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稱中國量子衛星是神來之筆:開啟世界量子太空競賽

2020-12-05 中國網財經

  參考消息網6月20日報導 英媒稱,中國發射的量子通訊衛星已經開啟了世界量子太空競賽,在理論上這種利用量子科學原理的新型衛星能夠提供無法被破解的保密通訊頻道。

  開啟量子太空競賽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6月16日報導,這個名為「墨子」的衛星去年8月從中國西北的戈壁灘上發射,是第一個量子通訊衛星。

  報導稱,這是建設新型網際網路努力的一部分,這種新網際網路將來比現在的網際網路更加安全。

  試驗衛星「墨子」攜帶精密的光學設備,繼續繞地球運行,並且向兩個距離1200公裡的、建立在山頂的地面站發射信號。

  報導稱,衛星上的光學設備的用途是向地面站發送光的粒子或光子,其中加入「密匙」傳送加密信息。在安徽合肥的這個項目的主要研究人員潘建偉說,中國已經開啟了世界量子太空競賽。

  量子保密技術在很多方面應該類似於現有的加密的網絡金融數據技術。

  報導稱,在客戶和網店分享敏感信息前,雙方要交換複雜的數字,以此把隨後發送的信息字碼打亂。信息裡面還包含了能夠安全破解信息的密匙。

  但是數字本身的弱點是它能夠被截獲,在擁有足夠計算能力的情況下,這些數字能夠被破譯。但是量子加密十分超前,因為它能夠利用量子科學隱藏密匙。

  報導稱,在太空真空中,因為沒有原子,至少原子數量微乎其微,因此量子信號受到的幹擾很少。

  這就是為什麼中國的「墨子」衛星測試具有重要意義的原因。這種測試已經證明了在太空建立的網絡是可行的,這個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科學雜誌上。

  但實際操作上實現上述構想並不容易。衛星每天,或每晚,只有在不到5分鐘時間裡穿越中國上空的500公裡距離,因為太陽強光會輕易淹沒量子信號。「墨子」號衛星的精密光學設備產生至關重要的光子對,並向建在中國高山上的望遠鏡發射。

  技術的傑作

  潘建偉在中國科技大學的辦公室對BBC記者說,他在2003年的時候有了上述設想,當時許多人認為那是個瘋狂的想法。他說,因為在實驗室裡做複雜的量子光纖實驗當時的挑戰性就很大,你怎麼能在幾千公裡的距離作同樣的試驗,而且光學設備是被安裝在以每秒8公裡速度飛行的衛星上面?

(責任編輯:羅伯特)

相關焦點

  • 美媒感嘆:量子加密「競賽」,中國已領先美國一步!
    參考消息網12月7日報導美媒稱,從谷歌到阿里巴巴,世界上領先的科技企業都在競相建造第一臺量子計算機,它將比今天的計算機強大得多。量子設備可以破解用於保護數字信息的加密,使所有的數字信息面臨危險,從數十億美元的電子商務支付,到存儲在政府資料庫的國家機密。有應對的辦法嗎?
  • 中國量子衛星重大突破:這一次,中國站在世界最前沿
    就像是一個隱喻,來自中國的「墨子號」量子衛星從太空發出兩道紅色的光,看上去像極了漢字裡大寫的「人」字,這幅景象被當作「封面」,刊印在6月17日的美國知名學術期刊雜誌《科學》上。這一次中國科學站到了世界面前,而且是挺直腰杆,站在了最前沿。
  • 中國將發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
    開啟量子通信新時代 新華網 2016年08月17日 10:46隨著我國 發射的世界上 首顆量子科學實驗 衛星「墨子號」的順利升空, 中國將成為 全球第一個實現 衛星和地面之間量子通信的國家,我國將實現「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的...
  • 境外媒體關注首顆量子衛星發射 中國邁向航天大國
    參考消息網8月16日報導 境外媒體稱,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中國發射升空。據大陸媒體報導,利用量子的特性,可以製作出最安全的密鑰,讓目前的資訊傳輸變得更安全。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8月15日援引新華社報導,中國發射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被正式命名為「墨子號」。報導稱,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院士說,墨子在兩千多年前就發現了光線沿直線傳播,並設計了小孔成像實驗,奠定了光通信、量子通信的基礎。
  • 「墨子號」量子衛星:太空最耀眼的「科學之星」
    就在人們即將迎來「史上最長」國慶中秋假期的時候,遨遊在太空的「墨子號」量子衛星完成了她的首次「太空求解」。圓滿實現三大科學目標,還將超期工作年「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於2016年8月16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2017年1月18日正式開展科學實驗。「『墨子號』量子衛星圓滿實現預定的全部三大科學目標,為我國在未來繼續引領世界量子通信技術發展和空間尺度量子物理基本問題檢驗前沿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與技術基礎。」
  • 國際科學界「點讚」中國量子衛星
    國際科學界「點讚」中國量子衛星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8月16日電 中國16日成功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國際科學界人士對此紛紛「點讚」,並從各自角度解讀了量子衛星的意義,以及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 「墨子號」量子衛星:太空最耀眼的「科學之星」
    9月20日,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布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彭承志、範靖雲等與合作者完成的一項成果——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對一類預言引力場導致量子退相干的理論模型進行了實驗檢驗。
  •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 量子科技究竟是什麼?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 量子科技究竟是什麼?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
  • 量子衛星有多牛?
    16日凌晨,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中國在量子科學領域的這一「領跑動作」引發了全世界的關注。正因於此,量子通信的實用化和產業化已經成為包括歐盟、美國、日本和中國在內的各個大國爭相追逐的目標。據了解,隨著首顆量子衛星實驗成功,我國還將會陸續發射後續衛星,並結合未來的空間站項目,開展相關研究,驗證星間、全天時量子通信的可行性。「按照規劃,到2020年,中國將實現亞洲與歐洲的洲際量子密鑰分發;到2030年左右,中國將建成全球化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潘建偉表示。
  • 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
    一對纏繞的光子將被拆散,從太空發射到地面,開啟人類保密通信的新歷史。絕對保密的通信依靠量子糾纏,也就是愛因斯坦說的「幽靈般的超距離作用」來工作——兩顆光子無論相距多遠,總是「心靈感應」:一個變化,另一個就保持同步。
  • 「墨子號」量子衛星:太空最耀眼的「科學之星」—新聞—科學網
    就在人們即將迎來「史上最長」國慶中秋假期的時候,遨遊在太空的「墨子號」量子衛星完成了她的首次「太空求解」。
  • 大國重器不再隱藏,一旦啟動能切斷敵方衛星,卻對中國量子通信無效
    早前,美國太空部隊推出了一款反通訊系統,對於這款設備,美國稱它為太空武器系統。據了解,這是一款可用於阻止敵方衛星傳輸信息的地面通信幹擾器,目前已經具備了實戰能力,是美國太空部隊武器庫中唯一的進攻系統。也就是說,這款通信幹擾器具備了主動攻擊衛星的能力。
  • 量子衛星為通信保密保駕護航
    中國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院士介紹,如果說地面量子通信構建了一張連接每個城市、每個信息傳輸點的「網」,那麼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就像一桿將這張網射向太空的「標槍」。當這張縱橫寰宇的量子通信「天地網」織就,海量信息將在其中來去如影,並且「無條件」安全。量子衛星2011年12月立項,是中科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首批科學實驗衛星之一。
  • 俄媒關注:中國構建最長量子通信線路
    原標題:俄媒關注:中國構建最長量子通信線路參考消息網1月8日報導據塔斯社1月6日報導,在「墨子號」量子衛星和地面光纖網絡的幫助下,中國物理學家構建了迄今為止最長的量子通信線路,可以防止入侵。它全長4600公裡。英國《自然》雜誌發表了介紹這項工作的文章。
  • 我國首顆量子衛星整裝待發 量子通信新紀元開啟
    我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即將於本月中下旬擇機發射升空,目前這顆衛星在發射前的準備工作已經基本完成。據央視新聞8月14日消息,從量子衛星7月初運抵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後,相關部門對衛星開展了為期20餘天的技術區測試與檢查工作,包括衛星的光學性能、電性能,及安裝精度的檢驗,另外為衛星供電的太陽能陣帆板也已經安裝完畢。
  • 中國正直面太空科技戰!量子衛星挑戰星鏈網絡,美專家:無法破解
    美國實施霸權主義以來,依靠著科技領先,美國開啟了對全人類的控制計劃,而衛星技術,就是美國竊取他國技術、竊聽他國秘密的重要途徑,中國想要跳出美國掌控,量子衛星,就是破局的關鍵鑰匙,那麼美國會放任中國超越自己嗎?
  • 中國量子衛星實現飛躍刷新世界紀錄(概念股)
    《礦業權出讓制度改革方案》出爐 有色概念股爆發  國企改革員工持股試點開啟  =====全文閱讀=====  至誠網(www.zhicheng.com)06月16日訊    從百公裡到千公裡,中國「墨子號」量子衛星將量子糾纏分發的世界紀錄提高了一個數量級。
  • 印媒:中國將發射夜光遙感衛星 精度高於美國衛星
    參考消息網2月13日報導 印媒稱,中國計劃發射全球首顆專業夜光遙感衛星。據《印度快報》網站2月11日報導,中新社援引衛星研發團隊首席科學家李德仁的話稱,「珞珈一號」01星重約10千克,由武漢大學負責研發。該衛星搭載了高靈敏度夜光相機,其精度將達到地面解析度100米。
  • 日媒:全球競相開發量子密碼技術 商務軍事或迎變革
    據參考消息網7月18日報導援引日媒報導,可以防止通信數據被監聽的量子密碼新技術正備受關注。這是史上最強的、利用光子的密碼技術。如果量子密碼技術實現實用化,則必將引發商務和軍事等領域的巨大變革。各國正不遺餘力地進行開發競爭。 量子密碼通信的理論模式是,發送方首先將用於解讀密碼文的「密匙」信息寫入一粒光子並發送給接收方。
  • 究竟是騙局或世界前沿技術?中國量子衛星
    >《時間的終極問題》可以解決理論缺陷至從中國量子通訊衛星一問世,除了官方媒體作了大量正面宣傳外,說是走到世界最前沿的技術。但是也遭到了學術界很多質疑,除了自媒體,就連《人民日報》的子媒《環球時報》也發過「中國量子通信衛星被批『一遭幹擾就成擺設』,專家回應」這樣的文章。而6月25李總理親自召集了負責量子衛星的院士諮詢有關情況,一方面是體現重視,另一方面因為質疑太多,可能也是讓有關負責人釋疑。最近很多自媒體都在轉載一篇文章「量子通訊不過是一幫騙子騙SB而已!」文章提到了前車之鑑的漢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