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縫紉機:最熟悉的家當

2021-02-13 上海發布


  腳下踩著踏板,右手滾著手搖器,機針飛速地上下,再把布料從針下推送而過,你是否也對這一系列操作印象深刻呢?小時候看著媽媽或者奶奶外婆踏縫紉機,覺得新奇又好玩。在機器上手腳並用,布料就能變成袖套,褲腳就能改短。上海的蝴蝶牌、飛人牌縫紉機更是當時結婚必備的名牌貨。


  家用縫紉機是縫製衣服和繡花的工具,多年來與手錶、自行車同為國內人民爭購的老三大件商品。80年代以後,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家用縫紉機的供求逐步緩和。家用縫紉機品種繁多。從臺板式樣分有一鬥平式、一鬥藏式、三鬥、五鬥藏式、櫃式和寫字檯式;從動力分有腳踏式、手搖式和電動式;從送布結構分有順向送料和倒向送料兩種;從機件結構分有JA型、JB型、JC型、JH型4類。

  1900年,浙江奉化人朱兆坤在鄭家木橋(今福建南路20號)開設美昌縫紉機商店從事縫紉機修理等業務。以後這一帶又開設了施茂泰、瑞泰、久昌等縫紉機商店,並逐步能仿製零配件出售和進行維修。1919年,沈玉山等3人開設協昌鐵車鋪,後改為協昌縫衣機器公司(今協昌縫紉機廠),仍以修配為主,將組裝的縫紉機定名為「無敵牌」,與洋貨抗衡。


  1925年以後,國內提倡服裝改革,由手工製作的中式服裝改為由縫紉機製作的西式服裝,市場上縫紉機的銷量大增。1928年開辦的勝美縫紉機製造廣,除梭心套和擺梭外,其餘零件均能生產。當時開設於嵩山路的協昌公司,順應社會上風行平頂帽而設計生產便於加工草帽的縫紉機,很受用戶歡迎。

  1955年,全市有大小縫紉機廠473家(包括無照戶100多家),經過改組調整,保留17家縫紉機工廠,有4家整車廠分別生產飛人牌、無敵(蝴蝶)牌、蜜蜂牌、標準牌縫紉機,2家縫紉機機件廠和11家縫紉機零件廠。分布在福建路鄭家木橋一帶的100多家個體修理戶,一部分組織為長樂合作商店,另一部分安排到服裝廠當維修工。
  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服裝款式變化快,市場上購買成衣的增多,家用縫紉機使用率減少,工業縫紉機的需要量增加。

文字來源: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相關焦點

  • 老式縫紉機有地方買(圖)
    老式縫紉機有地方買(圖)   老式縫紉機  沒想到啊,為了讓王先生能買到一臺老式縫紉機,日前,205個讀者打進本報新聞熱線說,他們家有這玩意。其中僅林先生一人家裡就有五六臺。好心的宋先生不僅告訴我們哪裡有賣,還提供了店老闆的電話號碼。
  • 家用迷你縫紉機:手工必備?
    猶記得80,90年代家裡面似乎都有這樣一臺老式縫紉機。家裡的老人會用他做新衣服,繡被褥或枕頭等的花樣。。。那軸輪轉動的出聲音,似乎還猶在耳邊,節奏的踢踏踢踏。那整齊的線似乎還沾著機器上的一種特殊的氣味,似油味卻感覺很溫暖。「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這個時代確實已經過去了!
  • 《縫紉機》:黃家駒的歌好也不等於電影好啊 | 耳旁風
    點擊↑↑↑收聽【電影耳旁風】第100期:《縫紉機樂隊》
  • 記憶中的幸福年
    「穿新衣過大年,炮竹聲聲辭舊歲」這是我記憶中過新年的難忘影像。
  • 2015年永工縫紉機公司新產品發布會及答謝晚宴拉開帷幕!
  • 記憶鞏固:如何將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
    記憶鞏固是大腦將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的過程。就持續時間和容量而言,短期記憶往往相當有限。
  • 魚吧解封339再次成為「魚吧幻神」,縫紉機歸來或將賠償巨款?
    何當共踩縫紉機,卻話璧山新泳池……                                                                                                                  DY趣事後臺新增主播和水友數據、彈幕、消費查詢功能DY趣事公眾號後臺新增多項查詢功能
  • 能嵌肉丸的硬豆腐,能炸牛糞的雷管炮,是我童年的記憶
    母親是當地有名的裁縫,每年到了年邊,家裡的縫紉機都是整夜響個不停。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大家生活雖說過得都並不富裕,但過年給自己及家人做件新衣服,卻是很多村民一年最大的心願。 那時候,村裡還沒通電,家裡點的是油燈。每天晚上,母親都坐著縫紉機前做衣服。
  • 尹多英:從農民工到技術能手 在縫紉機上織出美麗人生
    縫紉製衣是一個看起來再普通不過的行業,在四川愛黛內衣科技有限公司有這樣一名員工,憑著豐富的縫製經驗和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由農民工成長為技術能手,在縫紉機上織出了屬於自己的美麗人生。「每個員工要教到精益求精,每道工序要他們熟悉,必須要手把手的教,不斷的看,不斷的更新,不斷的改正。」尹多英說。      尹多英曾在沿海的製衣廠務工十餘年,通過勤奮與努力,讓自己擁有了一技之長。
  • 記憶神器:Anki
    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到最後,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
  • 自行車的記憶
    高雄海邊的木棧道,允許步行和騎行我在高雄刷信用卡租了輛公共自行車,在長達500公裡的26條自行車專用道路中自由騎行,晃晃悠悠地遊覽高雄碼頭、愛河、駁二藝術特區、旗津島、西子灣,不慌不忙,逍遙自在。難怪CNN將高雄評為「亞洲最友善單車城市」。
  • 最後的守望 | 鍾祥的老城,永不磨滅的記憶...
    作為老城記憶中的它,再次回到這裡,歷史已難尋蹤跡。皇莊這條街,是多少老司機心中的痛,縫縫補補又三年,在修路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老皇莊收費站,一走全是灰,而且到處是坑窪,壞車不說,特別不安全。油條、饅頭、韭菜煎餅、油炸饃.記憶中的過早小攤,如今,已不知去向....在這裡,你可以見識到最地道的食物,聞到最獨特的氣味,碰見最能侃的老大爺...菜場總能讓人感受到生活的氣息。這條老街就像一個充滿人間煙火的劇場,每時每刻都在上演著百姓們鮮活的故事,承載著幾輩人的回憶.
  • 電子郵箱:最熟悉的陌生人
    電子郵箱除了證明「我就是我」以及成為我們在網絡上的「通知中心」,基本上可以稱為「最熟悉的陌生人」。文|The 308每當提起中國與Internet的淵源之始,不少熟悉網際網路的人會立刻想起這麼一件事:1987年錢天白教授發出了我國第一封電子郵件「越過長城,通向世界」,從此揭開了中國人使用Internet的序幕。
  • 【天天英語】:熟悉的,陌生的
    熟悉的,陌生的中午吃飯回來,在工作的園區散步,遠遠的有同事和我打招呼,我不記得對方的名字,卻並不妨礙友好微笑,擦肩而過。散著步,看園區裡楓葉五彩繽紛,正是最美的時候。偶遇幾位熟悉的同事,結伴而行。熟悉的,陌生的,都是人生。
  • 再見,大西門|你留下的記憶永遠保鮮.
    記憶中的味道是無可取代的可總有一些味道在我們熟悉之後
  • 【活動】尋找你身邊最熟悉的「大眾臉」
    「你」雖然不是明星,也不是啥風雲人物,但「你」卻是自己「小圈子」裡朋友們熟悉的大眾臉。   在繁華的都市,平靜的小山村中是否又會另一個「相同」而又「不同」的你存在呢?見證2015最牛大眾臉,讓朋友們一起見證另一個不一樣的「你」的存在!
  • 褪黑激素或有望幫助增強大腦記憶!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東京醫科牙科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褪黑激素及其兩種代謝產物或能幫助機體記憶在大腦中停留,並可能保護小鼠和人類避免大腦認知能力下降。
  • 青悅拾音|熟悉的味道
    總會有那麼一個時刻,被某個細節戳中,讓你意識到「哇,這才是我熟悉的春節」。或許是大街小巷上循環播放起「恭喜你發財……」,或許是大街上悄然亮起的紅燈籠,或許是大年初一家家戶戶都放起了鞭炮,又或許是拿著大包小包的東西看望長輩……哪個瞬間會讓你感到熟悉,又是哪個瞬間讓你開始懷念春節團聚? 春節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
  • 印度妓女和縫紉機的故事
    最終,一些基督徒企業家得知這些情況後想出一個辦法:他們出錢為當地的妓女捐獻了20臺縫紉機,並派人教她們學習做縫紉手工。這些基督徒企業家匯合宣教機構,在培訓這些婦女的縫紉技巧的同時,還給她們傳福音,學習聖經,和她們一起禱告,幫助她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這些宣教機構還培養了兩位曾經的妓女,現在她們不但信主,願意徹底告別原來的舊生命,還把大家組織起來,每天讀經禱告,唱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