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以來,我國遼寧、河南、江蘇、浙江、安徽、湖南等多個省份相繼發生非洲豬瘟疫情,我們大福建也未能倖免,給農業和經濟帶來了重大損失。
那麼問題來了
非洲豬瘟是什麼?
會不會傳染給人呢?
豬肉還能不能吃呢?
疾控君給你解答
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的家豬和各種野豬的一種急性動物傳染病。豬得病後常表現為全身出血、神經症狀和呼吸障礙等臨床症狀,具有高病死率、病程時間短的特點。非洲豬瘟病毒在高溫下無法存活,即烹飪加熱後(溫度達到55℃持續30分鐘或者60℃持續10分鐘)可以殺滅病毒。另外,大部分脂溶劑和消毒劑也可以將其破壞。
不會!非洲豬瘟不是人獸共患病,豬是非洲豬瘟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除家豬和野豬外,其他動物一般不感染該病毒。雖然對豬有致命危險,但對人卻沒有危害,屬於典型的傳豬不傳人型病毒。所以說廣大市民完全無需恐慌。
可以。經過正規渠道購買的豬肉及其製品都是經過檢疫的,大家可以放心食用。但是一定要煮熟煮透,這樣可以預防其他疾病。
那麼
哪些對人類致病的傳染病與豬有關呢
我們又該如何預防呢
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與豬有關的人獸共患病吧
鉤端螺旋體病由致病性鉤端螺旋體引起的一種急性、全身性、感染性疾病,幾乎全世界各地都有此病的存在或流行。鉤體病的主要傳染源是鼠類和豬,其他動物如牛、羊、狗、雞、鴨、鵝、貓等,均有可能成為傳染源。
鉤體病主要流行於6-10月。每年的6月,我國許多地區會進入雨季,容易遭受洪水的侵害。洪水泛濫造成動物的糞尿橫溢,隨著大水流動,造成環境汙染。若當地的野鼠和家豬等動物攜帶有鉤端螺旋體,水體就會被鉤端螺旋體汙染,進而引起該病流行。
人們接觸疫水後,水中的鉤端螺旋體即可經人體黏膜或皮膚傷口進入體內,引發鉤體病。
預防措施
1、儘量避免或減少與雨水接觸的機會。在城市,趟水後要儘快用清水衝洗;在農村,應選擇流速較快、上遊無汙染源、周圍雜草較少、日照時間較長的地方進行洗衣、洗澡;不要讓小孩到水中玩耍,不喝生水。
2、提高人群免疫力。鉤體病流行地區的人群和參加抗洪救災的人員可以進行鉤體疫苗的預防接種。接種後1個月左右可以產生免疫力,可維持1年左右。沒有疫苗的地區需要下水者,可注射青黴素進行防治。
3、及時滅鼠,並對豬進行圈養管理。
豬是乙腦病毒最重要的儲存宿主和傳染源,豬崽感染乙腦病毒後常有腦水腫或頭蓋骨異常肥厚、腦萎縮變化,母豬則以流產、死胎為特徵。
病毒通過蚊蟲叮咬傳播給人類,臨床表現以高熱、驚厥、意識障礙、呼吸衰竭和腦膜刺激徵為特徵。發病多見於10歲以下兒童,嬰兒可從母體獲得抗體而具有保護作用。
豬肉絛蟲病是由於生食或半生食含有豬肉絛蟲囊尾蚴的病豬肉而引起的疾病。
預防措施
1、不吃未煮熟的蔬菜、豬肉。
2、切生食和熟食的砧板要分開。
3、購買正規渠道來源的豬肉。
4、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要洗手。
此外,豬還會引起人類感染豬鏈球菌病、戊型肝炎、布病、炭疽和豬流感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