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兩個諾獎者的重磅團隊:在石墨烯基材料中發現了新的準粒子族
論文第一作者、進行實驗工作的朱利安·巴裡爾(Julien Barrier)解釋說,「眾所周知,在零磁場中,電子沿直線運動,如果施加磁場,它們將開始彎曲並沿圓周運動。」「在與氮化硼對準的石墨烯層中,電子也開始彎曲。但是,如果將磁場設置為特定值,電子將再次沿直線軌跡移動,就好像不再有磁場一樣!」「這種行為與教科書中的物理學完全不同。」
-
半導體晶體中發現新型準粒子
英國《自然》旗下《通訊·物理》雜誌日前發表了一項物理學新成果:德國科學家描述了一種在高質量半導體晶體中發現的新型準粒子——「Collexon」,其可以印證準粒子存在的材料所表現出的獨特光學特徵,以及不同尋常的物理特性,而這些特點對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都非常重要。
-
半導體晶體中發現的新型準粒子
《通訊-物理》發表的一篇論文Electronic excitations stabilized by a degenerate electron gas in semiconductors描述了一種在高質量半導體晶體中發現的新型準粒子
-
研究團隊發現:「截然不同」的物理學,可促成新電子器件的開發
這項工作在石墨烯基材料中發現了新的準粒子家族,這些非同尋常的粒子被稱為 Brown-Zak 費米子,它們具有超高頻電晶體,有可能實現 2D 材料重大突破,使用這種材料製成的處理器可以在單位時間內進行更多的計算,從而使計算機速度更快。
-
以色列科學家首次發現帶有1/4電荷的準粒子
這一發現為製造出一種功能更強大、性能更穩定的異型量子計算機邁出了第一步。 早在20年前,科學家就第一次預言了分數電荷存在於量子霍爾效應環境中,魏茨曼研究院的科研小組十幾年前也發現了分數電荷。雖然電子是不可分割的,但如果它們被限制在半導體內的二維層,冷卻到絕對零度以上的一定溫度並暴露在與層相垂直的強磁場中時,它們就可以作為獨立的粒子——準粒子來行動,這個準粒子帶有的電荷比1個電子電荷要小。但到目前為止,科學家發現這些電荷數通常只為1個電子的奇數分之一,如1/3、1/5等。
-
準粒子首次證實存在 可開發新型量子計算機(圖)
核心提示:以色列魏茲曼科學院物理學家首次證實了只有四分之一個電子電荷的準粒子存在。這種粒子具有特別精確的編織和獨特的材料特性,因此它們的發現將是開發功能強大且高度穩定的新型量子計算機的首次突破。 此扁平沙漏形裝置被用於證實準粒子的存在中國網6月6日訊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報導,以色列魏茲曼科學院物理學家首次證實了只有四分之一個電子電荷的準粒子存在。
-
硼原子顯神威:新型二維材料 「硼墨烯」可比肩石墨烯
北京時間12月28日消息,石墨烯是一種極為強韌的導體材料,由單層石墨原子組成。它的發現引起了世人對其它二維材料的興趣。在過去十年之內,科學家發現了數百種這樣的材料。這些材料對電子、熱量管理、過濾、醫學等領域產生了顯著的影響。如今,硼原子也將大顯神威,用於製造一種名為硼墨烯的平面材料。
-
科學:「磁拓撲絕緣體」產生自己的磁場
導語:美國和韓國物理學家團隊發現了第一個證據表明二維材料可以成為磁拓撲絕緣體,即使它沒有置於磁場中也是如此。「 在石墨烯中已知許多不同的移動電子的量子和相對論性質,人們一直對此感興趣,'我們能否在具有相似結構的磁性材料中看到這些?'」
-
發現了新的準粒子:Pi-ton的介紹
圖片:維也納科技大學在物理學中,粒子的類型非常不同:基本粒子是物質的基本構建塊。其他粒子,例如原子,是由幾種較小的成分組成的結合態。然後就是所謂的「準粒子」,即由許多粒子組成的系統中的激發,它們在許多方面的行為就像粒子本身一樣。
-
石墨烯超導性越發誘人!最新發現:石墨烯中「魔角」範圍比預期大
在材料科學和量子物理中稱為「魔角」扭曲雙層石墨烯(TBLG)中的莫爾條紋和平帶相關行為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極大興趣,儘管許多性質面臨激烈的爭論。在《科學進展》上期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中,埃米利奧·科萊多和在美國、日本物理學、材料科學系的科學家觀察到了扭曲雙層石墨烯中的超導性和類莫特(Mott)絕緣體狀態,扭轉角約為0.93度。
-
光子準粒子: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在研究這些激發是如何被電子(即光與物質相互作用)吸收和發射的時候,人們發現光子與光子準粒子的這些差異使得以前許多在自由空間中是很難甚至不可能實現的現象得以實現。例如,特定的光子準粒子可以將光子的尺寸壓縮到真空中光子波長的千分之一,體積壓縮到百萬分之一;如石墨烯和六角氮化硼等二維材料中的極化激元可以同時實現很高的空間約束和很低的光學損耗。
-
量子材料可以利用屈曲的石墨烯模擬巨大的磁場
信用:姜玉航冷卻的石墨烯模仿了將有益於電子設備的巨大磁場的影響。根據Rutgers領導的研究,石墨烯是鉛筆中使用的極薄的二維石墨層,當附著在平面上時冷卻時會彎曲,產生漂亮的褶皺圖案,這可能有助於尋找新型量子材料和超導體。
-
扭曲的二維材料實驗發現電子的集體行為
創新在一篇發表在《自然·物理學》(Nature Physics)雜誌上的論文中,美國華盛頓大學領導的研究團隊報告稱,精心構造的堆疊石墨烯(碳的二維形式)能表現出高度關聯的電子特性。團隊也發現,這種集體行為很可能與奇異的磁狀態相關。
-
科學家發現第二類Weyl費米子
由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國家實驗室(籌)、普林斯頓大學和瑞士蘇黎世聯邦工學院的研究者們組成的國際團隊,最近在一類特殊的金屬性材料中預言了一種新型「粒子」的存在。當外加磁場在一些特定方向上時,這種材料表現出絕緣體行為,而當磁場處於其他方向時,則表現出導體行為。這種獨特的物理特性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即有助於研發具有高效率低能耗特點的新型晶片。
-
材料學新革命:石墨烯與雷射
2、石墨烯材料有望蘊育出新型寬帶雷射器 德國亥姆霍茲德勒斯登羅森多夫研究中心(HZDR)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在強磁場作用下,對石墨烯中電子的動力學研究有望促進新型寬帶雷射器的研製。 研究人員將石墨烯放置在4特斯拉的磁場內,在磁場的作用下,迫使材料中的電子形成特定的能級,該能級被稱為朗道能級。隨後,研究人員用自由電子雷射器對這些能級進行了研究。博士生Martin Mittendorff說:「雷射脈衝激發電子,使它躍遷到特定的朗道能級。然後,用有時間延遲的脈衝來探測該系統如何運作。」
-
石墨烯性質會隨基底材料的不同發生改變
中國科技網訊 神奇材料石墨烯又一次用自己特異的「變身」功能令科學家大吃一驚。據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13日報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當將石墨烯片放在不同的基底上時,其基本性質,比如導電性能以及與其他物質之間的化學作用等,會隨著基底材料的性質不同而發生顯著變化。該研究成果發表於本周的《自然·化學》雜誌上。
-
科學家發現第二類Weyl費米子—新聞—科學網
當外加磁場在一些特定方向上時,這種材料表現出絕緣體行為,而當磁場處於其他方向時,則表現出導體行為。這種獨特的物理特性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即有助於研發具有高效率低能耗特點的新型晶片。研究人員預言在鎢二碲化物(WTe2)中存在著這種「粒子」。形形色色的固態材料像一個個「材料宇宙」,包含著多種不同特性的「粒子」,其中一些可以在宇宙中找到真正的基本粒子與之對應,而其餘的只可能存在於某些特殊類型的晶體之中。
-
科學家可能意外發現了一種全新的量子粒子
據外媒報導,從定義上來講,金屬和絕緣體非常不同--但現在來自普林斯頓大學的物理學家們卻意外地發現了絕緣體一種意想不到的量子行為,而這種量子行為曾被認為是金屬所獨有的。這一發現表明了一種全新的量子粒子,該團隊稱之為中性費米子。從本質上說,金屬導電而絕緣體則不導電。
-
石墨烯傳感器發現磁場中的細微之處
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超薄石墨烯&34;製造出一種微小的磁場傳感器,該傳感器可以在比之前傳感器更於溫度範圍內工作,同時還可以檢測磁場的微小變化,否則這些變化可能會在更大的磁背景中丟失。他們的探針之一是超導量子幹涉裝置,即S會,在低溫和小磁場下運行良好。論文的主要作者、博士生布賴恩·舍費爾(Brian Schaefer)說:&34;它可以在任何溫度下工作,我們已經表明,它也可以工作到高磁場。霍爾傳感器以前在高磁場中使用過,但它們通常無法檢測磁場頂部的小磁場變化。
-
發現二維單層半導體接近理想的分數量子霍爾平臺
它是一種集體態的特性,在這種集體態裡,電子把磁通量線束縛在一起,形成新的準粒子、有著分數化基本電荷的新激發態,並且有可能出現分數統計。199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就是因著對分數量子霍爾效應的發現與解釋而授予羅伯特·勞夫林、霍斯特·施特默和崔琦三人。然而,勞夫林的解釋只是一個唯象性的猜測,而且只適用於ν=1/m(其中m為奇整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