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媒體11月3號消息,根據臺灣食藥署統計,今年截至10月止,臺灣自大陸進口的大閘蟹約196噸,其中共有40噸大閘蟹戴奧辛(dioxin, 又名二噁英)含量超標,不合格比率達2成。臺灣於去年10月才開始逐批檢驗,累積至今已有47.8噸的大閘蟹戴奧辛超標,驗出不合格的養殖場地區包括湖南、江西、浙江及安徽等,食藥署表示,未來不排除暫時拒絕這些養殖場的大閘蟹進口。
去年香港驗出自大陸進口的大閘蟹二噁英超標(點擊回顧新聞),臺灣即跟進,並於去年10月開始逐批檢驗,共發現2起二噁英超標案例,均由湖南引進,其中3.114噸的大閘蟹驗出4.1pg/g的二噁英、4.455噸的大閘蟹則驗出12.1 pg/g的二噁英與多氯聯苯。因相關業者未違反具結先行放行規定,食藥署因而未對外公布。
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科長廖姿婷表示,因二噁英大閘蟹經評估為產地問題,目前大陸合法養殖場共31家,其中驗出不合格的大閘蟹養殖地區為湖南、江西、浙江及安徽,不排除暫時拒絕這些養殖場的大閘蟹的進口。另外,為避免類似事件發生,除依規定嚴辦不肖業者外,食藥署也將以突擊檢查的方式,避免二噁英蟹流入市場。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二噁英的來源以工業汙染為主,有世紀之毒之稱,其由419種化合物所組成,其中最毒的化合物為2,3,7,8-tetrachlorodibenzo dioxin(TCDD)。藉由食物鏈進入生物體內,並累積於脂肪組織、內臟器官或大型魚、貝類體內。
顏宗海進一步指出,短時間大劑量的二噁英攝入,將影響肝臟功能,並引起皮膚病變。長時間低劑量的攝入,則會影響免疫能力,提高罹癌的風險。若孕婦不小心攝入,胎兒流產、畸形的機率也會提高。
因二噁英沒有解毒劑,一旦攝入,需耗時7年才能減少一半。顏宗海建議民眾,避免食用肥肉、皮、內臟、貝類等容易累積二噁英的食物,另多補充高纖蔬果,以利毒素排出體外。
相關連結
人類會透過食物、食水、空氣和皮膚接觸等途徑攝入二噁英和二噁英樣多氯聯苯,其中食物是最主要的來源,佔九成以上的比例。二噁英和二噁英洋多氯聯苯會在肉類、家禽或海產的脂肪組織積聚,因此動物的壽命較長,脂肪組織積聚的二噁英和二噁英洋多氯聯苯可能較多。脂肪含量較高的食物,如肉類、奶類製品、蛋和魚等動物源性食物的二噁英和二噁英洋多氯聯苯含量通常較高,是人類攝入二噁英和二噁英樣多氯聯苯的主要膳食來源 。
參考資料
中時電子報:大陸含戴奧辛大閘蟹 達2成
來源 | 健康時報
做最有良知的環境自媒體傳播平臺
hongwuNGO
聲明:文章來源網絡,本號對轉載、分享、陳述、觀點保持中立,目的僅在於傳遞更多消息,版權歸原作者。有版權方面不當之處,歡迎回消息告知刪稿事宜,本號將儘快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