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養生 今年立秋牢記這六點注意事項

2021-02-23 最緊要健康GRT

立秋之後,晝夜溫差加大,在飲食上應堅持祛暑清熱,多食用一些滋陰潤肺的食物。

醫學專家認為,秋季燥氣上升,易傷津液,因此,在飲食上應以滋陰潤肺為宜,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另外,多吃豆類等食物,少吃油膩厚味之物。

蔬菜應選擇新鮮汁多的,如:黃瓜、冬瓜、西紅柿、芹菜等。水果應食用養陰生津之品,如:葡萄、西瓜、梨、香蕉。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立秋之後生食大量瓜類、水果容易引發胃、腸道疾患。因此,脾胃虛寒者注意不宜食用過多。

實際上立秋後很長一段時間,氣溫還是較高的,空氣溼度也較大。再經過苦夏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往往很虛,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調理脾胃應該側重於清熱、利溼、健脾,以使體內的溼熱之邪從小便排出,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

脾虛的人常常食欲不振、肢體倦怠、面色萎黃,秋天不妨適度吃點健康和胃的食物,以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如芡實、山藥等。

經過一個夏天后,人們的身體消耗很大,特別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虛寒。因此,在選擇食物時,不宜過於寒涼,如西瓜、梨、黃瓜等,要少吃。

秋天正是養陰補虛的好時節,但是秋補可不能亂補,只有了解自己的體質才好對症進補。

如果呼吸淺短,聲音低微,神倦懶言,動則汗出,食慾減少,舌質淡就屬於氣虛體質。用黃芪、黨參、西洋參沏水喝,或者做粥喝是最簡單的方式。

如果面色蒼白,口唇淡白,夜熱盜汗,肌膚枯澀,舌淡紅無苔就屬於血虛體質。可以用當歸、紅棗、何首烏、桑椹做粥,在燉雞湯、燉肉時也可以加點。

如果顴面潮紅,口燥咽幹,盜汗,尿少而赤,大便秘結,舌紅少苔就是陰虛的體質。可以用麥冬、五味子、山藥、百合等,熬粥的時候可以放幾味。

人們在夏季酷熱大汗之後,常損耗過多,會出現體內營養及水分不足。而進入秋季之後,天氣漸涼,氣候乾燥,因此極易出現秋燥。

秋季防燥,要以養陰清燥、潤肺生津為基本原則。初秋免不了出現「秋老虎」的炎熱天氣,這種天氣很容易令人心情煩躁,應積極防範「情緒中暑」。

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立秋之時降雨增加溼度大,天氣悶熱,食品、衣物很易發生黴變。一般來說,如果氣溫達到35℃以上,而相對溼度也會增加,這就很容易產生黴變。食用黴變的食物後會發生胃腸疾病,如腹瀉、嘔吐、腸炎和痢疾等。

衣物、床單、被褥發生黴變,同樣會導致皮膚過敏。需要提示的是,封閉式包裝的熟肉打開後,一天內應吃完,如果時間較長,在沒有確認變質的情況下要充分加熱後才可食用。牛奶變質一定不能喝。黴變的大米、麵包、蛋糕一定是不能食用的。

立秋後,辦公室的空調照舊,但人們在享受清風涼意的同時,也容易患上空調病,尤其在立秋之後,天氣早晚較涼,稍不注意,就會出現腹痛、吐瀉、傷風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狀。

立秋以後,早晚天氣偏涼,空調開放時間不宜過長,夜裡最好不開或只開除溼。這樣,既可降溫祛暑,又可預防空調病。二是處在空調環境中的人們經常喝點薑茶。身體虛弱者,可在辦公室備一件外套「避寒」。

相關焦點

  • 2018立秋幾點幾分 立秋養生注意什麼
    點擊上方「早安勵志正能量人生感悟語錄」選擇「置頂公眾號」2018立秋幾點幾分  立秋養生注意什麼
  • 立秋:貼秋膘·喝蟻黃
    立秋時,北鬥指向西南 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立秋」帶來的首先是天氣的變化,正如諺語所說:「立秋之日涼風至」立秋是古時候「四時八節」之一,民間有祭祀土地神,慶祝豐收的習俗。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都趁著這一時節晾曬農作物飲食養生:立秋以後氣溫由熱轉涼,人體的消耗逐漸減少,食慾開始增加。
  • 24節氣養生茶:立秋
    它是平民百姓開門七件事之一,就像油鹽醬醋一樣,既是生活的日常,也是養生保健的良藥。立秋之後,我們要做兩個很重要的養生功課:一是祛溼,二是補氣。痰溼型肥胖人群喝這款茶,降脂減肥的效果尤為明顯,如果在飯後來喝它的效果會更好。因為荷葉有微微的鹼性,所以這款茶是不能空腹飲用的。
  • 飲食 | 立秋後注意養生,四款潤肺湯水必備
    立秋嶺南地區,不同於中原,因常年高溫潮溼,使得廣東人喜愛冷飲、涼茶,加之常年吹空調、缺乏運動、熬夜等習慣,非常容易導致脾虛夾溼、內寒外熱或上熱下寒的體質。尤其既往有老肺病,反覆咳嗽、咳痰的人群,更易在此時發作、加重,故「養生」應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不可盲目。初秋之時,仍當以補氣健脾化溼為主,尤其神疲乏力、口粘口苦、面部油膩、消化不良、大便粘膩者適用,如食用黨參小米粥、山藥黃精粥、芡實糊、黃芪燉雞湯等。
  • 夏去涼來的立秋,這幾款湯讓肺氣舒展起來
    而在立秋節氣當天進行適當的中醫養生保健活動是對身體有好處的。隨著立秋後自然界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們養生也要開始做好保養陽氣的準備。故立秋起居養生當始遵《內經》「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所戒。因「早臥」可以順應陽氣的收斂,「早起」則有利於肺氣的舒展。雖說「秋老虎」天氣炎熱似虎,但使用空調風扇仍當注意溫度調節。立秋後晝夜溫差逐漸加大,白天酷熱,夜間逐漸涼爽,夜臥易受寒邪侵襲而致病。
  • 不瞞你說:立秋將至,「立秋不落雨,24隻秋老虎」啥意思?立秋下雨有啥說法
    今年的立秋就是8月7日,「立秋不落雨,24隻秋老虎」的意思就是說,如果到了立秋這一天,當天沒有下雨的話,那麼就代表整個秋天的雨水就會很少,這裡的24隻秋老虎指的出現「秋老虎」天氣。這裡的24指的是虛數,意思是說炎熱的天氣會延續一段時間。秋老虎這個詞經常出現,這種現象就是在三伏天之後,天氣再次出現高溫的天氣,溫度高達三十七八度,一般出現在9月之前。
  • 立秋養生重點「少辛增酸」!這樣喝「消脂養肺」守住健康!
    立秋是由熱轉涼交替的節氣,所以稱『交秋』,炎夏將過,秋天來到,只是一時暑氣難消,還有
  • 立秋養生應該注意什麼?看完這篇文章就夠了!
    老百姓常言,「秋瓜壞肚」也就是這道理。夏季剛過,人的脾胃受炎熱天氣影響,功能較弱,還未完全恢復,因此剛剛入秋養好脾胃很重要。瓜類多屬涼性食物,瓜類蔬菜絲瓜、苦瓜、冬瓜等都要適量食用。2.清熱解暑要繼續。清熱解毒類食品既能消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慾。因此喝些綠豆粥、蓮子粥、百合粥和薄荷粥很有益處。3.中醫講秋屬燥,而燥氣通於肺,最易傷肺,所以秋天最需要養肺潤肺。
  • 立秋過後,這8種止咳潤肺聯合用藥,能用上
    立秋過後,乾燥的天氣很快就會來,發生咳嗽的人群也越來越多,而又因天氣乾燥,故咳嗽也多以肺燥咳嗽多見。
  • 微波爐使用注意事項:這13大禁忌要牢記!
    近20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絕對可以用騰飛來形容
  • 立秋了,適合全家人喝的養生粥丨補氣養血靈芝粥!
  • 【養生】秋季燕窩好處多
    中醫裡也提到「四季五補」,即春季「升補」,夏季「清補」,秋季「平補」,冬季「滋補」。因此,在秋季可以多選擇一些芝麻、核桃、紅棗、蓮子和桂圓之類適於平補的食材。今天已立秋了,秋天的食補應著重在生津、益胃、清燥、潤肺。肺"喜潤惡燥",而秋天主"燥",最易傷肺,飲食尤其要注意滋陰潤肺,而潤肺去燥的最佳食品就是燕窩。
  • 秋季養生,白色入肺,蓮子銀耳粥尤佳
    立秋已過,天氣燥熱,秋老虎來啦!
  • 科學保健養生 享受健康生活
    萊陽新聞播出視頻        中醫認為,秋天是我們養生的好時節,這時候的氣溫開始轉涼,一天內的溫差變化大,身體健康容易出現問題。如何科學養生,保護身體,中醫專家給出建議。        提起秋季養生保健,《黃帝內經》提到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秋三月,早臥早起…收斂神氣…無外其志,使肺氣清。逆之則傷肺。
  • 立秋後養生|潤燥、補肺、養陰、多酸!這幾種食物立秋大補
    作為水果生吃的,味道甘甜、清涼入肺;和糯米、蜂蜜一起蒸,粉紅透明,軟糯清潤,是秋令美味小菜;和排骨燉湯,健脾開胃、營養豐富,適合脾胃虛弱的人滋補養生。  冰糖銀耳湯:秋天乾燥,飲食方面要注意調和,銀耳富含膠質,有潤燥、美顏之功,配以冰糖煮成羹湯,是秋季最適宜的甜品。
  • 【健康漫談】秋季養生:食物宜選潤燥生津食品
    秋天越走越濃,經過一個漫長炎熱的夏季
  • 秋分後,注意養生,吃什麼?這些點要牢記
    今年的秋分節氣是9月22日至10月7日,期間有個國慶長假,是秋季很美好的一個節氣,平時養生需要注意潤燥養脾,還要睡飽覺。常補水,多喝粥。喝水是對抗秋燥最簡單的方式,另外,多吃些清潤、溫潤的養生粥,在補水的同時,還能起到滋陰生津的效果。秋木耳,益氣生津。
  • 演出預告丨看著演出,不知不覺立秋就到了
    不知不覺2017年已經過去了三分之二轉眼立秋,儘管高溫仍然持續逗留植物緩緩凋零
  • 2018三伏天是什麼時候開始,三伏天養生食補分享
    這裡其實大家也猜到了,那就是「暑邪」了,對的,暑期那當然就是「暑邪」了,所以在三伏天一定要注意這個邪惡的玩意了,要好好的防範了,怎麼防範這個問題我們下面再說,先給大家說一說這個「暑邪」相關的問題吧,其實「暑邪」不僅僅是只有一種,而是有六種,也被稱為是「六邪」,那麼「六邪」又分別指的是什麼呢?其實也是非常的好區分的,那就是根據大自然的「六氣」來劃定定義的,分別是:「風、寒、暑、溼、燥、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