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一條做設計的狗(微信號:DogLoveDesign)
作者: 俗人
本文已獲得授權
紐約MoMA,
正在上映一場日本建築模型大片
前段時間被紐約小夥伴的微信圖片各種各種刷屏,看到各種來自移動豐胸,沒到合適,細則李偉,疼本庄潔,時尚春夜,平添黃酒等人的建築模型。。。
等等,這臺電腦的智能拼音好難用。。。
抱歉,是伊東豐雄,妹島和世,西澤立衛、藤本壯介、石上純也,平田晃久。
這是一場由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策劃展出的名為「日本群星:伊東豐雄和SANAA建築事務所及其後輩」的展覽,通過呈現從伊東豐雄巔峰之作「日本仙臺傳媒中心」到SANAA建築事務所設計的「21世紀當代藝術博物館」等重要案例的模型、設計手稿以及40多個建築設計的圖像,探索2000年以來的日本建築設計。
展出日期3月13日到7月4日,在紐約的小夥伴們抓緊啦。
作為世界建築界的一支重要力量,日本建築師在20世紀50年代以來逐漸獲得了西方社會和建築界的認可和尊崇。這一點從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的日本建築師數量就可以看出。自1979年普利茲克建築獎創立至今,日本共有六人獲此殊榮,僅次於美國。在獲獎普利茲克的日本建築師中,伊東豐雄(Toyo Ito)和SANAA建築事務所(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兩位建築師創辦的事務所)對日本新一代建築師的影響最為深遠。從本次模型展的建築師選擇可以看出,這六位建築師的設計理念確有明顯的統一性與傳承性。
作為日本建築師的非死忠粉,有機會親眼看一看大師的模型們仍然是一件不可錯過的事。走起!
展覽首頁,主題「A Japanese Constellation」。Constellation有「星座」和「一群傑出人才」的雙關含義,而展覽首頁同時表達了這兩重含義,用星座連線的方式串起這一群傑出建築師。
展覽主要內容為模型,配以部分手繪概念草圖和線圖等。日本現代建築的「白」,「輕」和「模糊」,簡單總結為「悶騷」的特徵同樣體現在展牆的設計上。除了懸掛模型和圖紙的實體展牆之外,部分空間通過兩層薄紗分隔,而圖片就直接投射在薄紗上。薄紗兩邊的圖片還會不時重疊,雖然影響讀圖,但也許這種模糊不清的感受正是策展人想要表達的吧。。。
聯想到毛玻璃浴室隔牆。。。
天哪我想到哪兒去了。。。
高能警惕!
以下一大波模型照片襲來!
▼
01/ Minna no Mori Gifu Media Cosmos, Toyo Ito
現代東方圖書館,伊東豐雄以下為建成照片:
洋蔥頭的採光井建築造型從模型貫徹始終,成為項目最大的亮點。
建築主體的造型就沒什麼了。。。形體到細部都很平實。
我可以吐槽下玻璃幕牆嗎?
02/ National Taichung Theater, Toyo Ito
臺中國家歌劇院
以下為建成照片:
在實際建造時,去材料化的設計理念並不太成功。至少從室外來看,方形的玻璃幕牆分割和整片的實牆面實在缺乏亮點。
相比較最後的建成效果,模型真是有意思的多。
老師以前講過什麼來著?一個精彩的建築需要多維度的細節。
好吧這是我瞎扯的。。。
建造過程的照片很酷哎。。。
求用鋼量信息。。。。
03/Natiaonal Taiwan University, College of Social Sciences,
Toyo Ito
臺灣國立大學,社會科學學院,伊東豐雄
以下為建成照片:
天窗不少,我很想知道這個房子漏水不。。。。
不過再怎麼樣也應該比深圳機場好多了。
遙望瀑布掛前川!
04/ ZA-Koenji Public Theater, Toyo Ito
ZA-Koenji公共劇院,伊東豐雄
以下為建成照片:
用幾個圓錐切削出來的屋頂形狀。
小洞洞的元素貫穿內外。採光和照明。地面投光真的很美啊。。。
05/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Art Museum and Pacific Film Archive,
Toyo Ito
伯克利大學藝術博物館和太平洋電影檔案館,伊東豐雄
未建成
未建成。為啥我沒有惋惜的感覺?
06/ Tama Art University Library,Toyo Ito
多摩藝術大學圖書館,伊東豐雄
以下為建成照片:
我最喜歡的伊東作品之一,不只是因為拱結構的使用在這裡被賦予了結構,空間分割和立面造型的多重意義。
還因為和其他很「作」的建築相比,建築本身承載的功能並未受到什麼影響,而且採光很好啊。。。
07/ Sendai Media Center, Toyo Ito
仙臺媒體中心,伊東豐雄
以下為建成照片:
剛上大學那會兒覺得巨牛的一個房子。。。
後來得知在大地震中這個房子居然沒有倒,崇敬之情加倍。
08/ Tod's Omotesendo Building, Toyo Ito
澀谷Tod's表參道大廈
以下為建成照片:
大樹!
09/ 21st Century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SANNA
21世紀金澤現代美術館,SANNA
以下為建成照片:
極致性冷淡。
10/ Zollverein 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Design,
SANNA
礦業聯盟管理設計學校,SANNA
以下為建成照片:
這個立面看起來好做吧?天花好乾淨對吧?
你不知道建築師為了把管線,採暖這些藏起來費了多少功夫。。。
11/ Rolex Learning Center, SANNA
勞力士學習中心,SANNA
以下為建成照片:
日本建築師真的是把混凝土的結構性能發掘到令人髮指的地步。
學習中心:「這幫人在我這兒就沒好好學習,一天到晚上上下下玩滑板。。。」
12/ Grace Farms, SANNA
「河流」新藝術社區中心,SANNA
以下為建成照片:
跟著地形流淌的建築。。。
好想去看。。。
13/ Musashino Art University, Museum and Library,
Sou Fujimoto
武藏野藝術大學圖書館,藤本壯介
以下為建成照片:
「書架的排列是有規律可循的,這樣才能找到特定的書籍。即便到了谷歌時代,在圖書館裡尋找一本書也需要根據書籍的排列秩序才能找到。書架的排列分為輻射和旋轉兩種,要麼分列兩端,要麼垂直分布。因此人們很難記住確切的方位,每次都要進行探索,增加了趣味性。 」
你不心虛嗎?
14/ Beton Hala Waterfront Center, Sou Fujimoto
Beton Hala濱水中心,藤本壯介
未建成
「媽媽快看,飄起來的高速公路哎!」
「傻孩子,明明有柱子的。。。」
「哪裡有?」
「傻孩子,你沒看到亞克力做的透明柱子嗎?」
「亞克力可以做柱子嗎?」
「傻孩子,當然不行了。。。」
15/ Kanagaw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KAIT Café,
Junya Ishigami
神奈川工科大學KAIT餐廳,石上純也
未建成
用一整張鋼板做成建築的屋頂,任由它隨著溫度的變化而熱脹冷縮。
與其說這是一個建築實踐,不如說這是一次材料力學的結構實驗。
16/ Restaurant and House, Junya Ishigami
餐廳及住宅,石上純也
未建成
整個建築的施工過程就是一次澆注的過程。只不過模板不是搭建出來的,而是在土地中挖出來的;澆注之後的拆模過程被第二次的挖掘代替。正形與負形,兩次概念的反轉。
很期待建成!
17/ Serpentine Gallery Pavillion, Sou Fujimoto
蛇形畫廊,藤本壯介
以下為建成照片:
我是來自故鄉的一朵雲。。。
看完整場模型展,最直接的感受就是
。
。
。
除了施工起來非常非常難。。。
模型和建築對於這些建築師並沒什麼區別!
建築"去材料化"的意思,簡單來說就是
"建築就是一個大號的模型,模型就是一個小號的建築"?
傲嬌的分割線
快逛完整個展覽的時候,一群小朋友的歡笑聲引起了我的注意力。這些孩子平均不到10歲,是跟著父母來參加MoMA開展的architeture Class的。MoMA的導覽員帶著他們觀看每一個模型,讓他們自己總結這些房子和平時生活中的房子有些什麼不同點。
看得出來這些孩子們都非常感興趣,提出了各種有意思的問題,有一個孩子對比模型和照片,說出了「這個房子和模型長得一模一樣」,然後導覽員適時告訴他們「去材料化是日本當代建築的一個重要特徵」。不到十歲的孩子,就這樣學會了我們在大學裡學的內容,這實在太奇妙了。
那麼問題來了——作為一個建築師,
你會願意自己的孩子走上和你一樣的不歸路嗎?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