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觀察到:原生鐵電金屬!具有雙穩態和自發極化態

2020-11-26 騰訊網

首次觀察到:原生鐵電金屬!在2019年7月5日發表在《科學進展》上的研究中,澳大利亞科學家公布了對原生鐵電金屬的首次觀察:一種具有雙穩態和電可切換的自發極化狀態的原生金屬——鐵電特徵。研究發現,在室溫條件下,體晶雙碲化鎢(WTe2)中原生金屬豐度與鐵電性共存。一種金屬和鐵電體材料,在室溫下呈塊狀結晶,具有納米電子應用的潛力。

這項研究代表了第一個具有雙穩態和電可切換的自發極化狀態的原生金屬,這是鐵電的特徵。研究作者Pankaj Sharma博士解釋說:我們發現在室溫下,塊狀晶體雙碲化鎢(WTe2)中原生金屬度和鐵電性共存。通過對WTe2晶體結構、電子輸運測量和理論考慮的系統研究,證明了鐵電狀態在外部電偏置下是可切換的,並解釋了WTe2中『金屬鐵電』的機制。範德瓦爾斯材料是金屬和鐵電體的晶體形式,在室溫下具有新的納米電子應用潛力。

鐵電背景資料

鐵電可以看作是鐵磁性的一個類比,鐵磁性材料表現出永久磁性,用外行人的話說,就是一塊北極和南極的「磁鐵」。鐵電材料同樣表現出一種類似的電性質,稱為永久電極化,它起源於電偶極,由相等但相反的兩端或極組成。在鐵電材料中,這些電偶極子存在於單元級,產生不消失的永久電偶極矩。這種自發電偶極矩可以通過外部電場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等效狀態或方向之間反覆轉換。

這種特性在許多鐵電技術中得到了應用,例如納米電子計算機存儲器、RFID卡、醫用超聲波傳感器、紅外攝像機、潛艇聲納、振動和壓力傳感器以及精密執行器。傳統上,鐵電性被觀察到存在於絕緣材料或半導體材料中,而不是金屬材料中,因為金屬中導電電子屏蔽了由偶極矩引起的靜態內部場。

這項研究

2019年7月,一種室溫鐵電半金屬發表在《科學進展》上。散裝單晶鎢二碲化物(WTe 2)屬於一類稱為過渡金屬二硫化物(TMDCs)的材料,通過光譜電傳輸測量,導電原子力顯微鏡(c-AFM)探測,以確認其金屬行為並且通過壓電響應力顯微鏡(PFM)來繪製偏振圖,檢測由於施加的電場引起的晶格變形。鐵電疇,即極化方向相反的區域,可以在新分裂的WTe2單晶中直接觀察到。

採用電容幾何形狀的頂電極光譜- pfm測量方法,研究了鐵電極化的開關特性。該研究得到澳大利亞研究理事會通過ARC未來低能耗電子技術卓越中心(FLEET)提供的資金支持,部分工作是在澳大利亞政府研究培訓計劃獎學金計劃的協助下,利用澳大利亞國家製造設施新南威爾斯州節點的設施進行。第一原理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內布拉斯加大學)證實了由國家科學基金會支持WTe2鐵電不穩定性的電子和結構起源的實驗結果。

鐵電研究

在FLEET (ARC未來低能源電子技術卓越中心),人們對鐵電材料進行了深入研究,以了解它們在「CMOS」技術之外的低能源電子領域的潛在用途。例如:鐵電材料的可切換電偶極矩,可以用作人工拓撲絕緣體中基礎二維電子系統的柵極。

與傳統半導體相比,鐵電電子偶極矩與原子晶體中電子氣體的距離非常近(亞納米),這確保了更有效的切換,克服了傳統半導體的局限性,因為傳統半導體的導電通道埋在表面以下幾十納米。拓撲材料是在研究主題1中進行研究的,該主題旨在建立超低阻電子通路,從而創造新一代超低能電子產品。

博科園|研究/來自:FLEET

參考期刊《科學進展》

DOI: 10.1126/sciadv.aax5080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相關焦點

  • 二維金屬也具有鐵電性!
    Cobden教授的研究生)背景介紹鐵電體是一類重要的極性介電體材料,在一定溫度範圍內可以自發極化,並且極化方向在外加電場作用下可以發生反轉(切換);與此同時,鐵電體還具有壓電、熱釋電、鐵電以及電光效應、聲光效應、光折變效應和非線性光學效應等眾多優良特性。
  • 遊走於邊緣 — 鐵電金屬
    鐵電與金屬  我們說好的導體,當然首先指金屬。如果說鐵電,當然是在談論絕緣體。毫無疑問,鐵電體和金屬分屬兩個不同的凝聚態類別,彼此應該毫無關係,它們在凝聚態物理和材料科學的學科分類和發展目標上也大多風牛馬不相及。因為凝聚態相互作用主要就是電磁力,如果硬要在電磁相互作用層次上將它們撮合在一起,當然是一種吃力不討好的學科邊緣遊走。
  • 我國科學家合成二維金屬滷化雙鈣鈦礦室溫鐵電體
    鐵電體作為重要的功能材料已成為凝聚態物理及固體電子學領域的重要課題之一,在信息存儲、光電探測和傳感等領域具有重要應用。近年來,有機-無機鈣鈦礦蓬勃發展,其獨特的結構兼容性和豐富的性能優勢使其在新一代多功能鐵電材料中嶄露頭角。同時,二維體系突破了容忍因子的限制,可以容納更多類型的有機配體,有利於發展新型的鐵電化合物。
  • 鈣鈦礦極性晶體:能夠自發極化
    極性晶體作為光電功能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非線性光學、壓電器件、熱釋電探測器和鐵電信息存儲等方面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其中自發極化是極性晶體材料的本質核心,設計組裝具有強極化效應的化合物是研製光電功能晶體材料的有效途徑。
  • :鐵電材料極化保持研究取得進展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 分享信息,整合資源 交流學術,偶爾風月 鐵電材料作為一種重要的功能材料,基於其獨特的自發極化和外電場可控反轉特性製造的鐵電存儲器
  • 東南大學研究團隊首次在分子鈣鈦礦鐵電體中觀察到渦旋疇結構!
    東南大學研究團隊首次在分子鈣鈦礦鐵電體中觀察到渦旋疇結構!團隊首次在分子鐵電薄膜中發現了奇特的「渦旋-反渦旋」 (vortex-antivortex)疇結構。作為一種特殊的拓撲形態,鐵電渦旋疇中自發極化在有限空間內局域成一個閉合通量,使得該區域尤其是疇壁處具有豐富的物理性質,在鐵電超導器件、場效應電晶體、光電探測器和發光二極體等器件上有廣泛的應用。此外,由於渦旋中心能量最低,極化態之間的翻轉更容易,這種疇結構非常適合構築低能耗存儲器。
  • 國科大蘇剛教授團隊通過機器學習發現二維鐵電金屬大家族
    2018年,美國科學家在兩層或三層的WTe2中觀測到了可翻轉的面外電極化,這或許是實驗上首次觀測到鐵電性和金屬性可以在二維材料中共存(Fei et al. Nature 2018,560,336)。這些多鐵性材料具有鐵磁、反鐵磁、鐵電和鐵彈等兩種或三種鐵序,在磁電、磁致伸縮和機電納米器件中有著潛在應用。
  • 基於一種新奇的面內自極化的鐵電光伏效應
    鐵電光伏材料,由於其具有窄的光帶隙、良好的載流子傳輸和強的紫外-可見-紅外吸收等特點,兼具機械、化學、熱穩定且製造成本低等優點,因此在太陽能轉換應用上越來越多地受到國內外研究者的關注。作為完全不同於傳統p-n結光伏效應的獨特光伏材料體系,鐵電光伏材料的自發極化是驅動載流子分離的主要動力,且光電流方向能夠隨著自發極化方向發生轉變,這些獨一無二的特性拓寬了鐵電光伏材料的應用領域。但是由於光-電能量轉換效率較低,且穩定性較差,尋找高轉換效率且輸出穩定新型鐵電光伏材料仍然是光伏科學與技術領域的挑戰性課題。
  • 沉積物和海洋中氧化還原的雙穩態
    除了鐵供給和有機質輸入的差異可能造成這種情況外,他們提出這可能是由於耦合的鐵和硫循環所固有的雙穩態導致了觀察到的氧化還原二重性。 所觀察到鹽沼沉積物中的氧化還原二重性。數據來自Norfolk鹽沼兩個相鄰的水塘。上圖A-G為硫化的,下圖B-H顯示鐵化的。A和B:孔隙水中溶解的鐵(Fepw)。C和D:固相活性鐵(Fereac)=氧化鐵(Feox)+還原未硫化的鐵(Feunsulph)+還原硫化的鐵(Fesulph)。
  • 金屬所在鐵電異質界面發現極化巨大增強現象—新聞—科學網
    鐵電材料由於具有鐵電、介電、壓電、熱釋電等豐富的物理性能,被廣泛應用於非易失性鐵電存儲器、電容器、制動器、熱釋電探測器等電子器件中。
  • 什麼是鐵電效應?
    在一些電介質晶體中,晶胞的結構使正負電荷中心不重合而出現電偶極矩,產生不等於零的電極化強度,使晶體具有自發極化,且電偶極矩方向可以因外電場而改變,呈現出類似於鐵磁體的特點,晶體的這種性質叫鐵電性。在一些電介質晶體中,晶體的極化程度與電場強度呈現出非線性關係。
  • 物理所多鐵性鐵酸鉍外延薄膜受極化調製的導電特性研究取得進展
    BiFeO3(BFO)作為室溫單相多鐵性材料,不但具有優越的鐵電特性,同時由於電、磁、應變之間的耦合作用,可以實現用電場控制磁化,是研究新型多態磁電存儲器的首選材料。最近有文獻報導了在BFO單晶中又觀察到了與鐵電極化相關的可反轉的二極體整流特性。
  • 具有圓偏振發光的對映體鈣鈦礦型鐵電材料
    在此背景下,具有顯著化學可變性和結構−性質柔性的分子鐵電材料為CPL活性鐵電材料的組裝帶來了曙光。近日,研究者們開發了第一個具有CPL活性的有機−無機鈣鈦礦對映體鐵電材料(R)-,(S)-3-(氟吡咯烷)MnBr3,它們具有很強的紅色發光。得到的對映體鐵電材料採用六方鈣鈦礦結構,並經歷了有序−無序型相變。
  • 用鐵電「場效應」拓撲絕緣體
    這是一類有些怪異的材料:從能帶角度看,這類材料的體相是絕緣體、帶隙不算很小,但其表面態卻是導電金屬態,故稱拓撲絕緣體。拓撲絕緣體體態與表面態之迥異源於其獨特的能帶結構 (拓撲非平庸)。更為甚者,這種金屬導電錶面態受體相對稱性保護、具有線性色散關係。因此,表面態輸運必定具有高遷移率、低耗散特性,很顯然是下一代高速 / 低耗散電子器件的重要選材,也是實現更多量子新功能的基本載體。
  • 「JACS」東南大學分子鐵電科研團隊首次提出「鐵電化學」
    該科研團隊嘗試從化學的角度來理解鐵電性,經過不懈努力,將鐵電體的發現從盲目的尋找轉變為靶向的化學設計,並首次提出「鐵電化學」的概念。鐵電性是指晶體在一定溫度範圍內具有自發極化,且自發極化方向可在外電場作用下反向或重新取向的性質。
  • 蘇大鄒貴付團隊:分子鐵電驅動的高性能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在這一過程中,由內部和表面缺陷,特別是深能級缺陷引起的鈣鈦礦層的非輻射複合可能成為嚴重的複合中心,對光生電子和空穴不利,導致明顯的能量損失。因此,增強內建電場以促進電子和空穴的分離和傳輸,鈍化缺陷以減少非輻射複合對高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具有重要意義。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弛豫鐵電單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Shrout教授合作,通過低溫介電/壓電性能實驗分析和相場模擬的方法,首次定量確定了極性納米微區對弛豫鐵電單晶壓電性能的貢獻程度,並從介觀尺度闡述了弛豫鐵電單晶高壓電性能的起源,進而揭示了鐵電材料中局域結構對其宏觀機電耦合性能的重要性。該研究成果於12月19日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 鐵電存儲器1T單元C-V特性的計算機模擬
    在所有非易失性存儲器(NVM)中,鐵電存儲器件被認為是最有吸引力的用於IT的存儲器件之一[1]。1T單元體積更小,集成度更高。特別是這種方式易於實現多值存儲,在相同規模下可以達到更高的存儲容量,因而在提高性價比方面具有極大的優勢。  為了系統地從理論上研究鐵電存儲器IT單元特性,米勒首先提出了數學模型[2]。
  • 二維晶態超導體系中發現第二類伊辛超導和反常金屬態
    有報導指出,在液態柵極調製的MoS2和單層NbSe2薄片等過渡族金屬硫化物體系中,面內中心反演對稱性的破缺產生了塞曼類型的自旋軌道耦合,使得電子發生垂直於二維平面的自旋極化,這種特殊的超導電性被稱為伊辛超導電性。由於自旋軌道耦合和自旋極化的存在,伊辛超導電性具有非常大的平行臨界場,常常可達到數倍的泡利極限,往往對應於幾十特斯拉甚至更高的強磁場。
  • 東南大學科研團隊發現新型三維滷化鉛鈣鈦礦分子鐵電材料
    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材料常因其獨特結構而存在鐵電性,鐵電材料與生俱來的自發極化特性,且自發極化在外電場作用下可翻轉應運而生了鐵電異樣光伏效應,這為新一代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注入了新的活力。鐵電異樣光伏效應依靠極化誘導內建電場的產生,從而促進光生載流子分離。該特性常伴隨鐵電半導體中諸多光電現象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