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不同電子菸產品的對比困難,而且還缺乏一致、有效力的證據,但近期奧地利維也納召開的第17屆世界肺癌大會(WCLC)上,有研究者公布數據顯示,吸電子菸與一系列呼吸系統問題相關,可能是釋放的液/汽中不受控的化學物質所引起。
來自丹麥Glostrup大學醫院的研究者Charlotta Pisinger博士表示,現階段眾多電子菸相關研究存在的選擇偏倚可能模糊了其潛在危害,而很多研究也充斥著嚴重的利益衝突。
Pisinger博士的研究數據質疑了英格蘭公共衛生署(Public Health England, PHE)去年發表的報告,該報告認為電子菸與傳統菸草相比健康損害減少95%。當時報告出爐即招來質疑,眾多研究者對其引用的參考文獻質量和所宣稱的危害下降表示擔憂。
說到電子菸,毋庸置疑肺是主要的靶器官,因此可能存在潛在健康風險。Pisinger博士認為,現在雖然不清楚電子菸和哪些疾病有關聯,但猜測有哮喘、COPD,甚至肺癌也不能排除。
「你可能聽說過電子菸比菸草的危害小,那麼自然會問:我的父親是頑固的菸民,他不願意或者戒不了煙,是不是換電子菸好點?」Pisinger博士指出,「把特別有害的產品換成低度有害產品是一種合理的考慮方式。但問題在於,真實生活中電子菸並沒有把危害降到很低,而是額外增加了一種菸草產品。」
來自維也納醫科大學公共衛生中心的環境健康教授Manfred Neuberger表示,電子菸可以幫助一小部分不願意戒菸或不願意通過藥物來幫助戒菸的吸菸者。需要警惕的是,市面上的一些電子菸產品除了含有尼古丁外,還添加了一些不受控的成分,比如各種香味劑。有些添加成分甚至在傳統菸草中被明令禁止,突顯出監管缺失。
Neuberger教授建議政府應該像管控菸草一樣對電子菸進行監管。如果在禁菸的場所放開電子菸使用,將有損菸草控制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