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一條冷凍魚,竟然患上橫紋肌溶解症,還通過母乳傳遞給嬰兒……近日,同安的阿力一家四口就這麼被一條儲存多日的冷凍魚「放倒」了!
幸運的是在醫院及時救助下,阿力一家轉危為安。可這條冷凍魚究竟是咋回事?咱們還能不能愉快地ci海鮮了?
事發前一周,一位親戚送給阿力家一條殺好並冷凍了一周左右的大頭鰱魚。阿力的父親曾煮魚並吃了一點,隨後將魚放進冰箱繼續儲存。事發當晚,阿美再將煮好儲存了兩天的魚拿出來重新加熱。
大頭鰱魚(圖文無關)
當晚7點左右,阿美和公公先吃了魚,阿力隔了一個多小時後才吃。飯後,阿美還為7個月大的嬰兒哺乳。不料,3個多小時後,阿美全身酸痛,連翻個身也會痛,甚至被人稍微觸碰一下也會疼得受不了。隨後,她呼吸困難越來越嚴重,尿液也由淡紅色轉為醬油色。阿力等三人也出現類似症狀,一家四口先後被送往醫院救治。
阿美入院檢查發現,肌酸激酶指標高得驚人,正常值是38-174IU/L,而阿美的肌酸激酶數值高達23337IU/L,且還在持續上升。經初步判斷為橫紋肌溶解症,被緊急送進ICU搶救。
持續治療24小時後,阿美的肌酸激酶數值開始下降。
廈門市第三醫院ICU主治醫師王菊香說,阿美情形十分兇險,由於肌細胞損傷、壞死細胞內成分釋放到血液中,阻塞腎小管,可能造成急性腎損傷甚至腎衰竭,若不及時搶救,將危及生命。在ICU治療過程中,阿美的肌酸激酶數值一度攀升到最高值,達到了43567IU/L。持續治療24小時後,她的肌酸激酶數值開始下降。
除了阿美,阿力、7個月大的嬰兒以及父親也出現了肌酸激酶指標偏高的情況,幸運的是,經過一系列搶救,一家四口人均脫離危險。
要到正規商鋪購買海鮮、河鮮,來歷不明的海鮮、河鮮可能含有未知毒素;突然劇烈運動,也是引起橫紋肌溶解症的常見原因,在運動時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一旦有異常,應立即停止運動,以免加重病情;若突然出現全身無力,腿腳酸痛難忍,尿液顏色為醬油色,應立即就醫。
喜歡吃海鮮的小夥伴們,可別大意咯!
廈門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記者 黃文水 通訊員 彭月薌 郭勝傑 綜合@央視新聞 編輯 曾欣欣 值班主任 蔡萍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