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春城晚報》報導,9月8日晚,雲南賓川金牛鎮一村民邀約親戚朋友到家中煮食草烏燉豬腳,參加就餐的親屬先後出現中毒症狀,併到醫院就診,經醫院全力搶救,其中6人搶救無效死亡,其餘21人正在救治當中。
在盤縣,有些人熱衷烏頭補體,每年都有人敢於嘗毒,殊不知烏頭裡含的烏頭鹼,人一旦吃了0.5毫克即可中毒死亡。盤南鄉鎮有個別餐館就誇下海口,自己煮的烏頭燉雞從來沒有毒翻過客人。其實這是僥倖,只是說明他燉的肉烏頭量小。為了自己的生命,也為了家人,請千萬別再冒險。
相關連結: 草烏到底是什麼,毒性有多大?
草烏為毛茛科、烏頭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作庭院觀賞花卉,塊根有毒。中醫認為,草烏頭其味大辛、大苦、性大熱,有很強的祛風除溼、散寒止痛功效,治療風寒溼熱引起的風溼病單用即可見效,民間就有燉草烏頭治風溼的用法。但服用過量會產生中毒症狀,表現為噁心、嘔吐、心慌氣短、心律紊亂等症狀,重者甚至有生命危險。
草烏頭是一味很普通的中藥,之所以有烏頭之名,是因為其外形與烏鴉頭相似,人工種植的品種叫川烏頭,野生品種叫草烏頭,而川烏的側根又名附子。這些烏頭類藥物都含有烏頭鹼,而烏頭鹼對人的毒性極為強烈,常人只需服用3到4毫克就會出現心慌、心悸、心律不齊,甚至心跳驟停。
用法:一般是用炮製品
草烏頭生用毒性極大,多為外用,比如敷、洗、泡等,而炮製後烏頭鹼會被水解,毒性會降低。草烏頭一般是用炮製品,並要先煎,用量也不宜過多,現行中國藥典法定用量為3~6克,草烏頭煎煮的時間越長,毒性就越小,若煮至舌頭不感覺麻時,則近乎於無毒。相對於口服,草烏頭的外用較安全,皮膚無破口時直接搗碎調敷,製成膏藥或藥酒飲用及外用,可治療腰膝冷痛、肩周炎、骨質增生、面神經麻痺、三叉神經痛及瘀血腫痛。
解毒:喝甘草水或綠豆湯
草烏頭雖有藥用價值,但諮詢使用時由於中毒劑量和治療劑量難把握,很容易發生烏頭鹼中毒。在家中自行煎煮中藥時,一旦發生口、唇、舌發麻,臉部以及皮膚發癢或者有螞蟻爬行感,噁心、發慌等草烏頭中毒症狀,應立即到醫院救治。在前往醫院救治的同時,可大量服用甘草水或者綠豆湯來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