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買不僅是印度最大的金融中心,而且還有著一個亞洲最大、在世界上也很有名的貧民窟:達拉維貧民窟。
2008年的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靈感就是來源於此。達拉維貧民區裡居住著將近100萬人口,房屋擁擠,衛生狀況惡劣。約100萬人居住在面積240公頃的貧民區裡。貧民區裡約1%的住戶擁有屬於自家的廁所。
遊客到印度旅遊,都會慕名感受孟買獨特的繁華景象,但是在很多高樓大廈下面,數不清的貧民窟,穿插其中。
印度曾經存在一種更為等級森嚴的制度:種姓制度。它是一種以血統論為基礎的社會體系,又稱賤籍制度。居住在貧民窟的基本上都是印度的「賤民」階層,又稱「不可接觸者」。貧民窟還是孟買最大的廢品處理場。大部分勞工每日工作12小時,日均收入不到1美金,周末也不休息,自己還要管吃。
有西方媒體報導說,印度貧民窟是連狗也不願意待的地方。流浪狗寧可在街頭溜達,也不願到貧民窟裡轉悠。
2006年雨季,在孟買的貧民窟,有很多人在睡夢中被洪水衝到陰溝裡喪生。另外,貧民窟還是滋生各種社會問題的場所,如強姦、吸毒、偷盜等。
坦率地說,這裡的居所哪能算是房子,它們是暗天無日的窩棚,人均居住面積只有2-3平米,平均1400多人一個廁所,蒼蠅亂飛,老鼠亂串,各種傳染病頻發。
貧民窟很多人家就是一個窩棚,一根木頭支起房頂,底下就是簡易的床,這就是一個家,除了睡覺其他都在路邊解決。
印度政府規定貧民窟棚屋居住者佔有土地時間超過30年則擁有這塊土地的所有權,今後誰想使用這片土地,居住者有法律權利要求補償。
早期的居住者佔有了當初的中心城區,政府沒有更多的財政去補償佔有者,在這裡可沒有強拆或者暴力執法。
貧民窟可以分為兩大類--"希望的貧民窟"和"絕望的貧民窟"。第一類指有上升勢頭的居住區,大體上房子都較新,通常還是自建的。
這類貧民窟在2013年進行了改造和修護。第二類指"走下坡路"的社區,環境狀況和服務水平都似乎不可避免地惡化。
儘管貧民窟內生活條件極差,卻位於孟買的市中心,周圍商品房價早已超過每平方人民幣十萬元。只要一拆遷,這裡的居民都將成為百萬富翁,土地收購非常困難,即使有一小塊地方的居民不同意,開發商與政府也不敢強拆,據說有釘子戶給自家的簡陋棚屋開出了五十萬英鎊的天價。
作為對比,南孟買繁華的燈光離達拉維貧民區只有幾英裡。寶萊塢的明星們和富人們就居住在海邊昂貴的住宅區裡。
雖然貧困,但是達拉維貧民區從來不缺乏活力。這是貧民區裡一家銷售蔬菜和雜貨的商店。這家工廠回收印度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錫罐。
一名男子背著一大袋回收塑料穿行在達拉維的大街上。分揀和烘乾塑料這種工作每月的收入約58英鎊,熟練工每月的收入約147英鎊。這些人每天要工作12小時,每周要工作六到七天。
除了小型工廠帶來的活力,達拉維貧民區仍然免不了像其他貧民區一樣到處都堆滿了垃圾。
居住在達拉維貧民區的小孩。
儘管孟買的大街上到處都能看到乞丐,但是在貧民窟裡缺很少見到他們的蹤影,因為這裡的人都有一種樂觀進取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