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Chemistry: 雙劍合璧!一種新型極性晶體結構

2021-01-12 孜然學術

超離子傳導性和極性晶體結構通常不存在於同一材料中,因為極性晶體通常是絕緣介質。本文的將二者結合起來了!

離子導體作為燃料電池和電池的固體電解質被用於電子設備,然而,鐵電和熱電材等極性晶體材料通常是絕緣的。近日,日本東京大學Shin-ichi Ohkoshi教授展示了一種在室溫下將超離子電導率材料與極性晶體結構結合起來的材料,這種三維陰離子網絡是基於-Fe-N≡C-Mo-單體結構,Cs陽離子依附在每一個孔中,能夠按照光照強度大小控制離子導電率。相關論文以題為「A photo switchable polar crystal that exhibits superionic conduction」於2020年3月16日發表在Nature Chemistry上。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7-020-0427-2

導電聚合物已被用作一系列的柔性固體電解質,包括燃料電池、二次電池、電容器、化學傳感器。在300K時具有從10^-1Scm-1到10^4Scm-1導電率的材料的被稱為超離子導體。其中,一種具有代表性的超離子導電聚合物Nafion通常作為燃料電池中的分離膜。此外,離子導體體的合成也引起了人們對配位聚合物和金屬-有機骨架(MOFs)的極大興趣,同時一些氰化物和雙金屬混合物已被證明具有超離子導電性。

相比之下,電子器件中使用的鐵電和熱電材料通常是絕緣體(電導率低於10-8Scm-1),具有極性晶體結構。這些晶體可以表現出自發極化,這反過來又導致非線性光學效應,如二次諧波產生(SHG)。近年來,納米尺寸的極性晶體在SHG顯微成像領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如在二次諧波輻射成像探針中的應用。上面提到的兩個特性:超離子傳導性和極性晶體結構通常不存在於同一材料中,因為極性晶體是絕緣介質。

最近報導了一種在685K到760K之間具有較高的離子電導率和極性晶體結構的材料:Ca5.6Pb4.9(VO4)7,然而這並沒有在室溫下表現出較高的離子電導率。為了製備這兩種特性共存的單一材料,作者將重點放在氰化物和雙金屬混合物,將超離子導電通道摻入到絕緣極性晶體中。

因此,在本工作中,作者基於戊二醯基鉬合成了一個三維網絡Cs1.1Fe0.95[Mo(CN)5(NO)]·4H2O(CsFeMo)。骨架和Cs+的負電荷和正電荷分別在c軸方向上非對稱移動, 產生自發極化,進而產生二次諧波(SHG)。此外,該材料是一種超離子導體(在318K下,離子電導率為4×10-3Scm-1)。而且,在532nm光照射下,離子電導率顯著降低(1×10-3Scm-1到6×10-5Scm-1)。當照射停止時,在1h之內返回到初始值。

圖1. CsFeMo的合成及晶體結構。(a)CsFeMo合成原理圖;(b)CsFeMo晶體結構的俯視圖和側視圖;(c) CsFeMo網絡結構的俯視圖和側視圖。

圖2. CsFeMo光譜性質的表徵。(a)CsFeMo紫外-可見光譜;(b)CsFeMo 57Fe穆斯堡爾譜;(c)CsFeMo的紅外光譜;(d)(i)CsFeMo晶體結構中自發極化的示意圖,(ii)樣品的二次諧波產生(SHG)顯微鏡圖像,其中CsFeMo粉末被稀疏地擴散到玻璃襯底上,(iii)SHG測量實驗結構示意圖;(Ⅳ)SH光強與CsFeMo光強的關係。

圖3. CsFeMo的超離子電導率。(a) 在294、304和318K下測量的100%RH下的阻抗;(b)在100%RH條件下ln(σT)與T-1的關係;(c)294K時σ與RH的關係;(d)CsFeMo的晶體結構,暗示一維通道的氫鍵網絡;(e)依賴於樣品重量的溼度和CsFeMo水分子數量的減少。

圖4. CsFeMo離子電導率的光學開關。(a)(i)光照射實驗原理圖,(ii)離子電導率光學開關的重複性,(iii)在光照射前和532nm光照射後測量的阻抗;(b)光開關效應對NO配體體的影響。

總的來看,SHG是只能在絕緣材料中觀察到的,如熱電和鐵電材料。然而,本文中CsFeMo超離子導體被證明表現出SHG。觀察到的SHG是通過自發極化,由於基於-Fe-N≡C-Mo-骨架的中心是非對稱晶體結構,其中Cs+被放置在每個其他孔隙中。當這個三維網絡被532nm的光照射下,自發極化受到雷射電場分量的幹擾,從而產生SHG。該材料還表現出超離子電導率,這來源於由NO基團和H2O分子組成的沿c軸上的一維通道中的質子電導率。同時在單個系統中自發極化和超離子電導率的共存將導致有趣的功能。(文:Caspar)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公眾號友好轉載,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

相關焦點

  • 「雙劍合璧」——李大力組開發新型雙鹼基基因編輯器
    該研究將人類胞嘧啶脫氨酶hAID-腺嘌呤脫氨酶-Cas9n(SpCas9 D10A突變體)融合在一起,開發了一種新型雙功能高活性鹼基編輯器-A&C-BEmax,它可以在同一等位基因的靶序列上實現C>T和A>G的高效轉換。
  • 抗衰黑科技NAD+,雙劍合璧威力無邊
    在兩大抗衰黑科技中,NAD+不僅「個人武藝超群」,它還與S蛋白扮演著雙劍合璧的「江湖俠侶」角色,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並且當它們合力時,爆發出的抗衰「神力」,更是超乎想像、無與倫比。NAD+又叫輔酶I(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它廣泛分布在人體所有細胞當中,是人體最重要的一種輔酶。它參與上千種生物催化反應,如呼吸、能量代謝,對調節細胞衰老和維持機體正常功能至關重要。
  • Excel中鍵盤與滑鼠「雙劍合璧」,還用什麼Ctrl+C和Ctrl+V啊!
    來看看阿鍾老師的解決方法,利用鍵盤和滑鼠「雙劍合璧」,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繼續往下看(也是今天教程有意思的地方)。05.同樣,我們也可以用「雙劍合璧」的方法,把下方單元格內容互換到上方單元格,也可以整行互換,但要記住:是上、下互換,不可以左右互換。小夥伴們,在使用Excel中還碰到過哪些問題,評論區留言一起討論學習,堅持原創不易,您的點讚轉發就是對小編最大的支持,更多教程點擊下方專欄學習。萬萬沒想到,Excel裡居然有這麼強大的快捷鍵,你用過嗎?
  • Nature Plants |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所王剛剛課題組解析第一個植物漆酶的晶體結構
    該研究解析了第一個植物漆酶的晶體結構。 漆酶於1883年最早發現於日本漆樹中, 隨後發現在真菌、細菌和昆蟲中也存在漆酶。雖然植物漆酶在木質纖維素合成以及抵抗生物和非生物脅迫等生理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但植物漆酶的結構和作用機理一直未知。
  • 鈣鈦礦極性晶體:能夠自發極化
    極性晶體作為光電功能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非線性光學、壓電器件、熱釋電探測器和鐵電信息存儲等方面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其中自發極化是極性晶體材料的本質核心,設計組裝具有強極化效應的化合物是研製光電功能晶體材料的有效途徑。
  • Nature :傷寒毒素的作用及其晶體結構
    這項研究表明,傷寒毒素(一種新型AB毒素,由「傷寒沙門菌」獨有的兩個A亞單元組成)的施用,會重現傷寒的很多急性症狀。作者進而發現細胞表面糖蛋白上的碳水化合物是傷寒毒素的受體,並且確定了該毒素的晶體結構,從而為了解這些相互作用提供了信息。這些發現表明,基於抗毒素的治療方法對治療傷寒可能會有效。
  • Nature子刊:一種新型鋰電正極材料!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唐永炳研究員及其團隊成員聯合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Lightfoot教授、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孫成華教授、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成會明研究員等,成功研發出一種具有陰陽離子雙重電化學活性的新型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
  • 化學所在新型結構三維光子晶體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然而,通常的球形膠體顆粒緊密堆積後因能量有利而得到面心立方緊密堆積結構(FCC),理論計算表明,這種結構的對稱性導致無法實現完全光子帶隙。由此結構翻轉而成的反蛋白石結構則要求光子晶體中兩種介電材料的折光率比不低於2.8時才有可能實現完全光子帶隙,這也為在可見光區域挑選合適的光子晶體材料設置了難以突破的障礙。
  • 進展 | 原位電鏡石墨烯液相反應池方法生長BeO新型二維晶體結構
    最近,基於像差矯正電鏡技術和原位液相反應池技術,該課題組王立芬副研究員與合作者在新型二維結構的液相合成方法與生長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團隊利用石墨烯模板法即石墨烯包裹化學反應溶液隔絕於透射電鏡中超高真空的方法,通過原位顯微成像和顯微譜學研究,結合第一性原理計算,發現了在受限液體環境中具有新型二維結構的BeO結晶生長機制。
  • 科學家在極細多晶體銅中發現一種新型亞穩固態-受限晶體結構
    在受力時晶界也會發生遷移使多晶體結構失穩。 晶粒尺寸越小晶界上原子比越多,多晶體的穩定性就越下降,當晶粒尺寸降為納米尺度時,有些金屬在室溫下便會出現晶粒長大。對於某些金屬合金,當晶粒尺寸減小到足夠小時(通常為幾納米),整個多晶體結構失穩,形成一種亞穩的非晶態固體(或稱玻璃態)。非晶固體在受熱或力的作用下會進一步向更穩定的晶體轉變。
  • 科學家用原位電鏡石墨烯液相反應池方法生長BeO新型二維晶體結構
    最近,基於像差矯正電鏡技術和原位液相反應池技術,該課題組副研究員王立芬與合作者在新型二維結構的液相合成方法與生長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研究團隊利用石墨烯模板法即石墨烯包裹化學反應溶液隔絕於透射電鏡中超高真空的方法,通過原位顯微成像和顯微譜學研究,結合第一性原理計算,發現了在受限液體環境中具有新型二維結構的BeO結晶生長機制。
  • 物理所等用原位電鏡石墨烯液相反應池方法生長BeO新型二維晶體結構
    最近,基於像差矯正電鏡技術和原位液相反應池技術,該課題組副研究員王立芬與合作者在新型二維結構的液相合成方法與生長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研究團隊利用石墨烯模板法即石墨烯包裹化學反應溶液隔絕於透射電鏡中超高真空的方法,通過原位顯微成像和顯微譜學研究,結合第一性原理計算,發現了在受限液體環境中具有新型二維結構的BeO結晶生長機制。
  • 金屬所在極細多晶體銅中發現一種新型亞穩固態-受限晶體結構
    在受力時晶界也會發生遷移使多晶體結構失穩。晶粒尺寸越小晶界上原子比越多,多晶體的穩定性就越下降,當晶粒尺寸降為納米尺度時,有些金屬在室溫下便會出現晶粒長大。對於某些金屬合金,當晶粒尺寸減小到足夠小時(通常為幾納米),整個多晶體結構失穩,形成一種亞穩的非晶態固體(或稱玻璃態)。非晶固體在受熱或力的作用下會進一步向更穩定的晶體轉變。
  • Nature Plants | 細胞極性生長的調控新機制
    Nature Plants | 細胞極性生長的調控新機制責編 | 逸雲細胞極性是真核細胞的一個基本屬性細胞極性生長是細胞極性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植物中細胞的極性生長有的是單向的,例如花粉管和根毛的頂端生長,有的只限制在植物某個特定部位,例如擬南芥葉的毛狀體或葉表皮的扁平細胞。
  • 石家莊鐵道大學首篇《Nature》:在新型界面壓電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此外,熱釋電效應將熱能轉化為電能,它只發生在極性對稱的材料中。材料的對稱性通常由其原始的晶體結構決定,材料通常由於相變使其喪失對稱性。然而,材料的對稱性也可以通過外部刺激來調節,這些刺激降低了任何中心對稱材料的對稱性,甚至破壞了它的反演對稱性。
  • 進展|原位電鏡石墨烯液相反應池方法生長BeO新型二維晶體結構
    最近,基於像差矯正電鏡技術和原位液相反應池技術,該課題組王立芬副研究員與合作者在新型二維結構的液相合成方法與生長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團隊利用石墨烯模板法即石墨烯包裹化學反應溶液隔絕於透射電鏡中超高真空的方法,通過原位顯微成像和顯微譜學研究,結合第一性原理計算,發現了在受限液體環境中具有新型二維結構的BeO結晶生長機制。
  • 半導體晶體中發現的新型準粒子
    Callsen, et al 發表時間: 2018/07/26 數字識別碼:10.1038/s42005-018-0033-4 原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005-018-0033-4?
  • 上周Nature Materials,這周Nature Chemistry!
    上周,Nature Materials上線MIT/北大關於MOF的研究成果,介紹了二維導電MOF的單晶結構,揭示了二維導電MOF在晶體下的排列(MIT/北大最新Nature Materials!)。這周,MOF登上Nature Chemistry,報告了一種CO2響應型磁性MOF,本文將為大家介紹這一研究成果。
  • Nature:逆轉錄病毒整合酶的晶體結構
    尋找新的抗逆轉錄病毒藥物的工作一直受阻於缺乏在基質DNA上的整合酶複合物(或稱整合體)的結構。現在,來自非致病逆轉錄病毒(被稱為「泡沫病毒原型」)的全長度逆轉錄病毒整合酶的晶體結構,已在與其同類病毒DNA形成的複合物中被確定。除了揭示整合反應生物化學方面的詳細情況外,該結構也反映了目前所使用的抑制藥物是怎樣影響這一過程的。
  • Nature:鉀離子運輸蛋白TrkH晶體結構
    現在,一種細菌SKT蛋白(來自「副溶血性弧菌」的TrkH鉀運輸蛋白)的晶體結構已被確定。它的選擇性過濾器與鉀離子通道中的擇性過濾器相似,但較短。生物化學研究表明,K+選擇性取決於一個新的門控機制,該機制將Na+和Li+等較小的離子排除在外,而讓K+和Rb+等較大的離子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