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晶體中發現的新型準粒子

2020-12-06 科學網

論文標題:Electronic excitations stabilized by a degenerate electron gas in semiconductors

期刊:Communications Physics

作者:C. Nenstiel, G. Callsen, et al

發表時間: 2018/07/26

數字識別碼:10.1038/s42005-018-0033-4

原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005-018-0033-4?utm_source=Other_website&utm_medium=Website_links&utm_content=RenLi-Nature-Communications_Physics-Physics-China&utm_campaign=NEWCOMMS_USG_JRCN_RL_semiconductor_sciencenet_article_1st_Aug

微信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uk8sDfk4Lp_VpEFfbfn9-g

《通訊-物理》發表的一篇論文Electronic excitations stabilized by a degenerate electron gas in semiconductors描述了一種在高質量半導體晶體中發現的新型準粒子——Collexon。可以印證準粒子存在的材料會表現出獨特的光學特徵和不同尋常的物理特性,這些特點對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都很重要。

圖1:通過光致發光監測激子類複合體的穩定化。圖源:Nenstiel et al.

在由許多不同粒子組成的微觀複雜系統(如固體材料)中,每個粒子的運動都是複雜的,是該粒子與周圍粒子之間的各種強烈相互作用的產物。為了可以更簡單地了解這些系統的行為和特性,物理學家重新構想了固體,想像它們包含的是在自由空間中弱相互作用的粒子。這些「準粒子」具有不同的類型,可以帶來有關材料特性的不同認知。

德國柏林工業大學的Christian Nenstiel及其同事將氮化鎵半導體晶體中的原子替換為鍺原子,他們在維持原始晶體結構的同時,實現了高濃度的原子取代。然而,這樣的原子取代改變了晶體的物理特性——增加了固體中自由電子的濃度。通過分析這些經過特殊處理的晶體對光的吸收和發射,作者觀察到了他們認為是Collexon的穩定性隨著電子氣密度的上升而上升的現象。他們認為這可能是所有半導體的標準特性——只要能夠實現相同水平的原子取代即可。

圖2:費米海中的Collexon激發。圖源:Nenstiel et al.

如果這些發現可以得到理論研究的支持,那麼Collexon可以被認為是半導體材料具有的共同特徵。半導體是現代技術的基礎,提高我們對其電子結構的理解,既有益於理論研究,也有益於應用研究。

摘要:Excitons in semiconductors and insulators consist of fermionic subsystems, electrons and holes, whose attractive interaction facilitates bound quasiparticles with quasi-bosonic character. In the presence of a degenerate electron gas, such excitons dissociate due to free carrier screening. Despite their absence, we found pronounced emission traces in the below-band-edge region of bulk, germanium-doped GaN up to a temperature of 100 K, mimicking sharp spectral features at high free electron concentrations (3.4E19–8.9E19 cm−3). Our interpretation of the data suggests that a degenerate, three-dimensional electron gas stabilizes a novel class of quasiparticles, which we name collexons. These many-particle complexes are formed by exchange of electrons with the Fermi gas. The potential observation of collexons and their stabilization with rising doping concentration is enabled by high crystal quality due to the almost ideal substitution of host atoms with dopants.

閱讀論文全文請訪問: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005-018-0033-4?utm_source=Other_website&utm_medium=Website_links&utm_content=RenLi-Nature-Communications_Physics-Physics-China&utm_campaign=NEWCOMMS_USG_JRCN_RL_semiconductor_sciencenet_article_1st_Aug

(來源:科學網)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半導體晶體中發現新型準粒子
    英國《自然》旗下《通訊·物理》雜誌日前發表了一項物理學新成果:德國科學家描述了一種在高質量半導體晶體中發現的新型準粒子——「Collexon」,其可以印證準粒子存在的材料所表現出的獨特光學特徵,以及不同尋常的物理特性,而這些特點對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都非常重要。
  • 發現了新的準粒子:Pi-ton的介紹
    現在已經在維也納(TU Wien)的計算機仿真中發現了這種準粒子,並將其命名為pi-ton。它由兩個電子和兩個空穴組成。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介紹了這種新粒子,該文章還介紹了如何通過實驗檢測pi-ton粒子。
  • 哈工大(深圳)葉佐東教授團隊:玻璃體系中新準粒子的突破性發現
    哈工大(深圳)葉佐東教授與他的研究夥伴從玻璃態實驗中研究玻璃粒子擴散起源,通過新研究技術和超長時間粒子移動軌跡的追蹤, 最終確定了一種新型的準粒子「準空位(quasi-void)」 主導玻璃動力學。我們可以用一簡單例子去理解它:假如有五張連在一起的椅子,有四個學生各坐一張椅子,這麼空椅就是晶體的空位;如果他們亂坐, 每個人坐兩張椅子,這麼看起來像沒有空椅,但實際上空椅隱藏在學生中間。
  • 科學家新發現的準粒子:皮頓
    其他粒子,如原子,是由幾個較小的組分組成的束縛態。還有所謂的「準粒子」,在一個由許多粒子組成的系統中,激發作用在很多方面就像粒子本身一樣。這種準粒子現在已經在維也納的TU Wien的計算機模擬中被發現,並被命名為pi-ton。它由兩個電子和兩個空穴組成。新粒子發表在雜誌上。物理評論信這篇文章還描述了如何從實驗上檢測到π-噸。
  • 準粒子首次證實存在 可開發新型量子計算機(圖)
    核心提示:以色列魏茲曼科學院物理學家首次證實了只有四分之一個電子電荷的準粒子存在。這種粒子具有特別精確的編織和獨特的材料特性,因此它們的發現將是開發功能強大且高度穩定的新型量子計算機的首次突破。    此扁平沙漏形裝置被用於證實準粒子的存在中國網6月6日訊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報導,以色列魏茲曼科學院物理學家首次證實了只有四分之一個電子電荷的準粒子存在。
  • 石墨烯材料中發現新型準粒子於特定磁場表現不同行為
    ,稱為Brown-Zak費米子,在施加特定磁場的情況下竟沿直線軌跡移動,這項發現不只對電子傳遞基礎研究相當重要,也有機會促進新型電子元件發展。準粒子一詞由理論物理學家Lev Landau於1940年代引入,在物理學
  • 以色列科學家首次發現帶有1/4電荷的準粒子
    1/4電荷的準粒子 對研製新型量子計算機有重要意義
  • 隕石中發現首塊「例外」準晶體
    科技日報北京12月9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科學報告》雜誌日前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描述了一種新發現的準晶體。這塊準晶體是在俄羅斯東部哈泰爾卡地區的一塊隕石碎片中發現的,是首個在實驗室合成前先在自然界「露臉」的準晶體。  物質的構成由其原子排列特點而定。
  • 利用列印的聚合物準晶體來捕捉光
    晶體是具有周期性結構的固體,也就是說,當原子發生位移時,它們會佔據其他原子的確切位置,後者在移位之前被佔據。這一事實在20世紀初得到了科學證明。它產生了現代固態物理,也為半導體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機械與光學大學物理與工程系副教授米哈伊爾·瑞賓(Mikhail Rybin)說:「電腦、智慧型手機、LED燈泡、雷射器——我們無法想像的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由於我們了解半導體材料晶體結構的性質而設計的。周期結構理論使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波,無論是光、電子還是聲音,都只能以兩種方式運動。要麼波在晶體中向前傳播,要麼在所謂的帶隙頻率處迅速衰減。
  • 新型光電材料:二維鈣鈦礦的研究進展|第4屆國際二維晶體物理會議
    二維鈣鈦礦作為一種新型光電材料,既有二維材料的可溶液加工、柔性、便宜易獲得等特點,又具備鈣鈦礦材料吸收光譜寬、光吸收係數高和能耗損失低等特性,已經成為材料研究領域的熱點而受到廣泛關注。在 13 日的鈣鈦礦材料專場上,來自南洋理工大學的蘇銳博士、慕尼黑大學 Jochen Feldmann 教授等數十位物理學家在一起探討二維晶體物理的研究進展。蘇銳博士所在的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數理學院物理與應用物理系熊啟華教授領導的課題組,他在會上分享了團隊在「鈣鈦礦晶體的波色愛因斯坦凝聚現象」方面的進展與成果。
  • 光子準粒子: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該文章聚焦總結了近年來光與物質基於光子準粒子進行相互作用的重要進展,用統一的理論將電子與微腔(或光子晶體)中的光子、等離激元、聲子和激子等之間看似不同的相互作用囊括在一個框架中。這篇綜述從一個全新的視角看待光與物質相互作用中的束縛電子和自由電子,詳細介紹了如何通過宏觀量子電動力學理論框架去統一描述這些看似不同的電子系統中的光子準粒子現象。
  • 準晶體:勇敢者的追逐
    他沒有意識到,他當時已經發現了第一個準晶體。2011年,Shechtman因此榮獲諾貝爾化學獎。Steinhardt和Levine意識到了其中蘊含的意義,將其理論研究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為準晶體研究奠定了基礎(D. Levine and P. J. Steinhardt Phys. Rev. Lett. 53, 2477; 1984)。
  • 奧地利科學家在計算機上模擬出一種新的準粒子:π子
    維也納技術大學固體物理研究所教授卡斯滕赫德(Karsten Held)解釋道:「想像一下,比如說晶體中的許多原子按規則排列,每個原子都包含一個運動電子。只有一個原子缺少這個運動電子,這就造成了一個空穴。」在這種情況下,旁邊原子的電子可以移動過來填補這個空穴,身後同時留下了一個新的空穴。
  • 義大利發現首例天然準晶體
    日前,科研人員在義大利佛羅倫斯自然科學史博物館所收藏的一塊三疊紀(距今2億-2.5億年)古老巖石中發現了天然準晶體化合物,該化合物由鋁銅鐵三種元素構成,其原子排列打破了一般晶體的對稱性規律
  • 研究發現來自外太空的準晶體—新聞—科學網
    一項研究描述了一種新發現的準晶體。這塊準晶體是在俄羅斯東部哈特爾卡地區的一塊隕石碎片中發現的,是在實驗室合成前就在自然界發現的首個準晶體。
  • 【科研進展】新型半導體二維原子晶體鍺矽烷材料的帶隙調控
    【科研進展】新型半導體二維原子晶體鍺矽烷材料的帶隙調控 2020-04-01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準粒子是如何早死的?量子世界裡的偵探故事
    在量子世界裡,在相互作用粒子的大型系統中,常常會出現這樣一個戲劇性的現象:這些粒子會表現得整齊劃一,行為就像單個粒子,物理學家將這樣的粒子集體群稱為準粒子。準粒子準粒子的應用如,電子在半導體中的運動過程中受到來自原子核以及其它電子的作用,然而其行為可以視作帶有不同質量的自由電子,這個帶有不同質量的「電子」稱為「準電子」;在半導體的價帶集體行進的電子,其行為可以視作半導體中存在著帶正電的空穴往反方向運行
  • 千年質數之謎藏在準晶體結構中?研究發現原子排列與質數驚人重合
    而最近,在普林斯頓大學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發現隱藏在素數分布背後的規律。通過 X 射線研究準晶體材料內部原子排列模式,研究人員發現所得到的結果與數軸上的素數序列之間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這一結果或將極大提高素數預測的精度。
  • 科學家發現了新型的半導體熵穩定材料
    最近,密西根大學的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的研究人員利用熵來穩定新型的半導體材料,這種材料基於高熵硫族化物合金,這一發現為在功能應用中廣泛採用熵穩定半導體的方法。熵是一種量化材料無序程度的熱力學量,它已被用來通過以混合每種成分來合成從高熵金屬合金到熵穩定陶瓷的大量的新型材料。
  • 材料科學領域驚心動魄的故事:勇敢者追逐的準晶體
    在《第二種不可能》一書中,理論物理學家Paul Steinhardt講述了自己尋找天然準晶體的一段動人心魄的經歷(準晶體是一種具有晶體所不具備的原子排列形式的物質形式)。這本書既有嚴謹清晰的科學實錄,也記錄了跌宕起伏的冒險奇遇:發現、失望、興奮與堅持,全部交織在一起。在晶體中,原子按照一定規則重複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