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是從正反兩方面來說明同一個問題,也就是說,正氣強就不易得病,正氣弱就容易得病,在這裡「正氣」是起決定作用的。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幹」,人體臟腑功能正常,正氣旺盛,氣血充盈流暢,衛外固密,外邪難以入侵,內邪難於產生,就不會發生疾病。
《素問·評熱病論》說:「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靈樞·口問》說:「故邪之所在,皆為不足。」《靈樞·百病始生》也說:「此必因虛邪之風,與其身形,兩虛相得,乃客其形。」所以說,正氣不足是疾病發生的內在根據。
如果一個人身體內在的「正氣內存」且很強大,則心態比較平和,狀態很好,人在這種狀態下,體質不會受外界的「邪氣」侵襲,那麼外在的風寒暑溼、六淫之氣就無法透過衛氣的保護進入體內,體內的五臟六腑在這股「正氣」的保護之下,各自按照自己的和功能完成自己職責,身體自然不會得病。即使是體內的致病菌,也可以和它和平共處,但最終受到正氣的影響自動退出。
從橫骨分布的位置上看,處於人體的中部,上肢的下端,是個短小的一塊骨頭,由於橫骨周圍通過多條神經、血管、韌帶,以及十條經絡,而且男女生殖器都在橫骨下居住,這就證明了橫骨,是人體承上啟下的重要樞紐。
因此,它可治療很多疾病,如,陰部痛,少腹痛,遺精,陽痿,遺尿,小便不通,疝氣,尿道炎,膀胱炎,睪丸炎,附件炎,尿瀦留,盆腔炎,子宮內膜炎等病症,同時對於男、女兩性疾病,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古人告訴我們,人體的各種疾病的產生,都是氣血不調造成的,氣滯血淤和氣血虧虛,是疾病產生的主要原因。要想百病不生就必須調理好氣血,氣血淤時要通,氣血虛時要補。掌握好這個"通補"的原則,不斷補充正氣,你就掌握了健康的真諦。
橫骨,它的生理功能,檢查部位,治療範圍等等諸多內容,還有待於臨床上進一步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