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錯覺定律:我們常常自信地犯錯

2021-02-08 八小時以外

日本一家保險公司,發行了一批頭獎500萬美元的彩票,並以每張1美元的價格賣給自己的員工。


其中一半彩票是買主自己挑選的,另一半彩票則是賣票人挑選的。


到了抽獎那天的早晨,公司專門派調查員找那些買彩票的人,並對他們說自己的朋友想買彩票,希望他們能轉讓出來。


那麼,他們會以多高的價格來出售自己的彩票呢?



最後的結果是:不是自己挑選彩票的人平均每張彩票售價為1.96美元,而自己挑選彩票的人平均每張彩票售價8.16美元


原因就在於,自己選彩票的人相信自己的中獎率一定更高。

其實,這就是心理學上的控制錯覺定律,即對於彩票等非偶然的事件,人們也以為自己的能力可以支配。


但客觀上來講,偶然性的事件是受到概率支配的。


比如,你扔1000次硬幣,正面和反面的概率一定都能非常接近500。


但是哪一次是正面,哪一次是背面,是偶然的、不可預測的。



別人給你買和自己買的,從概率上看,中獎的可能性是完全一樣的。


儘管從理論上人們都應該知道這個道理,可是到了實際操作中,大家往往還是認為自己「精心挑選」的彩票中獎的可能性更高一些。


再如,我們擲骰子時,勝負完全是偶然的,與自己的技術和能力毫無關係。


當有人想擲出「雙六」的時候,心中就在想「六、六、六」,隨之口中也小聲地嘮叨出來,甚至不知不覺地用手逐漸加力捏篩子。



可事實上,結果完全是偶然的,與這些附加的動作毫無關係。


只是人們潛意識裡覺得自己越努力,結果越容易如願。


這種心理現象指的就是:人們常常潛意識認為他們能改變或影響那些客觀上無法控制或決定的事


八小時君認為,每個人專注力的最大值都有各自定額,專注於少量才稱其為專注。


並非所有的事都能人為操控,也並非所有事人都不能改變


自負的人被錯覺控制,自信的人懂得調控專注力,並以理智驅動。


相關焦點

  • 控制錯覺定律:相信直覺,但別迷信直覺
    所謂「控制錯覺」,是指人類高估自己的非邏輯和非統計直覺,僅僅是在直覺的引導下做出一些非理性的判斷
  • 機關單位「歪理邪說」:28定律
    :單位裡的男女之間,表面上玩笑開得越大,實際上什麼事情也沒有;有時連句玩笑話都不說的男女,說不定背地裡已經搞到一塊兒了。6、編制定律:人員超編的,一定是「肥缺」單位;長期缺員的,一定是「清水衙門」。7、變動定律:每次新領導上任,機關必有一次人事變動。8、晉升定律:年底受表彰嘉獎的,都是些做工作的;年底升官晉升的,卻常常是未受表彰嘉獎的。
  • 抓狂:12黑點的錯覺
    說實話,我們不是在逗你玩,其實是你的眼睛在欺騙你。本周末,北岡明佳發布了這個圖片,此後被分享了一萬多次。電子遊戲開發商威爾·克斯萊克(Will Kerslake)在推特上分享了這個圖片後,它便迅速傳播開來。這個圖片很快便出現在了Reddit網站上。現在,每個人都在絕望地追著看小黑點兒。
  • 趣聞 | 視覺錯覺圖片集,令人驚嘆的錯覺藝術
    由於光線、遮擋物或是重疊的影響,我們最信任的眼睛有時也會受到欺騙,下面的這些視覺錯覺圖片,就讓「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成為浮雲。有一些攝影師或設計師還會專門捕捉「愚弄」眼睛的時刻,拍下圖片分享到網絡,讓人們時刻謹記——有時候不要相信自己的眼睛哦,錯覺藝術也著實令人驚嘆!
  • 打羽毛球的十大錯覺,每一條說的都是你!
    請點擊題目下方"羽球界"關注我們,訂閱每日羽球資訊!
  • 專治各種不服:健神補腦的20個人生定律
    所以,在你迷茫、孤獨、痛苦、失去動力的時候,默默地讀讀這20個定律,或許能打開你的心扉,引領你穿過迷途,回到已經偏離許久的人生航線上。1.蘋果定律如果你不是總是在想自己是否是幸福的時候,你就幸福了。4.地位定律
  • TED演講:犯錯的價值
    但是如果我們錯了呢?Kathryn Schulz是一位特約撰稿人,著有《犯錯:犯錯邊緣的冒險》。她不僅承認了自己的錯誤,還欣然接受了自己的錯誤。她在TED演講中,從新的角度看待了錯誤,這個演講或許會讓我們受益匪淺。
  • 那些讓人產生錯覺的圖片,意外地有趣
    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容易就會把一個隨機的畫面,想成自己熟悉的人臉、動物或者物品等,這樣的心理現象被稱為
  • 真相:墨菲定律
    記者不信,接過手機,不死心地放慢動作,小心翼翼地按了一次,這次終於發現不對勁的地方,原來75-37.5就等於37.5,是第一次計算的時候多按一個「等號」,虛驚一場。不試不知道,一試嚇一跳,真的等於0!  記者發現問題真正原因,原來是操作時按了兩下「=」,而iPhone計算器按「=」相當於重複上一次操作,所以第一次按「=」時顯示的「37.5」,其實已經是結果了。
  • 蘭州視錯覺藝術展:民眾藉助光影置身"星河雲海"
    該展覽利用LED燈光技術與獨家鏡面等原理,使觀展民眾有種漂浮在「星河雲海」的視錯覺。  18日晚,中新網記者走進蘭州星光錯覺藝術館,這裡除了有多種展現「星空」的裝置,還包含夕陽剪影、kissHouse甜蜜魔盒、恐龍樂園3D畫面、前生今世鏡、三生結緣樹、大小房間等趣味感官體檢。圖為:觀展者藉助視錯覺,穿越星光隧道。
  • 段博士回答|如何系統地學習麻將?(1)
    如何能更有效率地提高麻將水平?歸根結底,有以下三個因素:  1. 主觀因素主觀因素包括自己的麻將基礎、概率統計學基礎、執行力以及天賦等。想要科學有效地提高麻將水平,最重要的是擁有一個「科學麻將觀」,即利用概率統計學去研究麻將。
  • 莎莉定律:你的好運或許是因為這世界有那個愛你的人
    · 莎莉之定律 ·(後臺回復「莎莉之定律」獲取下載連結)文件大小:40.38MB遊戲類型《莎莉之定律 Sally's Law》是由Nanali Studios提供的一款橫版休閒益智遊戲。莎莉定律是墨菲定律的反義詞,請想像超好運的狀況,莎莉法則說的就是超好運。
  • 眼見不為實:錯覺博物館終於多倫多開館啦!
    Source:https://museumofillusions.ca/作為世界博物館鏈的一部分
  • 問與答:沒有了自信,怎麼辦?
    我想如果我選擇編輯會不會比現在要發展的好,至少我的靈魂是自由的,那是我嚮往的,雖然我也不清楚編輯到底幹什麼的,每天是一個什麼樣的工作內容,我從小學到初中作文經常獲獎。如今我感覺沒有了自信,到底要怎麼辦?   你好。
  • 失眠的人:如此臉盲,卻如此自信|科學60秒
    「人們常常意識不到自己的(認臉能力)竟如此糟糕。」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的認知心理學家大衛·懷特(David White)說。他甚至還測試過澳大利亞護照中心工作人員的認臉能力。「他們的表現並不比一群未經訓練的大學生好。」在他的研究中,懷特和同事調查了睡眠不足(每晚睡眠時長不足6個半小時)對面部識別的影響。
  • 利他主義是慈善行為背後的「黃金定律」
    在市民社會傳統悠久的國家,「利他主義」可能是一種常識甚至義務,但顯然我們離這一境界還相去甚遠。普羅米修斯欲用其器,必先曉其理。當我們論及慈善時,不應該忽視其背後作為驅動力的利他主義精神。我們必須明白,利他主義精神不是一種靠歌功頌德堆砌出來的廉價行為模式,其本質,是高貴的精神和義務感。簡單地說,我們常說的「推己及人」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利他主義的體現。
  • 天天強迫人正能量,你聽過能量守恆定律嗎?
    最近剛好去重慶看望好朋友,在為重慶IFS拍攝「KEEP SMILING 盡享燦爛」短片的時候,也正好閒聊談起這件事,我們這個時代到底需要怎樣的「正能量」呢?想找的對自己有益的正能量,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正能量。那些毫無緣由和支撐而來的正能量,反倒是我們要小心的。
  • 魚臺人的口頭禪:平翹舌不分,聽起來常常會讓人忍俊不住!
    笑是容易傳染的,弄得我們那一組都忍不住一個勁兒地笑,明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不該嘲笑別人,而且就算換了自己,也未必有人家十分之一的能力與魅力,可還是控制不了。    記得初中時,學過《分馬》之後,我有一個同學就學會了一句口頭禪:哪能呢。害得我給她糾正了一個學期才改過來。另一個同學喜歡說:恁個死憨熊,我日你奶奶。
  • 一人犯錯全樓停水三月,又搞「連坐」?
    一人犯錯,全樓停水?這還是按村規民約來的?我就搞不明白了,這個村的村民到底有多傻,才搞出這樣一個互相監視的村規民約來?還是村委會搞出了這麼個東西,村民們「被同意」?都2020年了,「連坐」法又死灰復燃了?還是說,壓根就沒離開過?
  • 錯覺照瘋傳…「狗派VS人派」網狂吵,答案曝心理狀態!
    (圖/翻攝自推特)社群媒體近來瘋傳一張神奇的視覺錯覺圖,將網友分成人派與狗派,掀起熱烈討論。英國環境心理學家兼健康顧問錢伯斯(Lee Chambers)透露,面對這張圖片時,看到什麼可能反映人們真正的個性。許多人認為圖中是一名背著背包的男子,走進白雪覆蓋的樹林,但其他人看到的則是一隻可愛的黑色貴賓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