗室M02課題組的光耀同學、劉藝舟博士、於國強特聘研究員、韓秀峰研究員等人與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統研究所Gisela Schütz教授團隊、美國加州大學洛杉分校Yaroslav Tserkovnyak教授團隊、蘭州大學彭勇教授團隊合作,利用一種具備高時空解析度的軟X射線磁性成像技術,在室溫零場條件下成功誘導產生100 nm尺寸的斯格明子
  • 哈工大(深圳): 鐵性薄膜和異質結拓撲結構的研究進展
    最近幾年,人們發現磁性氧化物(如SrRuO3)外延薄膜/異質結由於其自旋、電荷、軌道和晶格自由度之間的關聯作用也會導致斯格明子或者類似於斯格明子的磁性拓撲態的出現。氧化物薄膜和異質結中,實驗上直接觀察斯格明子具有很大的挑戰性,因此主要通過拓撲霍爾效應來探測斯格明子的存在。同時,氧化物薄膜和異質結的拓撲霍爾效應可通過外場(如電場等)來調控。
  • 哈工大Adv.Mater:鐵性薄膜和異質結拓撲結構的研究進展
    最近幾年,人們發現磁性氧化物(如SrRuO3)外延薄膜/異質結由於其自旋、電荷、軌道和晶格自由度之間的關聯作用也會導致斯格明子或者類似於斯格明子的磁性拓撲態的出現。氧化物薄膜和異質結中,實驗上直接觀察斯格明子具有很大的挑戰性,因此主要通過拓撲霍爾效應來探測斯格明子的存在。同時,氧化物薄膜和異質結的拓撲霍爾效應可通過外場(如電場等)來調控。
  • 科學家實現短時室溫超導
    科學家實現短時室溫超導 2014-12-06 科技日報 常麗君 【字體:大 中 小】 這一發現有助於開發新型高溫超導材料,並發現這些材料的新用途。相關論文發表在最近的《自然》雜誌上。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2月4日報導,馬克斯·普朗克研究員安德烈·卡弗拉裡與來自法國、瑞士等國家的科學家合作,發現用紅外雷射脈衝照射一種叫做釔鋇銅氧化物(YBCO)的晶體時,它在室溫下(300K)短暫地顯出了超導性。他們認為,是雷射脈衝使晶格中的原子出現了暫時改變,從而提高了材料的超導性。
  • 進展 | 磁性二維晶體中拓撲磁性斯格明子的發現
    開發更多優異性能的磁性斯格明子新材料是目前磁電子學領域的研究熱點,也是推進磁性斯格明子實用化的關鍵。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磁學國家重點實驗室M05組長期從事新型磁性功能材料的探索及物性研究,先後開發出多種磁斯格明子材料新體系。
  • 進展|磁性二維晶體中拓撲磁性斯格明子的發現
    開發更多優異性能的磁性斯格明子新材料是目前磁電子學領域的研究熱點,也是推進磁性斯格明子實用化的關鍵。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磁學國家重點實驗室M05組長期從事新型磁性功能材料的探索及物性研究,先後開發出多種磁斯格明子材料新體系。
  • 科技:科學家創造了原子尺度的二維電子kagome晶格
    導語:科學家創造了原子尺度的二維電子Kagome晶格。臥龍崗大學(UOW)的科學家與中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開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同事合作,成功地創造了一種原子尺度的二維電子kagome晶格,在電子和電子領域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量子計算。該研究論文發表在11月出版的「 科學進展」雜誌上。
  • 人類首次實現室溫超導!研究登上《自然》封面
    據最新一期《自然》的封面文章,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的科學家們在260萬個大氣壓下,成功創造出了臨界溫度約為15℃的室溫超導材料,這是人類首次實現室溫超導。該理論由美國科學家約翰·巴丁(John Bardeen)、裡昂·庫伯(Leon Cooper)和約翰·施裡佛(John Schrieffer)基於「波粒二象性」建立。他們認為,金屬外層自由電子在有電壓時,會流經晶格點陣形成電流,但通常情況下,這種晶格點陣有缺陷,會因熱振動使電流產生阻礙。
  • 《先進材料》首個兼具大電極化和強磁電耦合的單相多鐵性材料!
    多鐵性材料作為具有重要應用前景的自旋電子學材料體系獲得了廣泛研究,有望用於實現下一代信息存儲器、可調微波信號處理器、超靈敏磁電傳感器等。根據電極化起源的不同,可將多鐵性材料分為第一類多鐵和第二類多鐵。在第一類多鐵性材料中,鐵電極化與磁有序具有不同的起源,因此該類材料儘管電極化強度可能會比較大,但磁電耦合很小。
  • 我國科學家在磁斯格明子研究中獲重要進展
    我國科學家在磁斯格明子研究中獲重要進展 2020-10-30 01:29:04 來源 :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合肥10月27日電(記者 吳長鋒)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獲悉,該院強磁場中心磁性功能材料與器件研究團隊利用洛倫茲透射電子顯微鏡研究了Kagome晶體Fe3Sn2中的磁結構,澄清了該類材料中的複雜多拓撲態的起源,成果發表在《國家科學評論》上。
  • 科學家實現高壓室溫超導 人類離完美材料又近了一步
    科學家實現高壓室溫超導,人類離完美材料又近了一步   上周,美國研究人員在《自然》雜誌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在室溫超高壓狀態下實現了超導。這一消息迅速引發了媒體的爭相報導,《自然》雜誌甚至將其作為封面文章,足見其重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