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違停搬單車,這些只不過是形式和手段,我們田野調查的一個方式,其實我們是通過這些的觀察,一個身體力行的行為,去探索適合共享單車發展或者是生長的方式。」
在採訪的最後,「摩族獵人」江宇翔對我如是說,在最開始看到這個群體的名字的時候,我相信大多數人都不會從名字上能直觀感受到他們是誰,他們究竟在幹什麼,這個名字是什麼意思,而我也是這其中的一份子。直到我在前期聯繫,拍攝踩點階段,和江宇翔見了面,才了解「摩族獵人」是一個怎麼樣具體的概念:
「摩族獵人」是指通過共享單車軟體去反映共享單車違停、淤積、故障等一些問題的用戶,他們把這種尋找單車,將違停的共享單車搬運到公共區域的過程,稱之為「打獵」。
他們不是單車公司的僱傭兵,也不是社會公益組織,只是一群興趣使然,喜歡共享單車的「深度用戶」。
▲江宇翔打獵經常遇到淤積的共享單車
在這個「打獵遊戲」中,江宇翔是不折不扣的資深玩家。做淘寶多年的他,對商品描述十分謹慎仔細,這份職業習慣也讓他在最開始使用共享單車的時候,對用車守則閱讀得格外仔細,上面寫著共享單車不能停放在小區、地下車庫等不利於下一位用戶尋找的地方,從此以後江宇翔就對共享單車的停放問題格外留意,往往是地圖上看到有單車,但目的地發現這單車上了私鎖或者放在小區裡。為了解決這種亂象,江宇翔就走上「摩族獵人」的道路了。
在踩點結束後,我就在想,既然大家都把這個尋找共享單車的過程當做一場遊戲,那我如果要將他們的故事用影像呈現上來,有沒有可能也設計成一個遊戲的形式呢?
我將這個概念提出來後,江宇翔一下子就給了我四個關卡的信息。於是最後在不違背片中線索的串聯的情況下,我們將江宇翔和廣佛地區的「摩族獵人」,為了視障人士群體,在城市當中推廣「獵人盾」這種新型的共享單車擺放方式,以解決盲道和共享單車的衝突問題的這麼一個故事,和遊戲闖關的概念糅合在了一起,希望能夠讓整條片子在內容不寡淡的情況下,表現形式上也最大程度的創新。
▼廣佛地區「摩族獵人」圍獵交流
▼廣州大學城共享單車堆放點
在拍攝「獵人盾」這種新型擺放方式的時候,有的市民不理解,直接把擋住她私人單車的共享單車給扔到地上了;我也看到廣東省人民醫院門口堆積的共享單車,工作量很大。
我不禁問:就算你們幾個「摩族獵人」,最後把這些單車擺放整齊,釋放出了大量的公共空間,最後不怕還是會很快恢復原狀嗎?
他們幾個「摩族獵人」回答我,不希望自己做的事情能夠影響到什麼,但希望自己在儘可能堅持自己善念的同時,能影響多少就影響多少。
紀錄片裡的最後一關,是:「無獵可打」。我相信這也是全國6000多名「摩族獵人」的心願,到了「無獵可打」的那天,單車不用再被扶起,共享單車不會被塞進小區,藏進家裡,現在很多亂象也會得到很好的解決,即使不知道這一天什麼時候會到來,江宇翔還是對我說:有一天我們始終會「無獵可打」,那其實不僅僅是說單車更加守秩序了,而是我們這個社會變得更加美好了。
▼
長按下方二維碼
關注南派紀錄片
微信ID
SouthChina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