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月、賞月、吃月餅,
中秋夜的習俗幾乎都是圍繞著月亮來進行。
拜月,把自己的願望對著月神訴說,
希望得到月神的保佑。
中秋節,是太陰星君的誕辰(月神),
除了拜太陰星君
祈求護佑女性、祛病延壽之外,
也可拜月下老人,求得美好的姻緣。
我國古有「月老為媒」的說法,成年的男女,會悄悄在中秋節的圓月下虔誠祈禱,求月老為自己安排稱心如意的姻緣;已經成年還未成家的男女,則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祈求月老紅線早牽,讓自己早日擺脫單身的身份。
↗驪山老母宮月老殿
家有成年男女尚未婚配的父母,卻是光明正大地向月老述說自己的心願,希望子女早日婚配。月老就是道教專司姻緣的神明,通常祭拜月下老人,都是為了要求得好姻緣,或是想要解決感情上的問題。
唐代《續玄怪錄》載:韋固到宋城旅行,見一身系裝滿紅繩袋子的老人在月光下翻看書本,便好奇地問:「您在看什麼書?」答曰:「男女婚姻書」。再問:「紅繩作為何用?」笑曰:「拴男女雙方腳的,要兩人結為夫妻,白頭偕老。」
↗驪山老母宮月老殿
第二天,韋固跟隨老人去了集市,碰見一個盲婦懷抱一個三歲女孩走來。老人說:「這小女孩將來就是你的妻子」。韋固不信,命僕人殺死女孩以作驗證。僕人不忍,只刺傷了女孩的眉心。
十四年後,韋固與刺史王泰的掌上明珠結為連理,可惜眉心有道疤痕。韋固遺憾不解地問嶽父何故如此,王泰氣憤地說:「十四年前在宋城被狂徒所傷」。韋固驚心地想「難道是我僕人所為?」便追問「保姆可是一盲婦?」答曰:「正是,你如何得知?」韋固只好實話相告。
這就是「月老媒神牽紅線」的故事,男女結合由月下老人所系紅繩而定。
不同的人,拜月時候的心願也許不同,
但對幸福的期盼卻是大家共同的心願。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