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光知道吃月餅看月亮有蝦米意思捏?來來來,快跟小遊看看各地都有哪些好玩的風俗吧!
廣西:罵中秋
在北緯22度的美麗廣西壯族地區,有一個非常怪的中秋習俗,叫做「罵中秋」。
相傳古代有位美麗的姑娘,不喜歡虛假的甜言蜜語,偏偏喜歡尖刻辛辣的罵語。有個青年人在中秋之夜,當眾痛罵偷了姑娘甘蔗的人,而被姑娘愛上。姑娘嫁給了他。
從此,當地形成一種青年人以惡作劇引人發罵的風俗。他們三五成群,乘老人中秋賞月之際,用反鎖大門、搬走石磨、拔掉菜秧、抖落果實等小小的惡作劇,以引起主人痛罵。而惡作劇者往往還要挑選善於罵人的人家,進行挑釁活動。
當地風俗認為中秋之夜被罵得越多,就越長壽。因而形成一個不是以歡歌曼舞,而是以罵不絕耳為主要內容的奇特節日情景。
粵閩地區:燒塔
燒塔,部分地方又稱之為燒塔仔,是南方諸如廣東、福建、江西等地農村在過中秋節時開展的一項民俗活動。燒的塔高1-3米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還要用磚塊砌成,約佔塔高的四分之一,然後再用瓦片疊砌而成,頂端留一個塔口,供投放燃料用。
中秋晚上,人們便點火燒塔,燃料有木、竹、穀殼等,火旺時潑松香粉,引焰助威,極為壯觀。
此外還有賽燒塔的習俗,誰把瓦塔燒得全座紅透則勝,勝者由主持人發給彩旗、獎金或獎品。據傳燒塔的由來是元朝末年,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治者,於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
南京: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
江南一帶的民間在中秋節人習俗也是多種多樣。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
酒後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後採摘,用糖及酸梅醃製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為桌上佳餚。
臺灣:聽香
聽香是古代流傳在臺灣地區的中秋習俗。
古時想得到佳偶的少女,先在家中神明前燒香祭拜,訴說心事,祈求神明指示聽香的方向,然後依指示方向在路上無意間或偷聽到的第一句話,牢記在心,回家再擲茭,判斷來解釋所占卜事情的吉兇。
例如卜佔終身大事,而聽到的話是吃甜餅或花開、月圓,就表示吉兆,喜事近了。
此外,未婚少女也有在中秋夜偷別人菜園中的蔬菜或蔥的習俗,若是成功就表示她將得到美好的愛情。
湖南侗鄉:偷月亮菜
湖南侗鄉的中秋之夜,流行著一種有趣的偷月亮菜風俗。
相傳古時候,中秋晚上,月宮裡的仙女要降臨下界,她們把甘露灑遍人間。仙女的甘露是無私的,因此,人們這一夜可以共同享受灑有甘露的瓜果蔬菜。
中秋之夜,侗家姑娘打著花傘,選取自己心愛後生的園圃,去採摘瓜菜,而不會被人看成是偷盜。如果能摘到一個並蒂的瓜果,這表示她們能有幸福的愛情。因此,成雙生長的豆角便成了她們採摘的對象。
小夥子也有偷月亮菜的習俗,因為他們也希望月宮仙女賜給他們幸福。不過,他們只能在野地裡煮了吃,不能帶回家去。
寶雞旅遊功能介紹:
為遊客提供寶雞旅遊服務信息,為企業打造旅遊宣傳平臺,為關注寶雞的朋友提供交流渠道,為寶雞塑造良好旅遊形象。
免責聲明:
本文由寶雞旅遊編輯整理於網絡,以供分享,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如有侵犯您的權力,請您告訴我們,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
我們的微信號:baoj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