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納就業效應已顯 網際網路就業新形態遭遇「成長煩惱」

2020-11-27 中國財經時報網

11月22日,2020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之光」博覽會在烏鎮開幕。130家企業和機構在2萬平方米的展館內聚焦網際網路最新發展趨勢和前沿技術動態,著力展示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5G等領域的數字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新成果。圖為觀眾在會上通過掃碼了解數字經濟人才招聘信息。記者 李鑫 攝

近年來,基於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網紅經濟等迅猛發展,催生了一大批新就業形態,為緩解疫情下的大學生就業難題打開了「一扇窗」。然而,作為新生事物,新業態崗位因社會認可度相對較低,正遭遇「成長的煩惱」,存在界定難、保障難、監管難等問題,亟待破解。

吸納就業效應已顯

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許多高校畢業生求職之路並不順利,而一些新就業形態因具備收入體面、工作自由等特點,備受大學生青睞,成為吸納大學生就業的重要「蓄水池」。

——形態多樣,收入體面。網絡主播、網約車司機、外賣騎手、內容創作者、電子競技工作者……近年來,新就業形態不斷湧現,形式多樣、收入可觀,成為大學生就業的重要選擇。以生活服務業的新就業形態為例,電商平臺美團近期發布的《生活服務業新就業形態和靈活就業的發展特徵和發展趨勢》顯示,生活服務業靈活就業從業者的平均年收入為60732元,比2019年全國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的年平均工資53604元略高。其中,月收入高於10000元的從業者佔比達9.6%。

——平臺自由,突破傳統。雲帳戶(天津)共享經濟信息諮詢有限公司是數字經濟和共享經濟的服務平臺,該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8月31日,已有2199名天津高校2020年應屆畢業生通過該公司平臺實現了靈活就業。該公司董事長楊暉說,「95後」高校畢業生一般喜歡在相對自由的舞臺上發揮才智,也勇於突破「朝九晚五」的傳統工作模式。

——升學緩衝,一舉兩得。記者發現,新就業形態一定程度上還為部分高校畢業生正式工作或繼續深造之前建了一個「緩衝帶」。

三重困境成「攔路虎」

儘管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新就業形態和靈活就業,但社會的「有色眼鏡」卻使新就業形態正在遭遇「成長的煩惱」。

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鞠嫻妹告訴記者,目前,學生、家長及社會對新就業形態的認同度還普遍不高,就連學校也曾將一些新就業形態的崗位拒之門外。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目前新就業形態存在三重困境。

一是就業關係界定難。據業內人士介紹,部分新就業形態打破了傳統的勞動用工關係,不具備現行法律法規規定的勞動關係特徵,一般不籤訂勞動合同,不繳納社會保險,其從業人員也難以按照單位就業享受相關幫扶政策。

二是勞動權益保障難。記者了解到,不少從事新就業形態的人員,由於沒有明確的工作單位,參加的社保並不全,養老、醫療、失業保險可以通過社保窗口自己繳納,但工傷保險無法參加,工作中出現事故後難以得到保障。今年22歲的周慶旭畢業於天津大學仁愛學院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他並沒有像大多數同學一樣進入工廠上班,而是選擇了兩份靈活就業兼職,自己沒有繳納社保。「雖然能多掙點錢,但總擔心,萬一出現意外,可能完全沒有保障。」

三是行業監管難。南開大學濱海開發研究院副院長薄文廣表示,從事新就業形態的勞動者會與共享平臺通過服務籤約形成一定的約束關係,但由於新就業形態彈性化用工的特點,落實到監管上難度較大。再加上目前許多新就業形態在不同企業、地域的標準不一,容易陷入無序化管理的局面,這就加劇了從業人員的勞動風險。

鑑於上述困境,大部分高校、家長不傾向於讓畢業生優先選擇新就業形態,而與此相關的企業也很難吸引到高端人才。創業者王俊浩經營的是一家文化設計公司,不久前與一家視頻創意公司合併,增加了視頻製作、直播帶貨等新業態。他坦言,這些崗位吸引到本科以上畢業生很難。

多措並舉補齊短板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技術進步和商業模式創新,新就業形態未來將層出不窮,且在拉動經濟增長、促進就業方面將發揮更重要的作用。相關部門應加強政策支持,增強新就業形態的職業吸引力,吸納更多大學生選擇新就業形態。

首先,完善有關法律法規。天津大學法學院院長孫佑海建議,適時修改相關法律法規,明確新就業形態的定義、範疇和保障措施,為如何界定新就業形態提供法律依據。同時,相關部委也要按職責分工研究制定幫扶政策。

其次,加強激勵機制。薄文廣表示,地方有關部門可先行先試,出臺符合當地新就業形態發展的支持政策。孫佑海建議,國家將支持新業態就業納入文明城市創建和測評中,將促進新就業形態發展成效顯著的城市,優先納入創業型城市創建範圍,以此鼓勵地方政府拿出切實舉措支持新業態就業。

第三,發揮共享經濟的平臺優勢。孫佑海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應合理設定網際網路平臺經濟以及其他「新業態」新模式的監管規則,鼓勵網際網路平臺企業、中介服務企業等降低服務費、加盟管理費用等,創造更多更加靈活的就業崗位,吸納更多勞動者就業。

此外,轉變就業觀念。專家表示,今天的新就業形態或是明天的主流就業形態,高校畢業生及家長應摘掉「有色眼鏡」,以包容、鼓勵的態度對待不斷湧現的就業形態。鞠嫻妹坦言,她過去對直播帶貨等新就業形態也持偏見,事實證明,部分新就業形態崗位的確很有發展前景,未來還應加深了解,積極向學生推介。(記者 王寧 王暉)

相關焦點

  • 新就業形態的類型特徵與發展趨勢
    儘管自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以來,「新就業形態」這一概念多次出現在官方文件當中,但目前仍缺乏對這一概念的統一界定。一個基本共識是,新就業形態與新技術、新經濟和新業態的興起密切相關,與信息技術的發展及網際網路和通訊技術的普及帶來的生產方式的變革有關。
  • 去年增員超4萬,京東引領新經濟充當就業壓力「減壓閥」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不僅有微觀的民生效應,更事關宏觀的經濟社會穩定。所以連著「保民生」議題的穩就業,是「六穩」之首,也是穩增長的重要目的。而在就業機會挖潛上,新經濟顯然大有可為。而迭代也會帶來很多新機遇,包括新就業機會。京東作為員工規模長期雄踞網際網路企業之首的網際網路「用工大戶」,2019年新增員工超過4萬人,這依託的是京東的長線化戰略布局與高質量增長。
  • 大學生迎來就業新行情
    大學生迎來就業新行情   「金三銀四」是往年大學生春季招聘最好的時節,今年卻因遭遇新冠疫情而顯得變數重重遊鈞在發布會上也表示,今年高校畢業生874萬,創歷史新高,加上往屆離校未就業的畢業生,就業的壓力本來就比較大,又遭遇疫情突發,畢業生實習求職都會受到影響。   智聯招聘最新發布的一項面向2萬名2020屆畢業生調查顯示,截至目前,有四成應屆生拿到offer。這一比例較去年同期下降了34個百分點。
  • 人工智慧對我國就業的影響
    從短期看,人工智慧對就業總量影響相對溫和,結構影響重於數量影響,但就業結構性矛盾處於上升通道,潛在的技術性失業風險在增加。從長遠看,人工智慧對就業的影響呈現漸進性且大規模結構轉型趨勢。   智能製造行動升級   我國的人工智慧產業化效應在2016年前後開始規模化顯現。2016年,廣東、江蘇、浙江等省開始「智能製造」升級行動,以提高製造業自動化水平。
  • 拓展更高質量更加充分的就業途徑
    發揮新產業新業態促進拓展新就業崗位的作用,抓住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機遇,大力發展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產業,加快培育一批具有鮮明特色和較強競爭力的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
  • 機器人上崗會影響就業嗎 對就業總量影響相對溫和
    例如,化工新材料領域是機器人成熟應用行業,因其汙染性高,目前已基本實現智能化,操作工人較少。  二是行業缺工量大。製造業生產企業普遍缺工,人工成本上升過快,需要自動化來填補用工缺口以保持生產穩定。  三是質量精度提升要求。調研發現,關鍵性高技術崗位自動化率高,人工管理成本明顯下降,生產效率及其穩定性明顯提高。
  • 大學生就業新變化(中):新職業新業態成就業新選
    &nbsp&nbsp&nbsp&nbsp網際網路數字經濟下,新職業、新業態蓬勃發展,不僅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也為更多大學畢業生就業提供了新的選擇。&nbsp&nbsp&nbsp&nbsp「新職業新業態工作環境和氛圍跟年輕人的追求很契合。同時,新一代求職者成長在網際網路智能時代,接受新事物較快,能夠緊跟網際網路技術發展步伐,很自然就融入到這些新行業裡。而且對他們來說,選擇這些新職業新業態也是未來發展的一種機遇。」河北科技大學文法學院研究員梁躍民說。
  • 成都成華區大學生就業創業 VPE模式成效顯
    成都成華區大學生就業創業 VPE模式成效顯 2010-01-28 20:43 來源:成華區信息辦   列印 | 收藏 |   近日,記者從區人事局獲悉,我區機關單位全力支持大學生創業就業
  • 經濟學視野下的人工智慧與就業
    短期內這兩個前提很難同時具備,在長期則可以努力實現,這需要通過完善社會制度來避免企業無節制地替代人力、忽視社會責任的行為,以促進就業的增長。2019年3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七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於促進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中就指出,要以產業應用為目標,深化改革創新,優化制度環境,構建數據驅動、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能經濟形態。智能經濟形態必將帶來大量的就業崗位。
  • 後疫情時期中國的就業問題及其應對
    但是這些行業對從業者的素質要求和職業門檻相對較高,崗位穩定性卻較低,因而對就業市場供需矛盾的緩解作用較為有限。 雖然就業結構性的轉變對解決突發性就業困難的效果有限,但在疫情衝擊下發展起來的新就業亮點也可能在後疫情時期成長為新的就業增長點。一是娛樂、體育和休閒業受益於「宅經濟」的影響,成為了新的就業蓄水池。
  • 更多機器人「上崗」了,會影響就業嗎?
    例如,化工新材料領域是機器人成熟應用行業,因其汙染性高,目前已基本實現智能化,操作工人較少。 二是行業缺工量大。製造業生產企業普遍缺工,人工成本上升過快,需要自動化來填補用工缺口以保持生產穩定。 三是質量精度提升要求。調研發現,關鍵性高技術崗位自動化率高,人工管理成本明顯下降,生產效率及其穩定性明顯提高。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在新發展格局下促進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要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促進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創業,促進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構建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需要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促進農業、製造業、服務業等產業門類相協調,推動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相協同。在新發展格局的構建中,經濟發展方式將會作出調整,將更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調內需驅動和創新驅動,強調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
  • 雲南發文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
    增強養老、託幼、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等社區服務業的吸納就業能力。對就業困難人員、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從事非全日制等工作的,按照規定給予靈活就業社會保險補貼,所需資金從就業補助資金中列支。3·支持發展新就業形態實施包容審慎監管,促進數字經濟、平臺經濟健康發展,加快推動網絡零售、移動出行、線上教育培訓、網際網路醫療、在線娛樂等行業發展,為勞動者居家就業、遠程辦公、兼職就業創造條件。
  • 1至10月支出1.5億元支持就業創業
    原標題:1至10月支出1.5億元支持就業創業   受新冠疫情衝擊,今年
  • 人工智慧作用凸顯 更多機器人上崗會影響就業嗎
    例如,化工新材料領域是機器人成熟應用行業,因其汙染性高,目前已基本實現智能化,操作工人較少。  二是行業缺工量大。製造業生產企業普遍缺工,人工成本上升過快,需要自動化來填補用工缺口以保持生產穩定。  三是質量精度提升要求。調研發現,關鍵性高技術崗位自動化率高,人工管理成本明顯下降,生產效率及其穩定性明顯提高。
  • 人工智慧作用凸顯——更多機器人上崗會影響就業嗎
    例如,化工新材料領域是機器人成熟應用行業,因其汙染性高,目前已基本實現智能化,操作工人較少。  二是行業缺工量大。製造業生產企業普遍缺工,人工成本上升過快,需要自動化來填補用工缺口以保持生產穩定。  三是質量精度提升要求。調研發現,關鍵性高技術崗位自動化率高,人工管理成本明顯下降,生產效率及其穩定性明顯提高。
  • 山東鼓勵合理統籌科研項目經費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訊(通訊員遲金超)記者從山東省財政廳獲悉,近日山東出臺《關於鼓勵科研項目開發科研助理崗位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若干措施》,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保障作用,鼓勵承擔省級科研項目的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開發科研助理崗位,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
  • 原磊、鄒宗森:企業異質性、出口決策與就業效應—兼論中美貿易戰的...
    本文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運用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對於出口企業和非出口企業進行了動態比對,考察了2005-2009年新進入出口市場企業相對於非出口企業的就業促進效應及其差異性。研究發現:第一,整體來看我國工業企業出口產生了顯著的持續的就業促進效應。
  • 知識直播成就業新風口,「網際網路+」的「新就業引力」是怎麼煉成的?
    今年一季度,面對疫情的嚴峻挑戰,教育、房地產等行業紛紛在線上找到新的突破口,並在就業上帶來新的機遇。全國陸續復工復產後,線上消費的習慣得到延續,直播等新業態日漸穩固。7月,國家發改委等13個部委聯合發布《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首次明確提出「副業創新」等15個新業態新模式,支持網絡直播等多樣化的自主就業、分時就業;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的意見》,對靈活就業予以多方面政策保障。
  • 福建就業工作步入網際網路+「高速路」復工復產加速度
    中新網福州4月29日電 為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福建運用網際網路+就業監測、求職招聘、返崗對接、減免返補、技能培訓等政策與技術組合拳,就業工作步入網際網路+「高速路」,復工復產顯著加速。福建省勞動就業服務局負責人介紹,「福建省就業服務大數據監測平臺」,為福建提出「六穩」24條、復工復產21條、脫貧攻堅19條、復工穩崗12條、勞動保障5條等相關政策提供參考。福建省就業服務大數據監測平臺以就業服務實名信息大數據為基礎,實施就業服務、就業管理、就業決策的監測分析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