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

2020-12-06 人民網

原標題:如何理解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標誌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進入了新階段。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正確認識和準確把握「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這一社會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的科學內涵,對於新時代更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遵循唯物論,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正確認識「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這一論斷,是我們黨牢牢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作出的事實判斷。一方面,從歷史上看,「落後的社會生產」這個表達,作為社會主要矛盾的一個方面的概括,在我國發展的長期過程中是符合客觀實際的。但是,隨著我國不斷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境界,尤其是經過改革開放近40年來的不斷發展,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落後的社會生產」這一表述顯然已經不符合我國發展的當前實際了。另一方面,雖然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但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尚未解決,發展質量和效益還不高,創新能力不夠強,實體經濟水平有待提高,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脫貧攻堅任務艱巨,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群眾在就業、教育、醫療、居住、養老等方面面臨不少難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就成為更加突出的問題,而且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因此,用「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來概括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是符合客觀實際的。

遵循價值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基本立場,正確認識「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既是實事求是對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徵進行的事實判斷,也是立足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這一基本立場進行的科學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是根據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一客觀事實,堅持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這一立場,科學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及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重大時代課題,舉旗定向,謀篇布局,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立足於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這一事實判斷,著眼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了「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的戰略判斷,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強調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既聚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注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又著力維護和實現人民群眾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方面的權益。堅持科學發展,激發全社會創造力和發展活力,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遵循辯證法,堅持聯繫發展的辯證思維,正確認識「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辯證思維是唯物辯證法在思維中的運用,辯證思維是客觀辯證法在思維中的反映,聯繫、發展的觀點也是辯證思維的基本觀點。辯證思維要求,客觀地而不是主觀地、發展地而不是靜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統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聯繫地而不是孤立地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矛盾雙方對立統一的過程中把握事物發展規律,克服極端化、片面化。堅持辯證思維認識「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要明確以下兩個問題。一方面,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是發展問題。無論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還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都是人民對切身利益訴求從物質、文化領域向政治、社會、生態等領域的擴展和提升,而不是質的不同。無論是「落後的社會生產」,還是「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都是生產力水平從低到高的轉變,而不是根本性的質變。

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和「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都必須牢牢把握髮展這個主題。另一方面,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具有邏輯必然性。其一,發展的不平衡問題是絕對的,平衡是相對的。協調發展是平衡和不平衡的統一。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是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因此,解決發展的不平衡問題並不是搞平均主義,而是解決嚴重的不平衡即不協調和失衡問題。其二,發展的不充分問題是長期存在的,不充分是絕對的,充分只是相對的。相對於一定歷史階段和人民的需要而言,可以通過充分發展來解決發展和需要之間的矛盾,但相對於更高的歷史階段和人民更高更豐富的需要,發展的不充分問題又會凸顯和呈現出來。因此,充分發展並不能一勞永逸。

遵循實踐論,堅持問題意識的實踐思維,正確認識「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就是一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實踐發展永無止境,矛盾運動永無止境,舊的問題解決了,又會產生新的問題。正確認識「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必須遵循馬克思主義以實踐為基礎的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和價值論的統一,堅持問題意識,實事求是地對待問題,求真務實解決問題。正是基於強烈的問題意識,我們認識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中國共產黨人幹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我們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抓住關鍵問題進一步研究思考,著力推動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要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新的歷史起點、新的歷史特點,很大程度就反映在我們所面對的複雜矛盾上,反映在我們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上。正如鄧小平所指出,「發展起來以後的問題並不比不發展時少」。我們對於社會主要矛盾的新判斷,正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主要針對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著力解決「發展起來以後的問題」作出的科學判斷。

(作者系中央黨校哲學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相關焦點

  • 對話丨水,如何平衡發展之重?
    該如何理解空間均衡的深刻內涵和核心要義?在落實空間均衡的背景下,又該如何認識並推動調水工程?本刊聚焦「平衡水與發展」話題,約請不同領域專家學者闡發觀點、建言獻策,希望為決策提供參考,給讀者以啟迪。一方面提出城市建設、人口集聚、土地開發、產業發展頂層設計的約束控制指導線,倒逼發展規模、發展結構、發展布局優化,確保經濟社會發展不超出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的承載能力;另一方面,也要保障剛性需求,確保城市群發展、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國家和區域發展的重大戰略,在充分節水的前提下,興建必要的水利工程,加強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科學調度,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剛性合理需求。
  • 《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特別提到「三大球」因我國體育發展不平衡
    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綱要》提到發展「三大球」——足球、籃球、排球。為何特別提到這「三大球」?李建明回應指出,從問題角度來講,現在體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比較突出。所謂不平衡、不充分,體現在體育發展的項目上也不平衡。現在競技體育很多是中國傳統優勢項目,但是作為集體類的、受眾比較多的、參與人群比較廣的「三大球」,現在在中國發展得還不夠好。
  • 系統動態平衡發展理論與中國未來
    系統動態平衡,就是從一個複雜的、巨大的「大系統」角度出發,在事物的運動中保持一種動態的平衡:既不是追求一種絕對的平衡(事實上也不可能有任何絕對的平衡),絕對的平衡不但於事物發展不利,反而會使事物處於一種能量衰退的境況之中,喪失事物發展的活力、動力和勢能;也不能追求一種絕對的不平衡,當事物處於絕對的不平衡的時候,如同擺動幅度過大而超過一定限度的鐘擺一樣,會使事物陷於崩潰狀態,整個大系統的基本穩定就會難以維持
  • 理解高質量發展的五個維度
    原標題:理解高質量發展的五個維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其基本特徵是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
  • 地理決定論:中國南北經濟發展不平衡與先天地理因素有關
    一季度GDP下降6.8%不可怕,更應該重視南北發展不平衡問題地理決定論:中國南北經濟發展不平衡與先天地理因素有關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一季度GDP增速下降6.8%,但這個結果不可怕,反而好於國內外各國的預期。各省市也在陸續公布一季度經濟數據,甚至有省份仍保持正增長。
  • 什麼是三相不平衡,引起三相不平衡的原因有哪些?
    一、什麼是三相不平衡?三相不平衡是電能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雖然影響電力系統的因素有很多,但正常性不平衡的情況大多是因為三相雲件、線路參數或負荷不對稱。由於三相負荷的因素是不一定的,所以供電點的三相電壓和電流極易出現不平衡的現象,損耗線路。不僅如此,其對供電點上的電動機也會造成不利的影響,危害電動機的正常運行。因此,如果三相不平衡超過了配電網可以承受的範圍,那麼整體的電力系統的安全運行就會受到影響。二、引起三相不平衡的原因有哪些?
  • 諧波與不平衡電流的危害
    總之,它們在我們不需要的地方出現都是有害的,需要我們避免的。對於如何抑制和去除諧波和紋波的方式方法有很多,但想完全消除,似乎是很難辦到的,我們只有將其控制在一個允許的範圍之內,不對環境和設備產生影響就算達到了我們的目的。
  • 麥克尤恩如何想像人工智慧:「機器人不理解我們,因為我們不理解...
    在小白看來,機器人包含道德參數的出廠設定以及它深度學習的能力決定了機器人會發展出比人類更強大、更不容置疑的倫理目標和價值觀,這註定了它將違背人類的意願,而這就是小說中最重要的衝突點。黃昱寧認為,小說中圖靈說的一句話實際上是這部小說的中心思想之一:「它們不理解我們,因為我們不理解自己。
  • 如何掌握時空平衡和擒龍戰法
    因為所採用的是新的行情數據,對於學過的人,也可以體會一下在新的條件下,技術是如何制約實際走勢的,有助於更深入地理解以前所學到的知識。       在有生之年,還有沒有下一次開課,本人不做承諾。如果後面系統不再有新的突破,或許這就是最後一次,但情況在不斷變化,誰知道呢。
  • 如何讓水利工程充分發揮生態保護作用
    前不久,水利部部長鄂竟平指出,要深入研究以都江堰為代表的生態水利工程,使水利工程不僅發揮水資源開發、利用、配置功能,也能充分發揮生態保護作用。  都江堰的科學價值與生態理念何在?如何辯證看待水利工程之利弊?又該如何讓現代水利工程充分發揮生態保護作用?陳菁、陳茂山、譚徐明、王瑞芳、王忠靜、楊斌等六位專家圍繞這些話題暢談都江堰,希望為現代生態水利工程的發展提供更多思路。
  • 深入理解新發展理念
    再比如,協調是發展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乃至一個行業在其特定發展時期既有發展優勢、也存在制約因素,在發展思路上既要著力破解難題、補齊短板,又要考慮鞏固和厚植原有優勢,兩方面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才能實現高水平發展。又比如,協調是發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統一,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是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平衡是相對的,不平衡是絕對的。
  • 天下無賊|馬自達的「風聲」,背後是「利益不平衡」
    利益必須平衡,利益集團才能才能長久。一汽馬自達有關「關停並轉」的風聲背後,其實本質就是:關公戰秦瓊,利益不平衡。解決問題,不能治標不治本。讓一汽馬自達「風聲」銷聲匿跡,必須讓利益得以均衡。唯如此,一切歸於自然。且聽風雲。
  • 如何理解「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
    近期,從企業家座談會到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國謀劃的「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引發廣泛關注。中央在此時提出「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有何深意?又該從哪裡下手開啟這場「循環之戰」?國內企業該如何應對?新發展格局將給中國經濟未來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了相關人士,整理了核心要點,讓我們一起來理解一下這場由內而外的大循環。
  • 三相電嚴重不平衡,零線上的電流怎麼計算?新手電工一學就會
    由於三相電是有三根火線的,所以我們在接負載時,我們要如何對中性線和零線上的電流進行正確的計算呢?不僅很多新入門的小夥伴弄不清楚,就算是入行多年的老師傅也常常認為零線和中性線上是沒有電的。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專業人士被觸電的原因。既然如此,我們應該如何知道中性線和零線上的電流有多大呢?今天我們就來分享實用方便的方式,就算是小白也能很快學會哦。
  •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平衡是生活與事業的相輔相成。工作佔據了我們日常生活的絕大部分時間,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如何在不犧牲個人生活的前提下獲得事業成功,是每一位職業人都面臨過的困惑。在生活和事業的天平上,放棄了任何一方都會導致人生的缺憾與失衡。只有同時獲得生活幸福和事業成功,才能夠實現在高層次上的平衡。就我們個人而言,平衡是我們自身不同角色之間的平衡。
  • 如何推動供給和需求形成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核心觀點: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喬瑞慶認為,只有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構建供給和需求正反饋機制,才能促使供需兩端相互配合、協同發力,推動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 應對新一輪寒冷天氣到來已做好充分準備 能源供求總體平衡保證人民...
    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運行調節局回應近期能源需求熱點話題——入冬以來,受經濟持續穩定恢復和低溫天氣等多重因素影響,全國能源需求超預期高速增長,局部地區尖峰時段供需偏緊,面對新一輪降溫天氣的到來,有關方面如何應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就此採訪了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運行調節局主要負責人。
  • 6幅圖理解靜電平衡和靜電屏蔽
    帶電導體空腔:因為電荷之間的排斥作用,淨電荷分布於導體外表面,導體內部和空腔內部場強處處為零,空腔外部存在電場2、導體空腔內部放置點電荷:對點電荷而言,導體空腔內側為近端,帶異種電荷,外側為遠端,帶同種電荷,空腔內有電場,空腔外也有電場,但導體內部無電場3、導體空腔內放置點電荷,但導體接地:對點電荷而言,導體空腔內側為近端,帶異種電荷,大地為遠端,帶同種電荷,導體空腔外側不帶電
  • 深入理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
    關於「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確實已經不是「落後的社會生產」那樣一種局面了。但和西方發達國家的發展水平比較起來,我國一些領域的生產力水平仍然相對落後甚至差距還比較大,面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在社會供給上還有許多差距。
  • 如何理解分析哲學的「分析」?
    這一點也造成了後人對「分析」一詞理解上的分歧。況且,已往的界定即便曾經取得共識,也未必適用於今日的哲學樣貌。本文試圖根據分析哲學的當代發展,給出在底線意義上理解「分析」的闡釋和論證,亦即,通過對「分析」概念的相關刻畫,一方面展示充分的包容性,將大多數無可爭議地從事分析哲學研究的學者的工作劃歸在「分析哲學」領域中;另一方面具備有效的區分度,將大多數不能體現分析哲學的研究排除在「分析哲學」領域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