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動
摩拜單車數日藏身私人小院
2016年10月30日下午,廣州木材廠宿舍區的一個院子裡,一塊花布底下露出了一小截的橙紅色車輪。「終於找到你了」,江宇翔噓了一口氣。今年10月底,這部橙色摩拜單車在廣州海珠區濱江西路同一個位置顯示了好幾天,絲毫沒有被移動過的痕跡。
按圖索驥,圖標上的單車在現實中卻久尋不遇。難道是被人放在了高層小區?或者是地下車庫?越找不到越激發江宇翔的「獵人」本能—— 找不到獵物誓不罷休。最終,他把目光落在一個私人小院裡。
「可不,終於露出標誌性的輪圈。」江宇翔摁下門鈴,一位老人應門。
「這是共享單車,不可以放在家裡的,我可以把它搬走嗎?」
「不可以,這是我女兒的,等她回來再說。」
江宇翔用蹩腳的普通話勸說了好久,老人乾脆扭頭就走。
「只好打電話叫客服來處理了。」江宇翔自知身份有點尷尬,既不是摩拜工作人員,也不是政府人員,「只能和對方溫和溝通,不行就先離開」。
「請問這位徐小姐是你的家人嗎?」身穿制服的摩拜工作人員很快到場。江宇翔發現,那塊花布把單車遮蓋得更嚴實了。
「你們要拿就拿走吧。」老人自知女兒私藏單車理虧,最終還是開了門讓工作人員把橙色單車搬走。
江宇翔,是廣州三個正式摩拜「獵人」之一。
誕生
摩拜停進小區影響他的出行
莊驥,摩拜獵人群的創始人,地標在上海。
去年5月,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附近第一次投放了摩拜單車,這對在這裡工作的莊驥來說求之不得,從博物館到地鐵站的1.5公裡路,單車比公交方便得多。
尋車過程中,他發現有單車停進了離博物館不到1公裡的小區內。因認識摩拜負責人,莊驥拍照發過去詢問,「他說這是違停,立刻讓運營人員來處理」。莊驥被告知,除了違停,還有上私鎖、把車藏到屋裡、偷車等各種違規用車行為。對此,他很憤怒,認為這些違停者破壞了他的生存環境,影響了他的出行。
那天,莊驥在自己的小區找出了5輛摩拜單車,此後一發不可收。
他經常騎著自己的腳踏車四處查找違規「獵物」。初期,他向摩拜的負責人自詡為「賞金獵人」,「車是我幫你們移出來的,你們應該給我移車費。」
由於持續舉報,今年8月,莊驥被拉進一個有摩拜主要負責人和摩拜工作人員的「三人群」,他的提問會及時得到回覆,他成了群主。
此後群裡不斷吸納成員,第一批成員是他朋友圈內的體育裁判、教練。如今,這個「獵人群」的成員包括摩拜工作人員、公司白領、科學工作者、城管人員、快遞小哥等各個領域的工作者,他們來自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城市。
遊戲
不談公德不談熱情
「獵人」圈內更多是將此看作一個遊戲。
群主莊驥認為,以惡作劇的心態找到遊戲化的樂趣,更能持久,「雖然是小惡作劇,但違停者受到了懲罰」。他以獵人群的「聖經」《三體》提醒成員:不要奢望社會道德教育,藏好自己,人的敬畏心比道德更容易獲得。
所以,「獵人」圈子有個共識:不談公德不談熱情,不譴責說這個人是沒有道德的,因為「公德和熱情很容易被現實、時間消磨」。
廣州「獵人」江宇翔說,此前廣州有兩個摩拜女粉絲去「狩獵」一輛經常違停在城中村的摩拜單車。在「狩獵」途中,發現這個違停者竟帶著一條狗在蹲點守候,想看看是誰舉報了他。江宇翔認為,保護好自己是首要的,他不希望摩拜粉絲以太狂熱的心態來玩這個遊戲。
想加入獵人群,要通過層級考核,從「菜鳥」成長為「獵人」,至少要過三關。
「摩拜一族」是基本粉絲群,他們有時會對違停現象進行舉報。「獵人」經過考察,從中挑選可培育者拉入「獵人」實習群。實習「獵人」在7個測驗日完成7種基本任務,經過考核最終拉入「獵人」群。
「這是深度用戶群,可以交換資源,群裡成員隨時可以直接和摩拜負責人溝通。」莊驥說。
按摩拜的信用分制度,每個用戶默認100分作為起始分。每正常騎行一次加1分,上報故障或舉報違停經核實有效加1分;違停一次減20分,加裝私鎖、非法移車等行為扣至0分。當用戶信用分低於80分時,用車單價會調整為100元/半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