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圖書館是在20世紀70年代獨立出來的獨立機構,以前它是大英博物館的閱覽室,圖書館從十八世紀中葉開始收藏圖書。圖書館大概有上億本藏書,包括書籍、手稿、地圖、郵票以及錄音帶等等,許多遊客會被其新書和藏品吸引到這裡。這裡有六層地下室來儲存藏書,還有一個非常大的空間是給大眾準備的,包括商店、餐廳、咖啡廳以及畫廊。據說,如果你在大英圖書館,一天看五件藏品,你大概需要八萬年才能看完所有館藏,而每年又會新增三百萬件藏品,看完的時間得不停往後推。當年卡爾·馬克思為了寫《資本論》一本又一本翻看圖書時,到底哪一個時刻他覺得夠了呢?
面對如此多藏品,怎麼才能不被人看出自己的不懂行?藏品雖多,但藏品之間不是等量齊觀的。如果以最大的藏品而言,官方給出的說法是《克蘭基地圖集》(Klencke Atlas),這是全球最大的地圖集之一,打開後的尺寸有176 × 231釐米,如果這是雕塑或油畫,這個大小可以接受,但是如果是本地圖集,對擁有者而言必然不怎麼便捷。到底是出於什麼考慮製作成如此之大,什麼人會擁有,如何使用?這似乎是展品拋給你的謎語。
如果以稀罕程度,有一本書是絕無異議的,那就是古騰堡版的《聖經》。不知道你是否聽過古騰堡這個人,他是西方活字印刷術的第一人,而《聖經》則是這項技術的第一次實踐。2000年全球普查的結果,現存古騰堡版的《聖經》共有49部,其中全本21部。據說,在1987年4月7日的一場拍賣會上,以2400萬美金成交了一部。如果放在現在,估計不知道得翻多少倍。義大利學者艾柯曾在《別想擺脫書》中開玩笑道:擁有一本古騰堡版《聖經》,等於勾引全世界的小偷。如果真是如此,估計唯有大英圖書館的安保才能保護這本書。
面對如此之多的藏品,推崇哪件,標準不同,都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在9月16日的「國際書店論壇」中,大英圖書館出版部負責人羅伯特·大衛斯說道:「如果說大英圖書館的鎮館之寶,首先是《大憲章》,由國王約翰發表,它是作為政治自由的標誌出現,是歐洲歷史上第一次表明個人的權利得到保護,國王的權利得到了限制,世界各地的人民都會來大英圖書館來看一下《大憲章》。」這個答案想必是以歷史意義為標準選擇,西方人對權利的敏感,除了追溯至古希臘,《大憲章》也是一個重要的節點。
同時大英圖書館有許多非常珍貴的手稿,包括聖經和許多祈禱書的手稿,它們都是流傳自中世紀。圖書館同樣非常重視近代和當代文化,因此還有披頭四的歌詞手稿,包括近代當代的文學,比如《艾麗絲鏡中奇遇記》《艾麗絲漫遊奇境記》的手稿。還有全球的藏品,包括來自中國的許多藏品,例如許多視覺藝術地圖和450個用於佔卜的胛骨的收藏。
從羅伯特·大衛斯的演講中得知:「最近,大英圖書館與倫敦的一些出版社進行合作,並且通過他們得到了與中國出版商的聯繫方式。」而且,不僅僅是在圖書出版上,在展覽上,中英兩國也已經開始了合作,比如在去年,大英圖書館館藏的英國文學經典的手稿和早期珍貴印本,包括查爾斯·狄更斯小說《尼古拉斯·尼克貝》的手稿、夏洛蒂·勃朗特小說《簡·愛》的修訂手稿本,曾在北京做過展覽。對中國讀者來說,不得不說是一件幸事。
英國在閱讀方面確實走在世界的前沿,我想每一個愛書之人都會希望到大英圖書館和查令十字街走走。但是,光是仰望其實不夠,我們何不去思考英國獨有的閱讀經驗?在本次國際書店論壇裡,大英圖書館出版部負責人羅伯特·大衛斯在介紹大英圖書館之餘,還談及了很多具體的實施,也許我們能從中有所借鑑。
羅伯特·大衛斯在2018成都國際書店論壇的演講:
假如湯顯祖可以對話莎士比亞丨主題論壇:創新的不同實踐 現場回顧
本文圖片源自網絡
感謝您對方所2018成都國際書店論壇的持續關注,歡迎「閱讀原文」,參與我們的互動問答,您的意見將使我們呈現更為精彩的下一屆國際書店論壇!填寫後更機會贏取2018成都國際書店論壇限量版帆布袋,期待您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