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新變化(中):新職業新業態成就業新選

2020-12-04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新職業新業態成就業新選

&nbsp&nbsp&nbsp&nbsp——大學生就業新變化(中)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網際網路數字經濟下,新職業、新業態蓬勃發展,不僅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也為更多大學畢業生就業提供了新的選擇。走出校園大門的畢業生對新職業、新業態持什麼態度?新職業、新業態能否成為當代大學生新的就業方向?

&nbsp&nbsp&nbsp&nbsp更多的大學生選擇新職業新業態

&nbsp&nbsp&nbsp&nbsp網紅帶貨、直播、廣告商單……轉眼四年大學生活過去了,田峻彰從一開始在某平臺做直播,到現在經營一家自己的「網紅經濟」直播帶貨公司,可以說把當下直播帶貨行業的門道已經摸清了。目前,他僅在鬥魚直播經營的一個「欒貝貝」帳號,就已經有了34萬多粉絲的關注量。

&nbsp&nbsp&nbsp&nbsp2016年,田峻彰考入河北師範大學空乘專業。大一的時候,偶然間接觸到了網際網路直播,便開始在某平臺做直播,做得好的時候,一個月能拿到幾千塊錢。但他不滿足於現狀,後來又陸續接觸到淘寶直播帶貨和短視頻製作等項目,對網際網路直播帶貨、粉絲變現等新業態有了深入的了解。2019年10月,他和同學、朋友合夥開辦了一家公司,專門做起了網紅直播帶貨工作。

&nbsp&nbsp&nbsp&nbsp「我很多同學畢業後,去了航空公司就職。我不是很喜歡那樣的工作,各地奔波很辛苦。」田峻彰告訴記者,網際網路直播帶貨比較有挑戰性,每天都有新變化新收穫,「我很慶幸能遇上網際網路直播這股風潮,能選擇不一樣的生活。」

&nbsp&nbsp&nbsp&nbsp像田峻彰這樣,投入新業態、擁抱新職業的大學生還有很多。

&nbsp&nbsp&nbsp&nbsp河北大學2020屆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劉國鑫,高中時期愛好上了機器人設計,後來組建機器人設計社團,並一路參加機器人製作省賽、國賽等,至今也未曾停下追尋人工智慧科技的腳步。

&nbsp&nbsp&nbsp&nbsp和正在四處尋找工作的大學生不同,今年畢業的劉國鑫創立了少年智機器人中心,並通過自主研發,建立起了3-16歲不同年齡段孩子的機器人和編程課程體系,通過機器人搭建、編程、項目製作和競賽提升孩子們的綜合素質,「目前,我們的招生情況還不錯。」

&nbsp&nbsp&nbsp&nbsp「新職業新業態工作環境和氛圍跟年輕人的追求很契合。同時,新一代求職者成長在網際網路智能時代,接受新事物較快,能夠緊跟網際網路技術發展步伐,很自然就融入到這些新行業裡。而且對他們來說,選擇這些新職業新業態也是未來發展的一種機遇。」河北科技大學文法學院研究員梁躍民說。

&nbsp&nbsp&nbsp&nbsp新職業新業態人才缺口大

&nbsp&nbsp&nbsp&nbsp迅猛發展的新職業、新業態,正成為吸納就業特別是大學生就業的重要力量。

&nbsp&nbsp&nbsp&nbsp日前,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2020)》顯示,2019年,以新業態形式出現的平臺企業員工數已達623萬人,比上年增長了4.2%;平臺帶動的就業人數約7800萬人,同比增長4%。

&nbsp&nbsp&nbsp&nbsp記者在採訪中也發現,在今年的高校畢業生招聘企業中,與網際網路相關的職位明顯增多。一些電商企業還出臺了專門針對高校畢業生的招聘計劃,如蘇寧的管培生招聘計劃和網際網路店長工程招聘計劃,已招聘了約5000名高校畢業生。

&nbsp&nbsp&nbsp&nbsp除了這些依託網際網路發展的平臺,追求網際網路智能化發展的相關企業人才缺口也比較大。

&nbsp&nbsp&nbsp&nbsp由於疫情影響,劉國鑫將他的少兒機器人培訓課程由線下轉到線上,通過第三方視頻平臺在線授課,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人工智慧機器人設計和編程學習中來。

&nbsp&nbsp&nbsp&nbsp「按公司的發展規模和速度,今年我們要再招6到12個相關崗位的人才。」劉國鑫不僅自己積極擁抱新業態,還帶著更多的同齡人一起迎接新機遇、新挑戰。目前,劉國鑫的少年智機器人中心,僅招聘的機器人設計和編程教師就有十幾個,其中大部分是高校畢業生。

&nbsp&nbsp&nbsp&nbsp近日,智聯招聘聯合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發布的《2020年大學生就業力報告》也顯示,一季度,網際網路/電子商務行業位列就業景氣較好的10個行業,這些行業的就業市場景氣指數為3.55,高於全國平均值1.38,這些行業的崗位需求要高於求職的供給量。

&nbsp&nbsp&nbsp&nbsp「以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為基礎的技術創新不斷加快,一大批新興行業湧出,這些行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細分出了很多新職業,而且這些行業領域人才需求旺盛。」梁躍民認為,當前形勢下,這些新職業成為大學生就業的一個重要補充,當代大學生可抓緊這波就業新機遇。

&nbsp&nbsp&nbsp&nbsp擁抱新職業新業態還需多方合力

&nbsp&nbsp&nbsp&nbsp新職業新業態帶來了就業新機遇,但也出現了一些新的難題。

&nbsp&nbsp&nbsp&nbsp新職業出現、發展時間較短,人才培訓體系還不夠完善,人才未來發展路徑、行業發展前景也不夠明晰,大學生在挑選職業時,多有顧慮。

&nbsp&nbsp&nbsp&nbsp「大數據工程師、雲計算工程技術人員這些職位是比較新潮,掙得也不少。但是時代日新月異,技術更新迭代太快,需要不斷學習才能緊跟步伐,壓力太大。」河北某高校計算機工程專業畢業生小雲表示,還是想等著疫情過去,找一個比較穩定的工作。

&nbsp&nbsp&nbsp&nbsp在應屆高校畢業生中,像小雲這樣希望找一個穩定工作的不在少數。

&nbsp&nbsp&nbsp&nbsp「面對就業新變化,引導大學生改變傳統就業觀念,拓寬就業思路是關鍵。」梁躍民認為,學生應樹立正確的就業觀,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要敢於挑戰自我,不斷提高自我的綜合素質,成為適應時代要求的人才。

&nbsp&nbsp&nbsp&nbsp新職業新業態的出現,也給學校和社會在做好人才培養教育、就業服務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nbsp&nbsp&nbsp&nbsp據了解,就業季以來,我省各高校通過線上就業諮詢、心理熱線等形式,不斷豐富就業指導與服務內容,促進生涯教育與人才培養充分融合,為大學生就業提供相應幫扶。

&nbsp&nbsp&nbsp&nbsp「大學生創業初期肯定會遇到這樣那樣的難題。創業者除了需要一些專業技術外,還要具備管理、銷售等多方面的能力。」河北大學生創業就業指導中心孫睿迪介紹,他們從學生大一開始,就通過組織各種形式的創業指導課、創業大賽,孵化園項目和政策支持,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

&nbsp&nbsp&nbsp&nbsp針對新職業、新業態發展的技術人才缺少難題,梁躍民認為,人才培養是一個長期性、周期性的過程,而社會大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時時刻刻都在變化。如何培養滿足市場需要的複合型人才,把生涯教育融入學生教育的全程,需要相關部門和學校,及時關注新職業、新業態,強化新職業培訓體系建設,提升大學生相關職業技能和素養,從而加速適應快速發展的社會。

&nbsp&nbsp&nbsp&nbsp另外,梁躍民特別提到,新職業、新業態中出現的一些新的問題,比如選擇靈活就業的大學生的社保問題等,相關部門應及時研究跟上,使大學生自由選擇心儀職業的同時,合法權益也能得到保障。 (河北日報記者 崔叢叢)

相關焦點

  • 知識直播成就業新風口,「網際網路+」的「新就業引力」是怎麼煉成的?
    今年一季度,面對疫情的嚴峻挑戰,教育、房地產等行業紛紛在線上找到新的突破口,並在就業上帶來新的機遇。全國陸續復工復產後,線上消費的習慣得到延續,直播等新業態日漸穩固。7月,國家發改委等13個部委聯合發布《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首次明確提出「副業創新」等15個新業態新模式,支持網絡直播等多樣化的自主就業、分時就業;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的意見》,對靈活就業予以多方面政策保障。
  • 數字文化產業成就業新「藍海」 新職業呼喚新人才紅利
    新業態催生新職業,新職業帶動新就業,新就業滿足職業新需求。日前,以「新就業、新模式、新引擎」為主題的《數字文化產業就業報告(2020)》發布暨研討會在北京召開。研討會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主辦,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網絡表演(直播)分會、騰訊公司、閱文集團、歡聚時代、智聯招聘等單位協辦。數字文化產業的就業「蓄水池」容量有多大?就業創造機制是怎樣的?
  • 新個體經濟成就業強大蓄水池 每天逾百萬網約配送員跑在路上
    人社部報告顯示,新個體經濟已成就業強大蓄水池——每天逾百萬網約配送員跑在路上當前,網約配送員成為現代城市生活的「新基礎設施」,這不僅意味著整個行業不斷蓬勃發展,還標誌著新業態正逐步成為吸納就業的主力軍。
  • 智能經濟帶來就業新機遇 數據標註師成就業「新寵」
    央廣網北京8月10日消息(記者 馬文靜)不摘口罩即可實現人臉識別,防疫消毒、醫院送餐工作交給無人車……疫情期間,AI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這些背後,離不開數據標註師的細心工作。AI數據標註師是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出現的一個新興就業崗位。
  • 吸納就業效應已顯 網際網路就業新形態遭遇「成長煩惱」
    然而,作為新生事物,新業態崗位因社會認可度相對較低,正遭遇「成長的煩惱」,存在界定難、保障難、監管難等問題,亟待破解。吸納就業效應已顯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許多高校畢業生求職之路並不順利,而一些新就業形態因具備收入體面、工作自由等特點,備受大學生青睞,成為吸納大學生就業的重要「蓄水池」。——形態多樣,收入體面。
  • 淺談新高考選科之職業生涯規劃
    目前河北各高中新高一的孩子已經陸續開啟新高考選科,面對選科家長和考生內心都有很多糾結,今天我就在這裡談一下我的看法,僅供大家參考。新高考改革的目的什麼?2014年國務院發布了《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 意見》,在意見中強調堅持以人為本,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就確定了新高考改革的方向,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展,以人為本是考試和招生選拔的本質要求。
  • 16個新職業公布 「新領」 新機遇
    「香帥數字經濟實驗室」創始人唐涯(自稱「香帥」)在自己的《香帥中國財富報告25講》中分析稱,「2020年到2022年,中國人工智慧人才缺口超過500萬人。2019年還出現了一些公司以百萬年薪招聘人工智慧、大數據等相關專業方向博士生的現象,這些都能反映出人工智慧等『新領』職業的熱度。」
  • 報告:未來5年新職業人才缺口近千萬 催生一批「新就業城市」
    來源:一財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聯合阿里釘釘23日發布《新職業在線學習平臺發展報告》(下稱《報告》)顯示,未來5年新職業人才需求規模龐大,人才缺口近千萬。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很多新興職業往往產生於數字經濟與傳統經濟結合而形成的新業態和新模式中,用戶對數位化技能的偏好反映出數字經濟火熱的趨勢。不過,由於教育培訓等方面還沒有跟上,供給方目前缺口較大,供需矛盾仍比較突出。
  • 美團新業態報告:付費自習室、萌寵互動體驗館、漢服體驗館成創業新...
    《報告》指出,在新技術、新體驗的催化下,我國生活服務業新業態迅速發展,生活服務業新業態的發展已成為引領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新生力量。而新業態下的新職業從業者也呈現出了新特點:在從業路徑上更加清晰,易於形成專業能力、愛好和收入的良性循環;疫情期間工作熱情不減;人生態度進擊性和樂觀兼顧(16.2%的新職業從業者在座右銘中提到「努力」)。
  • 中國13個新職業公布!對孩子選專業與就業影響很大!
    人工智慧工程技術人員、大數據工程技術人員、無人機駕駛員……如今,這些稱謂已成為國家認可的新職業。這批新職業主要集中在高新技術領域,既有時下熱門的物聯網工程技術人員、雲計算工程技術人員、電子競技員等,也有適應傳統行業變化需求的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農業經理人等。為何設置新職業?
  • 雄安新區出臺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十六條措施 放寬新業態市場主體...
    近日,雄安新區出臺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十六條措施,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強化政策服務供給,努力創造更多就業崗位,促進新區群眾多渠道靈活就業。對畢業學年及畢業5年內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初次創業、取得營業執照、登記就業(畢業學年的除外)、正常運營6個月以上的,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補貼標準為每個創業項目10000元。
  • 遊戲等新業態帶動就業3000萬人 學者呼籲專業設置要符合市場需求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遊戲、直播等新業態帶動就業3000萬人 學者呼籲專業設置要符合市場需求新經濟、新業態已經成為2020年帶動新增就業的重要力量。近日,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教授曾湘泉在以「新就業、新模式、新引擎」為主題的研討會上,發布《數字文化產業就業報告(2020)》。
  • 新就業形態的類型特徵與發展趨勢
    【摘要】理解新就業形態的關鍵不只是新技術、新經濟和新業態,而是隨之而來的勞動關係的變化,以及與之相關的勞動方式的變革。但新技術同樣可以運用於傳統就業領域,新經濟和新業態中同樣可以保留傳統的就業方式,因此,理解新就業形態的關鍵不只是新技術、新經濟和新業態,而是隨之而來的勞動關係的變化,以及與之相關的勞動方式的變革。根據勞動關係的「新」和勞動方式的「新」,本文將新就業形態劃分為三大基本類型。
  • 從負能量回收員到壽衣模特:小眾行業在數字經濟中催生新職業
    電影《瘋狂的賽車》中有個橋段:黃渤飾演的男主角去買墓地,結果徐崢扮演的殯儀館老闆一通「推銷」猛如虎,說其墓地是「地下CBD,人生後花園」、「上風上水,一聲典藏」,讓人忍俊不禁。但電影終究是電影,現實中,殯葬推銷往往來得莊肅且壓抑。
  • 快來PICK九大新職業!
    快來PICK九大新職業! 好消息!好消息! 一起圖解「九大新職業」吧 新職業 · 新選擇
  • 阿里釘釘發布「新校招平臺」 為大學生創造就業機會
    打破信息壁壘 踐行教育脫貧實現精準就業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主席蔡崇信專程發來了一段視頻,介紹了釘釘「新校招」平臺對教育脫貧的重要作用。「如何讓這些貧困地區的大學生獲得公平的教育資源和就業機會,這是阿里巴巴一直關注的。」
  • 推動農民在廣闊天地創業創新為農業農村經濟增添新動能新活力
    推進返鄉農民工、大學生、退役軍人、大學生村官、農村青年、農村能人等群體,以自身資金、技術和經驗積累在農村開辦新企業、開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培育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實現多要素聚集、多產業融合、多經營主體培育,有利於推動農業結構優化調整,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不斷培植新的增長點和動力源,不斷注入新的活力。
  • 剛剛,13個新職業公布!這一職業正式被認可!
    這一藉由阿里巴巴旗下的企業服務平臺釘釘而催生的新職業,正在數位化經濟大趨勢下,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業優先」政策也是首次被置於宏觀政策層面,旨在強化各方面重視就業、支持就業的導向。
  • 新職業——無人機裝調檢修工就業景氣現狀分析報告
    ,但是隨著無人機產品的轉型升級,無人機裝調檢修技能型人才缺口日漸顯現,此時「無人機裝調檢修工」新職業推出,可以幫助企業破解轉型升級過程中所面對的人才困境,為企業提供高端人才的有效供給,同時,幫助企業在效益上有所提升,讓企業真正找到「用得起」的人才。
  • 人工智慧培訓師、創客指導師、收納整理師……新職業折射哪些發展...
    美團點評與21世紀經濟研究院、智聯招聘聯合撰寫的《2019年生活服務業新職業人群報告》中,列舉多個生活服務類的新就業形態,如密室劇本設計師、寵物攝影師、非遺菜系傳承人、外賣運營規劃師、旅拍策劃師、收納師、STEM創客指導師等。很多生活達人把趣味、愛好變成職業,收穫財富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