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終極問題》作者、策劃經濟學奠基者:吳粲
一、量子通訊衛星遭質疑主要是理論無法支撐,
《時間的終極問題》可以解決理論缺陷
至從中國量子通訊衛星一問世,除了官方媒體作了大量正面宣傳外,說是走到世界最前沿的技術。但是也遭到了學術界很多質疑,除了自媒體,就連《人民日報》的子媒《環球時報》也發過「中國量子通信衛星被批『一遭幹擾就成擺設』,專家回應」這樣的文章。
而6月25李總理親自召集了負責量子衛星的院士諮詢有關情況,一方面是體現重視,另一方面因為質疑太多,可能也是讓有關負責人釋疑。
最近很多自媒體都在轉載一篇文章「量子通訊不過是一幫騙子騙SB而已!」文章提到了前車之鑑的漢芯事件。
量子衛星之所以受到科學界的質疑,最關鍵的問題是目前理論無法支撐,最主要還是愛因斯坦的最大光速理論:量子纏結一旦可以用於有效的信息傳輸,那就意味著超距地傳播信息(即信息從一地到另一地不需要時間)。有效信息本身就是能量,因此就等於實現了超光速的能量傳播。
愛因斯坦自己也因無法解釋量子理論與他的光速理論的衝突,所以選擇了放棄。
而本人的《時間的終極問題》可以解決以上理論的缺陷,無巧不成書,正好趕上這個時機。
二、因為混淆了時間問題,相對論可以推論出奇談怪論,但因為是愛因斯坦的理論,不贊成這些觀點的倒成了異類
正因為以前對時間問題沒有弄清楚,所以導致科學界形成很多問題,愛因斯坦在時間問題上也沒有走出困境。混淆了幾種意義的時間:計時時間、把運動的過程作為時間、存在的時間,不只在量子理論問題上,就連相對論在時間上也有問題。
根據相對論,可以得出時間能夠穿越,可以製造時空隧道等,對這些違背普通經驗的理論,本來讓人覺得應該是奇談怪論,但因為是愛因斯坦的理論,結果相反了,不贊成這些觀點的倒成了異類。
三、時間真能夠穿越?可以製造時空隧道嗎?
計時時間是人為建立的標準,就如人為建立的規章制度、法律條例,人如果能穿越時間更改歷史事件,就等同於人隱身去修改法律條款,比如把死刑改為有期,即使你能修改放在人大的那部死刑法,但修改了後對結果有作用嗎?因為已經對外公布,全國人已經知道有這樣的法律,即使能隱身去修改那部法律文件甚至修改所有已經發行的文件,法官也會以為是印刷錯誤。
而運動的過程是發生位置順序變化,本身不是時間,如果非得看作是時間,這種意義的時間也無法穿越或製造時空隧道。
而宇宙中假設存在的時間根本不存在,更無法穿越或製造時空隧道。
四、將來永遠也不會發現宇宙中一種存在的時間
有人說,因為目前的科學水平還無法發現宇宙中存在的時間並不意味將來不能發現,未來科學水平高了說不定就能發現宇宙中的時間。可以說未來永遠也不會發現宇宙中一種存在的時間。
原因在於:目前我們已經認識了原子、質子、電子、夸克等,探測到了磁場或電波、光波、電磁波、引力波等,還有暗物質,但這些都不是存在的時間。
假設未來能夠發現這種存在的時間,我們現在來描繪一下這種時間的特性、性質是什麼?給它一個簡單的定義,然而都無法給出。
既然特性、性質、定義等什麼都無法給出,即使未來發現了宇宙中新的存在的物質,憑什麼要命名為「時間」?
就如過去沒有探測到引力波,而去年已經探測到,它命名為「引力波」而不命名為「時間」,以前沒有發現暗物質,而目前在探測它的存在,但它被命名為暗物質,也不會命名為「時間」。
再有,即使在將來發現了一種新的存在物質,非要命名為「時間」,但這種含義與「計時時間」完全沒有任何關係,只是借用了「時間」來表達的另外的意思,這是語言的表達問題。就如人取姓名一樣,已經有了這個姓名,有人還要取同樣的姓名,但這兩人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這是語言的一詞多義問題。
過去人們為什麼要假設存在一種時間,是因為混淆了多種時間的意義。
其中假設一種存在的時間在度量宇宙中的萬事萬物,沒有時間無法衡量萬事萬物存在的久遠,那麼如何用這種時間來度量萬事成物的存在?
馬上有人說:用日曆、用手錶、鍾噻,其實這是人為建立的計時時間。
如果不用計時時間,用宇宙中存在的時間根本無法度量、反映宇宙中事物存在的過程或狀態。
所以假設存在的時間沒有意義,未來也不可能發現這種存在的時間。
我們用計時時間的功能在度量宇宙中事物存在的狀態或過程,但計時時間本質是人為建立的標準和系統,它不是宇宙中一種存在的物質,而人們又把這兩種不同意義的時間的本質混在一起。
所以無論科學如何發達、技術如何提高,都不能發現一種存在的時間,因為這本身是一種假設存在,混淆了計時時間得出的錯誤認識。人類用計時時間已經解決了假設存在的時間的功能、作用,所以那種假設就不存在了。
五、《時間的終極問題》可以解開量子衛星理論上的疑問,它技術上能否達到要求那是另一回事
愛因斯坦在時間問題上同樣沒有弄清楚,所以得到了穿越時空、製造時空隧道這些怪誕理論以及無法解釋量子信息理論。
而本人撰寫的《時間的終極問題》正好可以解開這些疑問。
至於中國的量子衛星能否技術上能否達到要求,那是另一回事,本書只是從理論上能夠給量子通訊以支撐,讓此方面不再受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