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電極化材料:從共線鐵電到非共線亞鐵電

2021-01-17 X-MOL資訊

磁和電是相伴而生的一對物理性質。十九世紀物理學家麥克斯韋在前人基礎上,建立了統一的空間中的電磁理論。到了二十世紀,人們開始研究固體中的磁和電,誕生了鐵磁學、鐵電學等學科。並且這些磁、電功能材料在資訊時代作為信息存儲介質和信號傳感器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正如麥克斯韋電磁理論指出的,磁與電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始終相伴而生,在物理性質方面展示著一一對應的關係。這在固體中也不例外,有鐵磁體就有鐵電體、有反鐵磁體就有反鐵電體、有磁滯回線就有電滯回線,有鐵磁疇就有鐵電疇等等,連它們的朗道理論公式都如出一轍。


具有非共線磁結構的體系非常常見,已經成為當今磁性物理與材料研究的前沿熱點,演生出豐富的物理,例如反常霍爾效應、磁致鐵電、斯格明子、自旋冰等等。但十分反常而有趣的是,其對應的具有非共線電極性結構的體系,卻很罕見 (至少在無機材料體系中)。難道一直很完美的磁與電對應性在這個點上有所破缺?近年來有研究者在Nature 發文報導了在PbTiO3/SrTiO3超晶格中實現了電極化渦旋乃至電極化斯格明子,這說明非共線的電極化構型是可以實現的,並且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和應用前景。但上述非共線結構是來源於體系的特殊人工結構和靜電邊界條件,而不是單相材料的本徵物理性質。那到底電極性體系中是否存在本徵的非共線極性結構呢?


東南大學物理學院董帥課題組長期從事磁性與電極化物理和材料的研究,積累了大量的經驗。通過仔細分析磁性體系出現非共線磁結構的起因,他們借鑑了磁性體系的「失措」概念,預測鐵電聲子模式與反鐵電聲子模式的競爭有可能導致本徵的非共線電極化結構。根據這一理論,找出一類二維材料體系WO2Cl2和MoO2Br2,並通過計算預測了其非共線亞鐵電性其非共線亞鐵電性正是起源於鐵電模式和反鐵電模式的競爭與耦合,並且衍生了一系列有趣的物理現象,比如負壓電效應、拓撲疇結構以及原子尺度的極性渦旋等。該工作將激發更多關於非共線電極性物理與材料的研究,為後續的實驗工作及器件設計提供了理論指導。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物理學領域知名刊物Physical Review Letters 上。


Frustrated Dipole Order Induces Noncollinear Proper Ferrielectricity in Two DimensionsLing-Fang Lin, Yang Zhang, Adriana Moreo, Elbio Dagotto, Shuai DongPhys. Rev. Lett., 2019, 123, 067601, DOI: 10.1103/PhysRevLett.123.067601


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49679



本文版權屬於X-MOL(x-mol.com),未經許可謝絕轉載!歡迎讀者朋友們分享到朋友圈or微博!


長按下圖識別圖中二維碼,輕鬆關注我們!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 化學 • 材料 領域所有收錄期刊

相關焦點

  • 《先進材料》首個兼具大電極化和強磁電耦合的單相多鐵性材料!
    多鐵性材料作為具有重要應用前景的自旋電子學材料體系獲得了廣泛研究,有望用於實現下一代信息存儲器、可調微波信號處理器、超靈敏磁電傳感器等。根據電極化起源的不同,可將多鐵性材料分為第一類多鐵和第二類多鐵。在第一類多鐵性材料中,鐵電極化與磁有序具有不同的起源,因此該類材料儘管電極化強度可能會比較大,但磁電耦合很小。
  • 鐵電材料中發現周期性半子晶格
    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馬秀良研究團隊在氧化物鐵電材料中發現半子(Meron,也有音譯為麥紉)拓撲疇以及周期性半子晶格。這一發現是繼通量全閉合(Science 2015)之後,該研究團隊在有關鐵電材料拓撲疇結構方面的又一項重要突破,為與鐵磁材料類比的結構特性再添新的實質性內容,也將為探索基於鐵電材料的高密度信息存儲器件提供新思路。2020年6月1日,《自然·材料》以「氧化物鐵電材料中發現極化半子晶格」為題在線發表了該研究成果。該項工作由馬秀良、朱銀蓮、王宇佳、馮燕朋、唐雲龍等人共同設計和完成。
  • 設計新型鐵電材料?你的腦洞夠大嗎?
    鐵電體的電疇壁對於鐵電材料意義非凡,甚至可以說決定了材料的性能。但這是為什麼呢?磁場中的鐵磁體--如羅盤針--因其磁極化作用會發生轉動。鐵電體與之相似,但作用場為電場。由於外加電場能夠改變材料的電極化性能,因此鐵電體在存儲裝置--如交通卡--方面的應用前景廣闊。形變能夠帶來極化,極化也會產生形變,這就是壓電現象。
  • 鐵電材料的電流
    電流分類鐵電測試過程中,電流大體上分兩種,一是漏電流,電容介質不可能絕對不導電,當電容加上直流電壓時,電容器會有漏電流產生。另一種是極化電流,或者叫瞬態電流,是鐵電體在極化翻轉過程中會產生的較大的瞬態電流。
  • AM綜述:柔性鐵電材料
    由於剩餘極化強度、電可編程等特點,基於有機、有機-無機雜化材料的軟鐵電體(Soft ferroelectrics)受到廣泛關注,因此能夠實現發展柔性、可摺疊、可伸展的非易失性存儲器,從而能夠兼容各種製備和操作過程
  • 高壓製備高性能亞鐵磁半金屬新材料
    近期,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極端條件物理重點實驗室EX6組龍有文研究員團隊,利用獨特的高溫高壓技術成功製備了同時具有A位與B位有序的多階有序鈣鈦礦NaCu3Fe2Os2O12,發現該材料具有380 K的亞鐵磁居裡溫度以及1.6 eV左右的半金屬能隙,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
  • 鈦酸鍶鋇鐵電材料
    它是一種重要的鐵電材料,由於其介電常數高、光損耗低、鐵電活性高、且與居裡溫度有關等特點,引起了研究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的極大興趣 。隨著電子器件向微型化、輕量化、集成化方向快速發展,尋找高可恢復性儲能密度的電容器材料成為迫切需要。電容器的能量密度與材料的有效介電常數,擊穿強度,真空介電常數有關。納米複合材料加入合適的填充劑後,樣品的能量密度可以增加。因此,納米複合材料在能量存儲方面得到不斷地研究。
  • 具有圓偏振發光的對映體鈣鈦礦型鐵電材料
    在此背景下,具有顯著化學可變性和結構−性質柔性的分子鐵電材料為CPL活性鐵電材料的組裝帶來了曙光。近日,研究者們開發了第一個具有CPL活性的有機−無機鈣鈦礦對映體鐵電材料(R)-,(S)-3-(氟吡咯烷)MnBr3,它們具有很強的紅色發光。得到的對映體鐵電材料採用六方鈣鈦礦結構,並經歷了有序−無序型相變。
  • 鐵電材料有望使計算機告別矽時代
    鐵電材料(Ferroelectric materials)可使計算機不再運用數字邏輯進行計算。目前,一種新的符合計算機行業使用要求的材料出現在人們面前。如果這種材料可以成功運用於計算機領域,這將使計算機處理器不僅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而且能夠提高運算能力和存儲能力。  經過研究,研究人員發現,他們可以利用電荷在四種不同狀態之間進行快速切換的鐵電材料來存儲數據。
  • 反鐵電陶瓷研究獲進展
    脈衝功率技術可以在極短時間內釋放出兆瓦級功率的電能量,在很多特殊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作為脈衝功率電源的關鍵部件,高性能電容器對減小設備的重量和體積,滿足小型化、高功率化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反鐵電陶瓷具有儲能密度高、放電電流大和放電速度快等優點,是新一代高性能脈衝電容器的重要候選材料。深刻理解反鐵電陶瓷的物理本質和構效關係對研發高性能反鐵電陶瓷電容器具有重要意義。
  • 什麼是鐵電效應?
    在一些電介質晶體中,晶胞的結構使正負電荷中心不重合而出現電偶極矩,產生不等於零的電極化強度,使晶體具有自發極化,且電偶極矩方向可以因外電場而改變,呈現出類似於鐵磁體的特點,晶體的這種性質叫鐵電性。在一些電介質晶體中,晶體的極化程度與電場強度呈現出非線性關係。
  • 鐵電、壓電和熱釋電納米材料在催化領域的進展
    江蘇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張建明教授聯合南方科技大學李順研究員、張作泰教授和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Xu Li研究員受邀在美國化學會期刊《ACS Applied Nano Materials》上發表以「Recent Advances of Ferro-,Piezo-,and PyroelectricNanomaterials for Catalytic Applications」為題的綜述文章,系統地總結了近年來鐵電、壓電和熱釋電納米材料在催化領域的代表性成果
  • 遊走於邊緣 — 鐵電金屬
    此共登場唱牧歌  1.大學電磁學定義了電極化就是一堆有序排列的電偶極子宏觀集合,宣示了電偶極子作為鐵電基本物理單元的角色。圖 1 對鐵電體的基本特徵從唯象層面進行了圖文並茂的說明,最終落腳到與本主題關聯的核心點:穩定存在的電偶極子。
  • 首次觀察到:原生鐵電金屬!具有雙穩態和自發極化態
    首次觀察到:原生鐵電金屬!在2019年7月5日發表在《科學進展》上的研究中,澳大利亞科學家公布了對原生鐵電金屬的首次觀察:一種具有雙穩態和電可切換的自發極化狀態的原生金屬——鐵電特徵。研究發現,在室溫條件下,體晶雙碲化鎢(WTe2)中原生金屬豐度與鐵電性共存。一種金屬和鐵電體材料,在室溫下呈塊狀結晶,具有納米電子應用的潛力。
  • 新技術揭示鐵電納米材料亞原子結構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7月9日(北京時間)報導,最近,美國能源部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等利用電子全息攝影技術,拍下鐵電納米材料亞原子結構,
  • 楊得鎖&胡登衛AFM綜述:壓電材料的增材製造
    因此,從周圍環境中收集能量到電力電子設備,延長其使用壽命,開發不需要更換電源的自供電設備,成為眾多專家研究的熱點。壓電材料是實現機械能與電能相互轉換的功能材料,增材製造技術以其出色的工藝靈活性、良好的幾何可控性以及無環境條件限制等優點,為新型壓電材料的個性設計及快速成型提供了無限可能。
  • 北工大《JMCC》綜述:鐵電材料的熔鹽法構建策略及在能源領域的應用
    熔鹽法是以熔融鹽作為高溫液相溶劑的一類化學合成方法,特殊的熔鹽反應環境能夠促進原料溶解、加速反應物擴散,有利於結構基元實現定向組裝,從而構建出尺度和形狀可控的鐵電材料,並以此為基礎在能源領域獲得重要應用。
  • 北工大《JMCC》綜述:鐵電材料的熔鹽法構建策略及在能源領域的應用
    熔鹽法是以熔融鹽作為高溫液相溶劑的一類化學合成方法,特殊的熔鹽反應環境能夠促進原料溶解、加速反應物擴散,有利於結構基元實現定向組裝,從而構建出尺度和形狀可控的鐵電材料,並以此為基礎在能源領域獲得重要應用。
  • 北工大《JMCC》綜述:鐵電材料的熔鹽法構建策略及在能源領域應用
    熔鹽法是以熔融鹽作為高溫液相溶劑的一類化學合成方法,特殊的熔鹽反應環境能夠促進原料溶解、加速反應物擴散,有利於結構基元實現定向組裝,從而構建出尺度和形狀可控的鐵電材料,並以此為基礎在能源領域獲得重要應用。
  • 新研究或讓鐵電材料實現超高密度信息存儲
    原標題:新研究或讓鐵電材料實現超高密度信息存儲 中科院瀋陽金屬研究所研究人員通過國際合作,在鐵電材料中發現了通量全閉合疇結構以及由順時針和逆時針閉合結構交替排列構成的大尺度周期性陣列,並發現了閉合結構核心處存在巨大彎電效應,有望使鐵電材料實現超高密度信息存儲功能,相關成果4月16日在線發表於《科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