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最特殊的新年,病毒阻擋了千萬遊子歸家的腳步,一大家子十幾口人,好像不能再像以前那樣,聚在一起熱熱鬧鬧的過年了。
過去,古人只能用望月聊解鄉愁,王安石一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不知觸動了多少人的因遠離家鄉而愈發發感性脆弱的心弦。今天,隨著科學技術與經濟社會的不斷飛速發展,與千裡之外的親人面對面聊天已經成為可能。一根網線,把世界變成了一個信息共享的地球村,同時,也連起了在外打拼的遊子和他們心心念念的故鄉。
與千千萬萬個家庭一樣,在這個眾志成城共同抗疫的特殊時段,我們選擇了在微信視頻通話裡一起邁向新的一年。
打開微信,參與視頻,三三兩兩散落在各地的家人,陸陸續續出現在方寸屏幕上,陌生的背景裡卻是一張張熟悉的面孔。屏幕這邊,母親興奮的向大家展示這邊每一個人的模樣,屏幕那邊,表哥抓著小外甥的小肉手衝鏡頭打著招呼,舅舅直播著他們一家打麻將的戰況,爺爺奶奶的嘴角快要咧到耳根……你那邊嘈嘈雜雜,我這裡吵吵鬧鬧,一瞬間,仿佛一大家子人都還圍坐在不大的客廳裡,嗑著瓜子,看著春晚,閒話家常,一如從前。一家人遠隔千裡,卻又像是近在身邊。此刻的屋內,溫暖喧囂。塵世的煙火氣嫋嫋飄出窗外,融入北方冰冷的寒夜,給冬天平添了幾分暖意。
沒有辦法親手感受紅包的溫度,就一起在微信上感受搶紅包的心跳。平日裡並不十分活躍的家庭微信群今晚卻消息提醒叮咚叮咚響個不停。盯著手機屏幕一動不動,一旦有消息發來的氣泡聲響起,就一個勁拼命的猛戳手機,眼疾手快的人搶到紅包喜笑顏開,反應慢半拍的沒搶上痛拍大腿哭天搶地。一個晚上,耳畔似乎全是點開紅包銅錢碰撞的聲響。如果有人不幸沒有趕上發紅包的現場,拿起手機,點開「99+」的消息,一個紅包一個紅包的點開,卻一個不落全是「Better luck next time.」這次第,怎一個「慘」字了得!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春節,總是寄託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新的一年的期盼。今夜,萬家通明,燈火璀璨。這一個春節,也許與往年有些許不同,但始終不變的,是那一份親情的羈絆。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對團圓不必抱有執念,只要一家人心心相印,同心同德,就算遠隔萬水千山,也形同近在眼前。
(作者:張嘉倚 古中國文化研究會會員單位、山西省運城中學 高二年級學生 指導教師:袁曉晶)
長按識別二維碼或搜索「古中國文化」加關注
聯繫我們:guzhongguowenhua@163.com
運城網信備案A0077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