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鈦礦極性晶體:能夠自發極化

2020-11-26 科技世界網

極性晶體作為光電功能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非線性光學、壓電器件、熱釋電探測器和鐵電信息存儲等方面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其中自發極化是極性晶體材料的本質核心,設計組裝具有強極化效應的化合物是研製光電功能晶體材料的有效途徑。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中科院光電材料化學與物理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羅軍華領導的無機光電功能晶體材料研究團隊在國家傑出青年基金、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海西研究院「團隊百人」研究員孫志華主持的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春苗人才」專項和福建省傑出青年基金等項目資助下,基於固體相變誘導極化效應的策略,構築了一例具有類鈣鈦礦結構的極性化合物。在該晶體材料的結構組成中,無機金屬骨架沿著<111>方向表現出零維的類鈣鈦礦結構,相變過程中發生了構型扭曲;有機陽離子則產生無序-有序的結構變化,兩者之間相互協同誘導材料產生強的自發極化效應。利用外加電場作用,該材料的自發極化可以發生翻轉,表現出明顯的鐵電性能;進一步研究還發現該化合物表現出溫度依賴的電導率和光電導等半導體性能。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 2016, DOI:10.1002/anie.201606079)。

作為一例鐵電半導體材料,該極性化合物的成功製備將拓展無機-有機雜化材料在太陽能電池、光電探測等方面的潛在應用。此前該研究團隊基於固體相變對稱性破缺誘導極化效應的設計策略,構築了一例無機有機雜化鐵電光伏晶體材料(Angew. Chem., Int. Ed., 2016, 55, 6545)。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自 科技世界網)

相關焦點

  • 一種新型極性晶體結構
    超離子傳導性和極性晶體結構通常不存在於同一材料中,因為極性晶體通常是絕緣介質。本文的將二者結合起來了!離子導體作為燃料電池和電池的固體電解質被用於電子設備,然而,鐵電和熱電材等極性晶體材料通常是絕緣的。
  • 我國科學家合成二維金屬滷化雙鈣鈦礦室溫鐵電體
    近年來,有機-無機鈣鈦礦蓬勃發展,其獨特的結構兼容性和豐富的性能優勢使其在新一代多功能鐵電材料中嶄露頭角。同時,二維體系突破了容忍因子的限制,可以容納更多類型的有機配體,有利於發展新型的鐵電化合物。金屬滷化雙鈣鈦礦因其環境友好、載流子壽命長等特性吸引了人們的注意,為新型鐵電材料的設計帶來光明的前景。然而,迄今為止鮮有關於室溫雙鈣鈦礦鐵電體的報導。
  • 3D成像技術揭開了鈣鈦礦晶體性質!
    鈣鈦礦是一種具有電氣絕緣體、半導體、金屬或超導體性質的礦物,其性質取決於其原子和電子的排列。鈣鈦礦晶體中有一組不同尋常的氧原子,它們組成了一個八面體——一個八面的多邊形。氧原子的這種排列就像一個籠子,可以容納周期表中大量的元素原子。此外其他原子可以固定在籠外立方體的各個角落的精確位置,以改變材料的性質,例如將金屬變成絕緣體,或將非磁鐵變成鐵磁體。
  • 離子晶體和極化
    鍵能理解一下定義,主要能夠比較鍵能大小,規律。鍵角的大小比較是比較重要的。只要是極性分子,鍵矩不為零。新的章節主要內容呢包括離子晶體(晶格能)、離子的極化、分子間作用力,氫鍵。今天的內容主要是離子晶體與離子的極化。
  • 福建物構所極化快速翻轉鐵電晶體材料研究獲進展
    鐵電體是一類重要的極性光電功能材料,表現出豐富的非線性光學、壓電、熱釋電、鐵電和光伏等性能,其本質特徵是自發極化在外電場作用下發生反轉。近年來,鐵電分子化合物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逐漸發展為傳統無機鐵電陶瓷的一類重要補充材料。
  • 具有圓偏振發光的對映體鈣鈦礦型鐵電材料
    近日,研究者們開發了第一個具有CPL活性的有機−無機鈣鈦礦對映體鐵電材料(R)-,(S)-3-(氟吡咯烷)MnBr3,它們具有很強的紅色發光。得到的對映體鐵電材料採用六方鈣鈦礦結構,並經歷了有序−無序型相變。在非手性功能框架中引入手性陽離子是開發具有奇異光電性能的新型分子鐵電材料的一種實用而有效的設計策略,可以預見一系列分子鐵電材料及其相關技術的發展。
  • 東南大學科研團隊發現新型三維滷化鉛鈣鈦礦分子鐵電材料
    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材料常因其獨特結構而存在鐵電性,鐵電材料與生俱來的自發極化特性,且自發極化在外電場作用下可翻轉應運而生了鐵電異樣光伏效應,這為新一代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注入了新的活力。鐵電異樣光伏效應依靠極化誘導內建電場的產生,從而促進光生載流子分離。該特性常伴隨鐵電半導體中諸多光電現象的產生。
  • 在極性材料光催化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極性材料由於分子基元在晶體中的各向異性使得晶胞中一些基團的正、負電中心並非重合,存在本徵偶極矩,產生自發極化電場。
  • 蘇大鄒貴付團隊:分子鐵電驅動的高性能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此外,低鈣鈦礦結晶質量將限制其光電性能和器件性能。在這一過程中,由內部和表面缺陷,特別是深能級缺陷引起的鈣鈦礦層的非輻射複合可能成為嚴重的複合中心,對光生電子和空穴不利,導致明顯的能量損失。因此,增強內建電場以促進電子和空穴的分離和傳輸,鈍化缺陷以減少非輻射複合對高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具有重要意義。
  • 東南大學研究團隊首次在分子鈣鈦礦鐵電體中觀察到渦旋疇結構!
    東南大學研究團隊首次在分子鈣鈦礦鐵電體中觀察到渦旋疇結構!(a)室溫下(4,4-difluoropiperidinium)2PbI4晶體堆積結構;(b)晶胞單元;(c)自然界中的水漩渦現象,在渦旋中心能量最低;(c, d) (4,4-difluoropiperidinium)2PbI4薄膜中渦旋疇的PFM振幅(d)和相位(e)圖;(f)「渦旋-反渦旋」極化分布示意圖。
  • 具有雙穩態和自發極化態
    在2019年7月5日發表在《科學進展》上的研究中,澳大利亞科學家公布了對原生鐵電金屬的首次觀察:一種具有雙穩態和電可切換的自發極化狀態的原生金屬——鐵電特徵。研究發現,在室溫條件下,體晶雙碲化鎢(WTe2)中原生金屬豐度與鐵電性共存。一種金屬和鐵電體材料,在室溫下呈塊狀結晶,具有納米電子應用的潛力。
  • 新型光電材料:二維鈣鈦礦的研究進展|第4屆國際二維晶體物理會議
    6 月 11-15 日,第四屆國際二維晶體物理會議(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hysics of Two-Dimensional Crystals)在杭州舉行,與會者包括來自 17 個國家的 80 餘位專家學者。
  • 王中林教授在全球首次形成超晶格結構完美納米螺旋晶體
    ,形成具有超晶格結構的完美納米螺旋晶體。這種完美納米螺旋晶體具有剛性結構,由兩種具有不同取向的氧化鋅納米帶沿寬度方向周期性交替共格外延,自發組裝形成。氧化鋅(ZnO) 是一種典型的纖鋅礦結構的半導體材料,它具有沿極化方向有著各向異性生長習性的功能材料。氧化鋅超晶格納米螺旋不僅可以應用於納米光電子器件,納米傳感器, 實現納米尺度上機電耦合,同時也為基礎納米理論物理和計算物理提供了一個極其挑戰性的課題。
  • 上海交大郭益平教授團隊在寬光譜吸收高壓電鐵電鈣鈦礦的研究中...
    雖然已有研究提出能夠在鈣鈦礦氧化物ABO3的B位進行摻雜可同時實現可見光的全譜吸收和鐵電性,但是這類材料往往由於伴隨著氧空位缺陷的引入導致漏電而只能保有非常弱的鐵電壓電性。因此科學家一直在尋找一種有效的途徑來實現鐵電鈣鈦礦材料能夠同時具有高的室溫鐵電壓電性和對可見光的全譜吸收。
  • 北大鈣鈦礦半導體激子極化激元及連續光泵浦綠色微納雷射研究進展
    無需粒子數反轉的激子極化激元雷射為降低雷射閾值、實現電泵浦微納雷射提供了解決方案。近年來,得益於其優異的光電性質,金屬滷化物鈣鈦礦半導體材料在光電信息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而其室溫下可穩定存在的激子、較大的激子結合能,為研究激子極化激元提供了良好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