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冬季,不少市民選用草烏、附片當做食材進補,因食用草烏、附片而導致烏頭鹼中毒的事件屢有發生。近日,富源縣中醫醫院急診科就成功救治了一例烏頭鹼中毒的患者。
近日,急診科來了一位自訴晚餐進食大量草烏後感覺身體緊束,顏面及口唇發麻的患者,首診醫師對其進行問診時,得知該患者在2小時前晚餐曾服用大量草烏燉雞。入院時患者已處於休克狀態,床旁心電圖提示頻發室性早搏,立即給予升壓、補液、糾正心律失常等措施。同時給予洗胃,及時清除胃內殘留物並送入重症監護病房進一步觀察診治,一系列的緊急搶救後,生命體徵平穩,心臟功能穩定,已痊癒出院。
烏頭鹼口服後可經胃腸道迅速吸收,潛伏期短,在10分鐘到30分鐘內出現症狀,亦可在服藥後立即發生或3天後發生,如果搶救不及時,可危及生命。因此,早期的識別尤為重要。其中毒表現為:口唇、四肢麻木,頭暈耳鳴,心悸胸悶,血壓下降,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等,同時可導致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停搏,房室傳導阻滯,也可引起嚴重的心律失常,如果救治不及時,一般會死於呼吸麻痺和心臟抑制。
在此,富源縣中醫醫院的中醫專家提醒廣大市民,含烏頭鹼的中藥有川烏、草烏、附子、雪上一枝蒿等。川烏、草烏、附子是中醫臨床常用中藥,性味辛、甘、大熱有毒,川烏、草烏可溫中散寒,祛風止痛,附子能回陽救逆,補火助陽。臨床用之恰當,可起沉痾,救危逆。因其毒性大、用之不慎、中毒者亦屢見不鮮。中醫專家建議:烏頭類藥物均含烏頭類生物鹼,對心臟毒性大,儘量避免自行煮食。若確需使用,應嚴格在醫生指導下辯證使用(烏頭類中藥或藥酒),一旦出現烏頭鹼中毒,要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