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明代李東陽《懷麓堂集》中看到有「龍生九子各有所好」的說法。這使我很受啟發。就是說,龍的九個兒子都長得不像龍的樣子,也失去了龍的無窮法力。但是,他們都有自己的所好,又憑著這些所好,走上了合適的工作崗位。
如那位形如龜趺又善於負重的龍子,被委以馱碑的重任;那位面如雄獅又好煙火的龍子,做了爐鼎的腿足;那位兇如猛虎而又好殺的龍子,成了刀環劍柄上的飾物;其餘六位似龍似獸的龍子中,那位好吼的,做了銅鐘的懸鈕;那位好樂的,攬了個琴頭的美差;那位好險的,成為殿角走獸的領隊;那位好望的,做了房頂的脊吻;而那位好吞的龍子,先是被派駐橋頭和殿臺,做防水、疏水的工作,後來則成了家家戶戶誰也離不開的水龍頭。
看得出來,龍老子在為龍兒子們安排工作時,著實費了一番腦筋。最妙的是他針對那幾位龍子明顯的「短處」,也給安排了非常對口的工作。如那位叫霸下的龍子,生得體型笨拙,行動遲緩,龍老子就針對他善於負重的所好,給他找了個馱碑的差事,這個龍子還就在這個崗位上幹出了名堂,馱著千千萬萬塊大大小小的石碑,從古代走到現代,從不叫苦,從不喊累。更奇的是那位叫螭吻的龍子,本來是位好高騖遠的角色,什麼實事也幹不了,看起來是一無是處,可是老龍就針對他的這一所好,找了個爬屋上房、吞脊闢邪和儲水防火的差事給他幹,一幹就是幾千年,他還樂此不疲,人們都以他的護佑為安。還有那位好殺的龍子睚眥,應該是令人生厭和唯恐避之不及的,但人們在抵禦侵害的時候,就很需要這種勇猛好殺的鬥士。所以把他置於手中的刀環劍柄之上,真是長自己志氣,滅敵人威風的好辦法。
老龍也許因為開天闢地的功勳,被賦予法力無邊、成為集眾生形貌於一體的神物,但他深諳大千世界的真諦,下決心使龍子們一個個從神壇上走下來,融入社會底層,成為吸食人間煙火的普通百姓,走上了平凡的工作崗位。唯此,他們才在平凡的崗位上幹出了不平凡的業績,還成了中國歷史上的赫赫「名人」。
想想龍生九子的故事,真使我們大有茅塞頓開和徹悟人生的感覺。使我們不得不佩服老龍的胸懷和慧眼,佩服龍子們的敬業和守責,佩服歷史的磨合與積澱。
老龍的胸懷和慧眼,表現在他看人和用人上的心正與眼正,心正視人則親,眼正視人則全。視人親則能任人唯賢,視人全則能揚長避短,化短為長。而龍子們的敬業和守責精神則使他們以韌性和毅力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個忠於職守的典範形象。他們在漫長的時空裡各安其業,各負其責、各盡其心、各傾其力,在自己的崗位上,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了積極性,並由此編繪出一幅安定有序、充滿活力的市井生活畫圖。
我們構建和諧社會,很需要發揚龍父子們的這種優良傳統,不論上級和下級,領導和群眾,都有一個正確對待自己、正確對待別人和擺正相互位置的問題,都有一個盡職盡責、做好本職工作的問題,都應該與人和睦相處,與社會和睦相處,與自然和睦相處。就像鳥兒在森林裡自由地飛翔,魚兒在大海裡自由地遨遊,既為森林大海的清平世界做著貢獻,又享受著森林和大海的種種恩賜。我們每一個人應該在構建和諧社會的實踐中,立足本職,扎紮實實幹事創業,當好齒輪和螺絲釘,做和諧社會這盤大機器有效運轉的積極動力,這樣,我們也必然會幸福地沐浴在和諧社會的萬裡春風之中。
中國人都以龍的傳人而自豪,為什麼自豪呢?龍的家族所具有的這種和諧情懷以及為追求和實現和諧之夢而不懈奮鬥的精神和毅力,應該是一個重要原因。有祖上流傳的這一精神財富,龍的傳人在深感幸運的同時,更應知道該如何投身於構建和諧社會的實踐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