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歲的小夥子,勾肩搭背、打打鬧鬧最常見不過了,但前兩天,21歲的小魯卻因此差點丟了命。
昨天,記者找到小魯時,他已經在寧波市第二醫院接受了手術,暫時沒有大礙了,但回想起他發病時的情景,和他一起打鬧的「小夥伴」小林還是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氣:我們像平常一樣互相勾著脖子玩,結果他的脖子後面就一點點地腫了起來,最後腫得像兩個脖子那麼粗,話都說不出來了。
醫生說,人的脖子血管豐富要重點保護,平時打鬧要避開,特別是幾個重點部位,一旦傷到有喪命的危險。
小魯今年21歲,福建人,來寧波象山打工已經兩三年了,當年一起和他離家謀生的,還有老鄉小林。兩人是好哥們兒,無論在家還是在外,互相照顧,無話不談。
小魯和小林身體都很好,身高也相當。這對好朋友工作之餘很喜歡玩一種遊戲叫「比肩」,其實是勾肩搭背的一種升級版。就是兩個人並排站著,肩膀頂著肩膀,互相用胳膊勾住對方的脖子,然後手肘向自己的方向用力掰。
這個遊戲,既比試了力道,也增加了兩人的親密度,平時無聊了兩人就較量一下,彼此會用多大的力氣,緊到什麼程度分開,時間久了,兩人都有了默契。
前兩天,兩人又像往常一樣「比肩」了,慢慢用力,感覺太緊後都鬆開了手。剛開始,一切正常,兩人嘻嘻哈哈地繼續說笑,但沒多久,小林突然發現,小魯脖子左側偏後的位置腫了起來,而且越腫越大,這裡正是「比肩」時自己用力掰過的地方。「我用的力氣和平時都是一樣的啊。」小林又急又委屈。
最初,小魯沒覺得疼,但脖子後面的包越來越大,他也感到疼脹,便跟著小林到象山縣人民醫院就診,醫生檢查後說病情嚴重,小魯連夜轉到李惠利醫院。
李惠利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醫生裘世傑看到小魯的病情吃了一驚,他頸部左後側已經形成了一個十多公分的血腫,這時距離小魯和小林最後一次「比肩」過了9個小時。「幸虧這個血腫是在後側,如果在前面壓迫了氣管,隨時可能有生命危險。」裘醫生說。
經過檢查,小魯被確診為頸部血管破裂,需要手術,李惠利醫院醫院沒有血管外科,他又轉入寧波市第二醫院繼續治療。
昨天上午,寧波市第二醫院的血管外科負責小魯手術的醫生說:「病人送來的時候,雖然還有意識,但一個脖子已經腫成兩個大了,不能扭頭,說話也很困難。」
醫生給小魯做了一個頸部血管探查術,發現他有一根動脈分支血管破裂,還在出血,形成了假性動脈瘤,如果不及時搶救,會有生命危險,便給他做了假性動脈瘤的切除術。
記者採訪時,小魯病情已經穩定,醫生說沒有意外的話,很快就可以從ICU病房轉到普通病房繼續治療了。
小魯的脖子受力怎麼會形成假性動脈瘤?這要從假性動脈瘤的成因說起。
這種「瘤」和我們平時所說的「腫瘤」不一樣,是動脈血管壁被撕裂或穿破,血液流出後被主動脈周圍肌肉等組織包裹而形成的血腫,大多是創傷導致的。鄞州人民醫院血管外科主任、浙江省醫學會血管外科學組成員許中友說,人的頸部血管很豐富,如果遭受過猛的外力,形成的血腫可能會壓迫動脈、靜脈和氣管,造成腦部水腫、窒息,隨時會有生命危險,所以平時打鬧千萬要避開脖子。
如果這個過猛的外力傷到頸部幾個「命門」,就更危險了。包括氣管、頸椎、頸總動脈和頸內動脈。氣管壓住或卡住,或造成缺氧,數分鐘就能喪命;頸椎在頸部正後方,如果受擠壓、錯位或其他外傷,輕則引起脖子以下高位截癱,重則致命;頸總動脈在頸部兩側考前位置各有一條,是離心臟較近的動脈,頸內動脈是頸總動脈的分支,延伸至顱內,這兩條動脈也掌管著生死,千萬不能傷。
11.17(周一):
【掌上名醫·失眠】
萬承志堂 呂直主任中醫師
11.18(周二):
【掌上名醫·看病攻略】
杭州市婦產科醫院
11.20(周四):
【掌上名醫·中醫眼科】
杭州九三中醫門診部 李氏眼科傳人 羅喆人
監製:曹漪潔 主編:尉潔婷 責編:陳雨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