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縫紉機是縫製衣服和繡花的工具,多年來與手錶、自行車同為國內人民爭購的老三大件商品。80年代以後,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家用縫紉機的供求逐步緩和。家用縫紉機品種繁多。從臺板式樣分有一鬥平式、一鬥藏式、三鬥、五鬥藏式、櫃式和寫字檯式;從動力分有腳踏式、手搖式和電動式;從送布結構分有順向送料和倒向送料兩種;從機件結構分有JA型、JB型、JC型、JH型4類。
1900年,浙江奉化人朱兆坤在鄭家木橋(今福建南路20號)開設美昌縫紉機商店從事縫紉機修理等業務。以後這一帶又開設了施茂泰、瑞泰、久昌等縫紉機商店,並逐步能仿製零配件出售和進行維修。1919年,沈玉山等3人開設協昌鐵車鋪,後改為協昌縫衣機器公司(今協昌縫紉機廠),仍以修配為主,將組裝的縫紉機定名為「無敵牌」,與洋貨抗衡。
1925年以後,國內提倡服裝改革,由手工製作的中式服裝改為由縫紉機製作的西式服裝,市場上縫紉機的銷量大增。1928年開辦的勝美縫紉機製造廣,除梭心套和擺梭外,其餘零件均能生產。當時開設於嵩山路的協昌公司,順應社會上風行平頂帽而設計生產便於加工草帽的縫紉機,很受用戶歡迎。
文字來源: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