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社科院研究員 楊蘭橋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堅持經濟發展就業導向,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促進充分就業。當前,要堅持把就業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優先目標,採取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不斷拓寬更高質量更加充分的就業途徑。
拓展新產業新業態就業空間。發揮新產業新業態促進拓展新就業崗位的作用,抓住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機遇,大力發展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產業,加快培育一批具有鮮明特色和較強競爭力的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實施新型業態就業渠道拓展行動,研究出臺關於促進數字經濟領域就業創業的意見和政策,深化「網際網路+」「智能+」與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網絡經濟、平臺經濟、分享經濟、網紅經濟、夜間經濟等新經濟業態,帶動外賣、快遞、電商等新業態發展,依託網際網路平臺創造新型用工,大力培育非全日制就業、臨時性就業、自主就業、自主創業、網絡自由職業者等多種具有靈活性和彈性的新型就業方式,促進非熟練勞動力在新經濟領域靈活就業。
放大創業帶動就業倍增效應。堅持促進就業與鼓勵創業並重,營造良好創業環境,支持創業平臺建設,激發創業動力活力,放大創業帶動就業倍增效應。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壓減行政審批事項,降低準入門檻。匯聚各方力量搭建全要素、全創新鏈資源集聚的「雙創」平臺,統籌推進創業孵化基地、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雙創」示範基地、眾創空間建設,鼓勵各類創業園區(孵化基地)等與網際網路融合創新,建設一批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眾創空間。落實國家各項創業支持政策,研究用好失業保險基金支持就業創業措施,從滾存基金餘額中提取資金用於創業擔保貸款、擔保基金和貼息支出,加大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及獎補政策支持力度,落實促進重點群體創業就業稅收優惠政策,完善求職創業補貼方式。
全面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持續實施人力資源強省戰略,加強教育培訓,持續提升勞動者素質,保證高質量勞動力供給,切實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引導高校調整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構建與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相匹配的學科專業體系,增設大數據、物聯網、智能製造、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區塊鏈、數字經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相關專業,建立緊密對接產業鏈、創新鏈的學科專業體系。充分發揮河南國家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先行先試的作用,持續實施全民技能振興工程、職業技能提升和高職擴招行動,分類分層實施農村轉移勞動力技能就業計劃、創業培訓計劃、企業在職職工技能提升計劃、高技能人才「金藍領」技能提升培訓等,推動建立面向全體勞動者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全面提高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和職業轉換能力。
確保各類重點群體就業穩定。整合優化各類就業創業政策資源,加強就業政策與經濟發展政策以及社會政策的統籌協調。突出創業引領、基層成長兩大方向,強化政策落實、服務保障、權益維護,拓展高校畢業生多元化就業創業渠道。大力發展特色縣域經濟,大力發展「回歸經濟」,實施返鄉創業助力鄉村振興專項行動,持續推進返鄉創業示範縣、示範園區和示範項目建設,引導農村勞動力就業創業。建立重點困難群體精準幫扶常態化機制,研究制定更具針對性、更加務實管用的就業援助政策,及時將新產生的就業困難群體納入就業援助範圍,對就業困難人員及時提供就業指導和技能培訓,確保他們就業有門路。貫徹《關於促進新時代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重點落實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十二條優待政策》等政策文件,做好軍隊轉業幹部、退役士兵和隨軍家屬的接收安置工作,大力扶持自主擇業軍隊轉業幹部、自主就業退役士兵就業創業。
多部門協同發力促進就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應積極發揮就業工作聯席會議機製作用,統籌協調促進就業政策措施制定、督促落實、統計監測等工作。財政部門要加大資金保障力度,完善就業補助資金管理,積極支持就業政策舉措,重點做好應對經濟形勢影響的資金保障。發展和改革、工信、民政、住建等部門要在政府投資、補短板、惠民生領域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產業結構調整與擴大就業的良性互動。商務部門要推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引導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更好地發揮外資企業拉動就業的作用。農業、商務、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部門要聯合做好農村電子商務相關工作。公安、工商、稅務、教育、民政、殘聯等部門要將相關數據及時提供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實現數據共享。其他有關部門和單位要立足職能,積極出臺政策措施,開展更多專項活動,共同做好促進就業工作。
編輯:河南日報理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