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寶冢歌舞劇團是一支全部由未婚女性組成的歌舞劇團,演出方式獨特,舞臺布景華麗,在日本與海外都廣受歡迎。劇團成員全部畢業於日本兵庫縣的寶冢音樂學校。這所學校學制2年,每年只固定招收40名學生。由於劇團人氣很高,所以學校報考人數眾多錄取率極低,甚至有「東有東大(東京大學),西有寶冢」的說法。
寶冢音樂學校一直實行的是高年級學生指導低年級學生的培養方式,並保留著一些不成文的傳統規定。例如,低年級學生要向可能有高年級學生在乘坐的電車行禮。由於這些不成文的規定給低年級學生造成了過重的負擔,寶冢音樂學校正在重新評估、逐步修改傳統的培養方式。
日本寶冢歌舞劇團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寶冢音樂學校傳統的培養方式中,給學生帶來負擔的主要有以下這些規定。
- 高年級學生選擇一名低年級學生,進行為期一年的一對一指導;
- 高年級學生過分要求低年級學生,將生活記錄和衛生打掃情況寫在筆記本上並提交;
- 低年級學生要向可能有高年級學生乘坐的阪急電車行禮;
- 在高年級學生的面前,低年級學生要做出「低年級學生應有的表情」,即皺眉和嘴角向下。
以上這些均是寶冢音樂學校 「不成文」的規定,學校裡也沒有一般學校的校規這樣成文的規定。校方解釋說,「學校以培養寶冢歌舞劇團的演員為唯一目標。在學校的兩年是用來訓練的,『作為演員的思想準備』高於一切。這不是學校告訴學生這樣做或那樣做就能培養出來的,是由高年級學生傳達給低年級學生的。」
而寶冢音樂學校這樣「不成文」的傳統培養方式確實帶來了一些問題。學校多年前就調查發現,一些低年級學生被高年級學生要求提交的東西太多,造成低年級學生負擔重,出現了身體不適的情況。也有曾經的劇團成員透露,在學校時發生過高年級學生欺凌低年級學生的事情。
寶冢音樂學校的學生
面對傳統培養方式帶來的問題,學校也做出了一些改變。從去年4月開始,一對一指導就變成了十多人一組的團體指導,還安排了輔導員和學生談話。校方表示,會在這幾年內重新評估、逐步修改傳統的培養方式。「社會對權力騷擾、等級關係的看法正在發生變化,我們會在尊重學校傳統的同時,與時俱進、不斷改進。」
對於寶冢音樂學校對傳統培養方式的改進,不少網友表示了支持。
無用的不良傳統應該多多廢除。不成文規定的內容也太過荒唐可笑了。
不僅在寶冢,其它被叫做『傳統』、『習俗』、『規矩』的不合理的東西也應該不斷被消除。強迫後輩一味服從是不對的,這也是日本生產力如此低下的原因之一。
但也有網友認為,寶冢沒有必要改變自己的傳統與特色。
不合時宜?(寶冢音樂學校的學生)是在知道了這是一所具有特色教育和文化的學校之後,才下定決心入學的吧?(寶冢音樂學校的學生)與普通大眾活在不同的次元裡,所以不需要貼近大眾文化。
對於培養方式的改變是否會使寶冢喪失傳統和特色的問題,校方表示「培養劇團演員的目標是不會變的。因為歌舞劇是團隊表演,所以不會完全消除團隊合作、服從上級這樣的方針。但是,考慮到時代的變化,我們會繼續進行改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