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團圓日,他們給特殊的家人手寫了一封特殊的信……

2021-02-10 浙江政協同心苑

  每逢佳節倍思親。遐齡薈居家養老機構的老人們很多無法在這一天團聚,只能留在養老機構過節。雖然口頭不說,但細心的郭昱辰總能感覺到老人們心裡那份失落。

  「沒有血緣關係的老人們常親切地稱我們為孩子,我們的工作離不開他們的理解和配合,我們早已結下了親人般的感情,總想為他們多做點什麼。」她早早地開始醞釀策劃,希望通過一些小小的舉動,讓老人們感受到節日氛圍,感受到養老機構如同家裡般溫馨,養老機構的工作人員如同家人般溫暖。於是,她在員工中發起了手寫家書的活動,在今天中秋這個特殊的日子,將一封封飽含真情的手寫信,送給特殊的家人。

  「相識是一場緣分,很慶幸有機會認識您,為您提供服務,也很感謝您一直以來對我們的信任與支持。在遐齡薈這個大家庭裡,我們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

  「今年春節您因為疫情未能及時回來,在遐齡薈開院那天看到我們流下了激動的淚水,連聲說:『我早就想回來了』,這短短一句話讓我們很多同事感動得淚目。」

  「最美不過夕陽紅,這裡充滿著太多有趣的靈魂。我會時刻牢記『為天下兒女盡孝』的使命,全心全力守護您的安康,請您的家人們放心。值此中秋佳節,祝您身體健康,笑口常開,福氣自來!」

  ……

滑動查看更多信件內容

  紙短情長,這一封封特殊的家書表達的是感謝 、感恩、感動,字裡行間充滿了日日交往中濃厚的感情。

  40餘封真情實意的書信送到老人手中時,老人們又驚喜又覺得自然。驚喜的是,他們沒想到沒有家人在旁卻能收到這麼感動人心的書信,自然的是在平常日子裡,早已和遐齡薈的工作人員相處成了一家人。

  「小呂平時對我們很好,就像我們的女兒一樣,這個中秋特地還給我們寫了信,知道我看不清,剛才又念給我聽,我真的蠻感動的!」

  「感謝你們,每年中秋都送月餅給我,今年還送了信,我毛開心的勒!」99歲的阿婆笑得合不攏嘴,過節的冷清寂寞也一掃而空。

收到家書的老人們

臉上都不由自主露出了笑容

有的拿起放大鏡仔細閱讀

  「沒想到我們一個小小的舉動,卻能讓老人們這麼開心快樂!這些家書讓我們之間的距離更近了,也讓這個中秋節多了一份家的溫暖!」郭昱辰說,每一個遐齡薈的老人,都是自己的長輩與親人,她和團隊每個成員,將更加用心用情,把遐齡薈打造成老人的健康快樂之家。

相關焦點

  • 易縣82歲老人的一封特殊請求信......
    7月14日我們收到了一封特殊的請求信,這封信是誰寫的?究竟為什麼要寫這封信呢?這還要從2014年說起。王玉文老人,今年已經82歲高齡,十分感激向他們伸出援手的好心人,尤其感激丁少華、柴愛靜兩位天使,老人深感自己無以為報,特向我們寄來感謝信,希望我們將兩位天使的善舉告訴更多的人,同時向他們表達老人的感激之情!
  • 故鄉遠在天邊,家人近在眼前: 網際網路讓特殊時期的團圓變成現實
    與千千萬萬個家庭一樣,在這個眾志成城共同抗疫的特殊時段,我們選擇了在微信視頻通話裡一起邁向新的一年。打開微信,參與視頻,三三兩兩散落在各地的家人,陸陸續續出現在方寸屏幕上,陌生的背景裡卻是一張張熟悉的面孔。屏幕這邊,母親興奮的向大家展示這邊每一個人的模樣,屏幕那邊,表哥抓著小外甥的小肉手衝鏡頭打著招呼,舅舅直播著他們一家打麻將的戰況,爺爺奶奶的嘴角快要咧到耳根……你那邊嘈嘈雜雜,我這裡吵吵鬧鬧,一瞬間,仿佛一大家子人都還圍坐在不大的客廳裡,嗑著瓜子,看著春晚,閒話家常,一如從前。
  • 中秋月圓人團圓
    昨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昨晚,不少市民邀上三兩好友知己歡聚,望月懷遠,對月暢談暢飲,共慶中秋佳節。在揭東區的一處庭院,桌子上擺了月餅、柚子,主人鄭敬勇正在衝茶招待他的親朋好友。      市民 鄭敬勇:中秋是我們一年潮汕傳統節日,大家親朋好友都從外面回來,相聚一下,談下心,喝喝茶、吃下月餅,欣賞月
  • 你敢信嗎?今年國慶節竟這麼特殊!而且假期還有變!還不知道就晚了!
    但你肯定還不知道的是,今年的國慶和中秋節,非常的特殊和罕見,特殊到咱們大多數知青網的朋友們,就只有這一次機會能過了。堪稱百年難遇!還不知道的就可惜了.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通知,2020年國慶節、中秋節放假安排出爐啦!10月1日(星期四)至8日(星期四)放假調休。
  • 特殊寒假作業!高校倡導學生為長輩發紅包
    圖為黃璽道將「反轉紅包」送給母親。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朱宇璇 提供該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大一學生黃璽道給母親送上了88元的「反轉紅包」。原來,黃璽道的母親是一名電工,常年工作非常辛苦。黃璽道認為,與母親每日的工作相比,自己打工的累不算什麼,他將之前打工兼職掙來的錢整理後發給了母親。
  • 中秋佳節
    在轄區所有居民的熱切期盼下,我終於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和大家見面啦!初次見面,請大家多多關照!我會在建國社區的公眾號和大家經常見面的,大家要記得給我點讚呀。          中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 「拜月亭」 「望月樓」等古蹟。
  • 雲團圓、路邊聚,看看他們的節
    2020年國慶恰逢中秋,也是武漢疫情常態化防控下的第一個長假。「雙節」期間,武漢將舉辦燈光秀、賽馬節等各類大型活動,為確保節假日期間武漢社會面大局穩定,武漢特警立足主職主業、主動擔當克難,加強社會面巡邏防控,全力確保長假期間全市治安大局平穩。
  • 月滿中秋 | 一封家書 見信如晤
    團圓我生在濱城,長在濱城。相較於在外地遊學的一眾思鄉的同學來說,我因和濱城保持著時刻的團圓而變得無比幸運。和大海的團圓,便是和濱城的團圓。海,真是上天賜予濱城人最好的禮物。小時候讀余光中的《鄉愁》,慶幸大海是摯友而非禁錮感情的枷鎖。大概,之所以鄉情的根基沒有被水泥森林所毀壞,是因為有這樣一片海的存在吧。我帶著這樣的想法去了大學。
  • 2018年,一封來自海洋人的特殊祝福!
    這是一封來自海洋的特殊祝福,請查收。
  • 中國郵政中秋祝福語獲獎名單
    @柴楠mo-玫瑰不可抗力好好珍惜對你好的人,弄丟了,上百度也找不回來,離開了,網際網路也聯繫不上…中秋佳節到了,祝福我所有的家人、朋友們節日快樂!幸福安康!有你們的陪伴最幸福!嘚啊大依汙宇@爸媽,第四個沒有陪伴你們的中秋了,雖然已經習慣和室友過中秋的生活,但是還是會想念你們,想到你們兩人在家過中秋,沒有我這個鬧騰鬼,每年都特別冷清吧。
  • 一場別開生面的中秋晚會
    月光透過稍顯厚重的雲層灑滿了整個操場,隨著一輪滿載相思和歡樂的大玉盤冉冉升起,9月24日晚,麗江市公安機關第十二期戰訓班中秋晚會在民警教育訓練基地拉開帷幕。在市局政治部和戰訓班管理教官的精心策劃組織和全體學員的共同努力下,一場精彩的、別開生面的中秋晚會,在陣陣掌聲中上演,給每位學員留下警營生涯裡意義深刻的記憶。
  • 首屆嶽家莊宗親中秋團圓聯歡會
    2017年10月4日,永泰嶽氏宗親迎來了又一盛況——首屆嶽家莊宗親中秋團圓聯歡會在白雲鄉嶺下村嶽家莊隆重舉行。
  • 她一年寫700封信,其中一封寫給了郵政
    近日#成都一女生專職幫人寫信#這位成都女生名叫聲靜去年2月一位在武漢抗疫的醫生找到她請她幫忙給紅十字會寫一封感謝信此後,來求信的人絡繹不絕到現在,她已經幫人寫了700多封信(大哥,1998年12月28日,北京)如今疫情阻隔真情可貴她希望能像當初哥哥鼓勵自己那樣用手寫的溫度帶給別人溫暖
  • 全民槍戰中秋團圓禮包怎麼領取 全民槍戰節日送豪禮
    現在在琵琶網參與活動,還能免費領取全民槍戰中秋團圓禮包哦。    【活動時間】  2015.09.23 09:00:00--2015.09.28 23:59:59  【活動獎勵】  中秋團圓禮包(WA200*2天、800經驗、1200金幣、500榮譽)
  • 【中秋國慶特刊】盛世又月圓,廣銘再奮進!
    家國雙節聚,人月兩團圓2020年1月21日,我們在熱鬧的年會中開啟了新年的篇章,每個人都摩拳擦掌,準備在新的一年裡大展宏圖
  • 春節·團圓
    當新婚第一年遇上疫情,我和丈夫決定響應國家號召「就地過年」,與家人來一場特殊的聚會——「雲團聚」。     丈夫是一名警察,除夕和大年初一將開啟值班模式,站好崗,守護一方平安。     願來年春節,我們能與家人在江西團聚。——民二庭 林曉暉       儀式感,能讓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讓某一天與其他日子別樣」。
  • 中秋團圓遊受阻 思兔寶異國他鄉「拔刀相助」
    以前過節都會窩在家裡休息,而現在人們會利用節日難得的假期與家人一起出國旅遊。這不,李芳就把中秋三天假期利用上了,全家一起到美國迪士尼樂園來了一場中秋團圓遊。然而,說好的愉悅假期剛剛開始就遭到了阻礙,得虧遇到了思兔寶的幫助。提起事情的原委,李芳一肚子委屈。全家醞釀這趟迪士尼出國遊已經很久了,剛好中秋節遇到全家假期都空出來了,很難得的可以實現。
  • 你造嗎,吳剛中秋節不砍樹
    中秋」。這中秋佳節,當然少不了我們最熟悉的月餅啦,月餅作為祭月的貢品,據說從唐朝一直食用至今。宋朝時,稱為「宮餅」在宮廷內流行,後傳至民間,因為它長的像月亮,因此成之為「小餅」和「團圓」,寓意著團圓和美好。
  • 【中秋節】太倉匯洪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祝您中秋快樂,闔家團圓!
    匯洪建材服務電話:400-879-7769點擊上方「匯洪建材」關注我們,每天有驚喜秋風送爽,丹桂飄香,值此中秋佳節,太倉匯洪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青庭攜公司全體員工對長期以來一直關心和支持匯洪的各界朋友們表示由衷的感謝,衷心祝福大家中秋快樂,月圓人圓事事圓!
  • 春節特刊 | 五湖四海湊成一桌,快來看看這頓特殊的警營「鄉愁」年夜飯
    快來看看這來自五湖四海的家鄉菜湊成的一桌「鄉愁」年夜飯    大年三十上午9時,廚房裡就傳出了洗菜,切菜的聲音,那是食堂唐大姐和餘師傅正在準備晚上所裡這頓特殊的年夜飯。早在幾天前,餘師傅就開始研究這帶有家鄉年味的特色菜譜,只為讓所有外省民警、輔警感受到自己家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