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粒子首次證實存在 可開發新型量子計算機(圖)

2021-01-11 華商網

  核心提示:以色列魏茲曼科學院物理學家首次證實了只有四分之一個電子電荷的準粒子存在。這種粒子具有特別精確的編織和獨特的材料特性,因此它們的發現將是開發功能強大且高度穩定的新型量子計算機的首次突破。

    此扁平沙漏形裝置被用於證實準粒子的存在中國網6月6日訊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報導,以色列魏茲曼科學院物理學家首次證實了只有四分之一個電子電荷的準粒子存在。此發現將是開發功能強大且高度穩定的新型量子計算機的首次突破。

    20年前科學家首次預測分數電子電荷存在於所謂的量子霍耳效應的狀況之下,而此魏茲曼科學小組10年前發現了它的存在。雖然電子是不可分割的,但如果它們被禁錮在半導體的二維層面,並冷卻到絕對零度以上不到一度的溫度,再將半導體層面垂直放置在強大磁場中,它們就會有效地表現為準粒子――即電荷少於一個電子的獨立粒子。然而至今為止,這些分數電荷總是以奇數分母的分數出現,如三分之一個電子和五分之一個電子等等。

    然而此小組實驗研究發現了只有四分之一個電子電荷的準粒子存在,而且它們具有特別精確的編織和獨特的材料特性。他們用於生產半導體的砷化鎵是世界上一些最純的物質。他們用這些物質生產出半導體,並在二維半導體層面中調節這些電子的密度,使其達到每平方毫米大約有30億個電子,從而使每二個磁場磁通量擁有5個電子。他們製造的這個裝置其形狀像一個扁平的沙漏,中間有"細腰",每次只讓一個攜帶少量電荷的粒子通過。當一些粒子通過而另一些粒子被反彈回來時,就會產生電流的波動,並發出"射擊噪音"。而且,這種電流波動大小與通過的電荷數量成正比,從而讓科學家能準確測量這些準粒子的電荷。

相關焦點

  • 以色列科學家首次發現帶有1/4電荷的準粒子
    1/4電荷的準粒子 對研製新型量子計算機有重要意義
  • 半導體晶體中發現新型準粒子
    英國《自然》旗下《通訊·物理》雜誌日前發表了一項物理學新成果:德國科學家描述了一種在高質量半導體晶體中發現的新型準粒子——「Collexon」,其可以印證準粒子存在的材料所表現出的獨特光學特徵,以及不同尋常的物理特性,而這些特點對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都非常重要。
  • 量子計算機首次模擬高能粒子碰撞實驗
    【圖注】研究人員實現量子模擬時所用的離子阱。物理學家首次在量子計算機上完整模擬了一次高能物理實驗,重現了粒子和反粒子對的產生。對於涉及強核力的現象更是如此,而強核力決定夸克如何約束在一起成為質子和中子,以及這些粒子如何形成原子核,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的理論物理學家、模擬團隊成員克裡斯蒂娜·穆希克(Christine Muschik)說。許多研究者期望未來的量子計算機可以幫助解決這一問題。
  • MIT首次在金中發現馬約拉納粒子,有助於高容錯量子計算機研發
    麻省理工團隊首次在金中發現馬約拉納粒子,有助於高容錯量子計算機研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日前成功在一種常見金屬——「金」(沒錯,就是金子的金)的表面,實際觀察到了馬約拉納粒子,證明了其存在。這後來在物理學界掀起了一股尋找馬約拉納粒子的熱潮,甚至一直持續到了現在。此前已有理論認為,中微子就是馬約拉納粒子的一種,但沒有實證。除此之外,也有理論提出,馬約拉納粒子或能在一些特殊條件下在固體中被觀察到。而麻省理工學院的這項研究給出了實證。圖 | 此次研究中,「金」表面的馬約拉納粒子想像概念圖。
  • 華裔科學家發現「天使粒子」:可用來構建超強量子計算機
    華裔科學家發現「天使粒子」:可用來構建超強量子計算機 鳳凰科技訊 北京時間7月21日消息,美國史丹福大學物理學教授張首晟及其團隊今天凌晨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重大發現:在歷經80年的探索之後,他們終於發現了「馬約拉納費米子」(Majorana fermion)的存在
  • 科學家首次在超導塊體材料中發現馬約拉納任意子 對未來量子計算機...
    量子計算機相較於傳統計算機具有更快的運行速度與更大的計算量,但其發展受到一個重要因素的制約。「傳統的量子比特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幹擾而發生『退相干』(量子狀態間喪失相互幹涉性質),導致計算失敗。而基於馬約拉納任意子的拓撲量子計算機,對於環境的這種局部擾動有很強的抗幹擾能力,自身帶有高容錯的秉性。」
  • 谷歌將開發第三種量子計算機——量子退火方式
    第一種是2013年引進的加拿大D-Wave Systems的量子計算機,第二種是2014年開始開發的量子門方式量子計算機。谷歌最近宣布將新開發另外一種——量子退火方式的量子計算機。谷歌在6月27~30日於美國洛杉磯舉行的量子退火相關學會「Adiabatic Quantum Computing Conference(AQC) 2016」上,公布了新型量子計算機「Quantum Annealer v2.0」的開發計劃等(圖1)。另外,谷歌在AQC 2016上還公布了將量子計算機與現有計算機結合使用的計劃,以及幾年後實現配備50個量子位的量子計算機的方針等。
  • 準粒子衰變並重新組裝自己!違反熱力學第二定律?
    然而,在量子世界中,其他定律也是有效的:新研究表明,所謂的準粒子能夠衰變並重新組裝自己,因此幾乎是不朽的。這些都是開發持久數據存儲器的良好前景。俗話說,沒有什麼是永恆的,物理定律證實了這一點:在我們的星球上,所有過程都會增加熵,從而導致分子無序。例如一個破碎的玻璃杯再也不能把自己重新組裝起來。
  • 「天使粒子「再現有力證據,我們距造出量子計算機近在咫尺了嗎?
    根據已經在《Nature》雜誌上發表了的研究,目前已明確的證據表明Majorana費米子(馬約拉納零模)的存在。它是一種基本粒子,並是自己的反粒子,也被稱為「天使粒子」。圖丨微軟研究所中為納米級電路而建的無塵室Majorana費米子的獨特性質意味著它們可以被用以製造錯誤率更低的量子計算機,甚至是製造出可以推向市場的成品。
  • 實驗證實任意子存在,或為費米子玻色子外另一基本粒子
    彩色掃描電子顯微鏡捕捉到了一臺任意子對撞機的碰撞證據,證明任意子存在。準粒子沿著由電極(黃色)確定的路徑移動。兩個任意子(圖示藍色球體)在中間碰撞,並分別從旁邊退出。- M.在我們生活的三維世界中,有兩類基本粒子:玻色子和費米子。但理論物理學家預測,在二維空間,還有另一種可能:任意子。現在,科學家們有了新的證據,證明任意子存在,並且它們的行為與任何已知的粒子都不一樣。
  • 奧地利科學家在計算機上模擬出一種新的準粒子:π子
    圓周率π也有自己的專屬冠名粒子了?奧地利維也納技術大學科學家們用計算機模擬出了一種由兩個電子和兩個空穴組成的全新準粒子,並命名為π子。相關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物理評論快報》上。空穴的運動遵守特定的物理定律,就像一個普通的粒子。顯然,電子可以在晶體之外觀測,空穴卻只能與其他粒子結合存在。因此,它是個準粒子,而非真實粒子。不過,粒子和準粒子的界限也並非一直如此清晰。赫德表示,嚴格來說,物理學家研究普通粒子都結合了對其所處環境的理解。
  • 錫納米粒子量子殼效應被證實
    德國斯圖加特的馬普固體研究所專家利用隧道掃描顯微鏡研究錫納米粒子證實,金屬粒子的電阻損耗與粒子大小有關,當金屬粒子呈納米狀態時,材料獲得超導性能的溫度會大幅增加。因此,在粒子足夠小的前提下,通過量子效應可增強金屬粒子超導性能60%。這一理論還可預測粒子的納米精度,並為開發室溫環境下的超導電線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這項研究成果刊登在最新出版的《自然材料》雜誌上。
  • 五種「並不存在」卻能改變世界的粒子
    聲子這一名稱由前蘇聯物理學家伊戈爾·塔姆於1932年首次提出。他指出,正如光和電子對應一樣,可以把聲波與我們稱之為「聲子」的某些粒子聯繫起來。在固體中,尤其是在半導體和絕緣體中,「熱」通過晶格振動來傳導,也就是說,「聲子」是熱的載體。 在常溫下,聲子是準粒子,固體材料的熱傳導主要由聲子來實現。但在極低溫度下,這些準粒子「化身」為一群「牛仔」,驅趕著電子組成的「牛群」。
  • 發現了新的準粒子:Pi-ton的介紹
    現在已經在維也納(TU Wien)的計算機仿真中發現了這種準粒子,並將其命名為pi-ton。它由兩個電子和兩個空穴組成。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介紹了這種新粒子,該文章還介紹了如何通過實驗檢測pi-ton粒子。
  • 科學家首次發現「天使粒子」!存在沒有反粒子的粒子,顛覆正反對立的世界觀
    這一題為《量子反常霍爾絕緣體—超導體結構中的手性馬約拉納費米子模式》的論文宣稱,成果驗證了由義大利理論物理學家馬約拉納80年前提出的預測——存在一類沒有反粒子的粒子,同時也證明了存在一種比量子還小的單位,這將對現在的量子理論帶來巨大的改變。
  • 物理學家證明存在二維粒子,稱為「任意子」
    今年,物理學家為我們提供了僅在二維中出現的第三類準粒子王國的早期觀點。 這些類粒子的物體最初是由理論家在1980年代初期預測的,僅在二維範圍內出現,然後僅在某些情況下出現-例如在接近絕對零的溫度和強磁場的存在下。 物理學家對任何事情都感到興奮,這不僅是因為他們的發現證實了數十年的理論工作,而且是出於實際原因。例如:Anyons是Microsoft努力構建可運行的量子計算機的核心。
  • 科普:五種「並不存在」卻能改變世界的粒子
    同濟大學聲子學與熱能科學中心主任李保文曾解釋稱,聲子並不是真正的粒子,而是一種準粒子,是量子化的晶格振動。之所以稱之為聲子,跟「聲音」的本質是物體的「振動」有關,實際上,聲子的希臘文就是聲音的意思。  聲子這一名稱由前蘇聯物理學家伊戈爾·塔姆於1932年首次提出。他指出,正如光和電子對應一樣,可以把聲波與我們稱之為「聲子」的某些粒子聯繫起來。
  • 光子準粒子: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描述光子與電子相互作用的理論幾乎和量子力學本身一樣古老,1927年由保羅·狄拉克(PaulDirac)首次提出,1932年恩裡科·費米(EnricoFermi)提出了一個優雅的重整(re-formulate)公式(至今仍在使用)。
  • 準粒子是如何早死的?量子世界裡的偵探故事
    在量子世界裡,在相互作用粒子的大型系統中,常常會出現這樣一個戲劇性的現象:這些粒子會表現得整齊劃一,行為就像單個粒子,物理學家將這樣的粒子集體群稱為準粒子。準粒子準粒子的應用如,電子在半導體中的運動過程中受到來自原子核以及其它電子的作用,然而其行為可以視作帶有不同質量的自由電子,這個帶有不同質量的「電子」稱為「準電子」;在半導體的價帶集體行進的電子,其行為可以視作半導體中存在著帶正電的空穴往反方向運行
  • 半導體晶體中發現的新型準粒子
    《通訊-物理》發表的一篇論文Electronic excitations stabilized by a degenerate electron gas in semiconductors描述了一種在高質量半導體晶體中發現的新型準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