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計委官網近日發布徵求意見函,稱擬批准金箔為食品添加劑新品種。函件中顯示,允許金箔作為食品添加劑的產品僅為白酒,最大使用量為每公斤0.02克。至於為什麼要添加金箔、有沒有經過安全評估,函件中隻字未提。
因為民間「吞金自殺」的傳說甚廣,所以很多人對「白酒加金箔」的安全性存疑,不過網上已經有多位專家解疑釋惑。純金無毒無味,也不會被人體所吸收,吃進去的是金,排出來的還是金,除非那金塊太大,劃破腸道。所以這種「金箔酒」,除非喝到非常過量,金本身不會對人體造成太大傷害,其危害程度可能還不如酒精。
而據營養與食品安全碩士阮光鋒的一篇文章介紹,對於將金屬金作為食品添加劑,國際上已有權威安全評估;歐盟2013年最新的標準也顯示,金屬金可用於一些糖果、巧克力的塗層,也可以用於一些酒類,主要用途是作為色素使用。但從營養學的角度看,金不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
看起來「白酒加金箔」既沒太大安全隱患,還能與國際接軌,沒啥值得大驚小怪的。不過令人好奇的倒是,如果金箔用於白酒中是安全的,為什麼不能添加到別的食品中,而成了白酒的「獨家秘方」?這就難怪大家懷疑,是不是有白酒企業在後臺運作。
現在已經有人翻出「舊帳」,早在2001年,衛生部已對江蘇衛生廳「金箔酒」的衛生監督問題進行批覆,禁止將金箔加入食品中。但2014年媒體還有報導,南京有知名企業銷售生產「金箔酒」,宣稱可以鎮驚、安神、養顏。也就是說,市面上「金箔酒」已非法存在多年,如果經過這一次的批准,誰能獲利最大不言而喻。
按《食品安全法》,食品添加劑允許使用的前提,應當在技術上確有必要且經過風險評估證明安全可靠。有關部門擬批准金箔添加於白酒的,有必要向公眾解釋下,金箔為什麼「確有必要」添加於白酒、安全評估是怎麼做的;這一徵求意見函的出臺,是因為有哪家白酒企業申請還是別的什麼原因?
從白酒企業的角度看,白酒裡添加金箔的確是「無害地滿足消費者面子」的妙招,如果再輔以一些似是而非的養生學說,會成為具有營銷價值的新賣點。從江蘇一些地方之前的案例來看,儘管成本很低的金箔一加,白酒的身價立馬提升。
所以白酒裡添加金箔,除了純粹安全論證之外,要不要考慮更多因素,值得做深入的公共討論。有關部門既然徵求意見,還是多做背景說明、徵個明白為好。
□敬一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