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異國他鄉過中秋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感覺全世界就剩我一個人了」
「扛不住了,真心扛不住了」
「我對著月亮哭了好久」
「哭出來就好了,真的。
別憋著,我一個大男人還想哭呢.」
中秋月
月到中秋偏皎潔
偏皎潔,知他多少,陰晴圓缺
陰晴圓缺都休說,且喜人間好時節
好時節,願得年年,常見中秋月
中秋佳節人團圓,每逢佳節倍思親
每到中秋,漂泊在外的人,心裡不免生起幾分對家的思念。
海外學習生活的中國留學生在勤奮學習的同時,對自己國家的傳統文化也並未忘懷。又是一年中秋節,面對著國內日益濃烈的中秋氣氛,遠赴異國求學的海外學子有著怎樣的小心情?
「第一個中秋節,我對著月亮哭了很久。雖然現在已經適應了,但很長時間沒回家,難免掛念家人。」據江淨介紹,她剛到美國的那段時間,一直不太適應。「在過第一個春節時,宿舍裡的4個女孩自己動手做餃子,因為欠缺經驗,餃子包得不成形不說,因為缺少調料,連味兒都很奇怪。」
今天是中秋節,正應那句話:每逢佳節倍思親。我真的想家了。
來美國整整兩個月了,是我人生中最忙碌,最快樂,最心酸,也算收穫最大的兩個月了。從主人成為了外國人,每天和一大堆印度人組隊做項目,和美國人一起上課,遇到問題的時候沒有人能夠幫我,開心的時候沒有人可以分享快樂,難受的時候沒有了肩膀。
剛到的時候不會說英語,更聽不懂印度英語,還要和他們組隊做項目,還需要每天彪英語辯論討論問題。電腦壞了沒人幫著修。自己洗衣做飯刷完交水電費,一切都靠自己了。在CMU的一個月,是我十幾年求xue生涯中最快樂的一段時間。天不亮就起床,天剛黑就回家。忙碌que異常快樂。
今天給家裡打電話差點哭出來,我真的想家了。中秋節要團圓,但是現在我在異國他鄉,沒有家了。繼續寫作業,洗衣服,做飯,洗衣機壞了自己搗鼓...想家了...
「在中國,中秋是『家的節日』,全民過節,我不會覺得自己有什麼特別。在美國,中秋節是『我們中國的節日』,慶祝中秋節需要自己創造條件,過這個中秋節,我感覺自己身上有了與眾不同的文化標識,更有一種傳播中國文化的責任。」就讀於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劉暢說。
今年是我第一次在國外過中秋。滑鐵盧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往年會組織中秋晚會,我很願意參加這樣的活動。因為能和大家聚在一起共同慶祝這個節日,分享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經歷,這將讓我感到有家的溫暖。」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學生李廣表達了自己對中秋晚會的嚮往。
「雖然相隔遙遠,卻能欣賞同樣的月亮。就算少了家人的陪伴,月光照亮奮鬥的方向。」——石同學(美國.耶魯大學)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古人的月亮在同一刻升起;日升月落,風起雲湧,雖然隔著整整一個太平洋和12個小時的時差,卻依舊共享此時。」——Jackie(美國.南加大傳媒)
「我在中國城買了冰皮月餅。雖然與家鄉和爸爸媽媽相距很遠,但是心中還是溫暖多過寂寞。已經在美國看過很多的月圓,每一次都在想,儘管我們正經歷著不同的世界,看到的總還是同一個月亮。」——Solomon(美國.紐約)
「每逢佳節,我都感謝祖國感謝黨。吃著腐國的黑暗料理,我懷念祖國的羊肉串,麻辣燙,煎餅,涼皮,海底撈和冰皮月餅。」——於同學(英國.劍橋大學)
「記得留學第一年爸爸媽媽送我去機場的那個夜裡,我坐在後排一直盯著天上圓圓月亮看,第一次深切地體會到古詩詞中月亮意象的涵義。就這麼盯了一路,不敢挪開視線,怕眼淚會不小心流出來。」——周同學(美國.紐約大學)
"在西方文化的薰陶下,每到月圓的時候,我的腦子裡總是充斥著狼人與吸血鬼的傳說。在外國待久了,很多傳統的東西就漸漸淡忘了,更多的是在過西方的洋節日。可是說來也奇怪,情人節、感恩節、聖誕節,過再多次,也無法激起心中情感的漣漪。可能玩得會很開心,卻少了溫暖與感動。今年中秋,父親跑到美國來看我,帶了一盒月餅。吃著月餅時的那種溫暖的感覺是任何西方的節日都無法給我的。作為一個中國人,骨子裡流淌的仍然是對傳統的認同與遵從,這一點無論如何都不會被西方的文化所同化。"——Giselle(美國.德州大學)
秋天,有著落葉和別情
有著疏離和守望
有著歲月留下的淡淡的惆悵
行走在異國的山野裡
我低頭嗅去,嗅到了煙火
故鄉,親人和思念
而故鄉的月光
是否也會一樣的清亮
在異鄉求學的你,中秋節會回家跟家人團圓嗎?又是一年月圓時,你有哪些話想寫給家裡你最愛的那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