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在農村很常見,如果細心觀察的話,會發現竹子上面經常會長出一些東西,例如像銀耳一樣的竹燕窩,還有一種粉紅色的「瘤子」。這種粉紅瘤子像蟲卵一樣附著在竹子上,在有些地方人們叫它竹子花。
在農村裡有這麼一句俗語「竹子開花,馬上搬家」,如果竹林長出了竹子花,那麼預示著這片竹林將要枯萎,那麼這種粉紅瘤子真的是竹子開的花嗎?
這粉紅色的瘤子叫做竹黃,不過它並不是竹子開的花朵,而是竹子受傷後流出的分泌物所凝結成的物質。通常在兩種情況下會長出竹黃,一種是蟲子將竹子咬破後,另一種情況就是竹林發生火災後。
在外界的刺激下,竹子為了保護自我,會流出傷液來修復傷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竹黃。竹黃最初是白色的,後來才會慢慢變成粉色。
一般健康的竹林是不會長出竹黃的,而且也不是所有的竹子都能長出竹黃,它主要發生在苦竹上面。通常竹林中出現竹黃預示著這片竹林可能蟲害比較嚴重,竹林衰敗的可能性比較大。
好在竹黃是有用的,在四川、福建等地,竹黃長用來泡酒,它的顏色是天然的色素,可以讓酒變成非常好看的顏色。用竹黃泡酒也有比較長的歷史了,很多農村裡老一輩的人都知道,因此在以前的時候,很多老一輩的農民朋友也常去竹林採摘竹黃來用。
此外,竹黃還是一種藥材,有竹三七、血三七的美名,不僅可以泡酒,還有很多其他的用法。以前有一些商販專門到農村收竹黃,當時價格還不是很貴,幾毛到幾塊不等,現在竹黃曬乾後的價格大概在70元一斤左右。
現在好像沒見過上門收購竹黃的人了,應該在一些藥材鋪還有收購的吧!不過很多人並不知道竹黃的作用,還以為是蟲卵,這就很浪費了。
因為竹黃也是會腐爛的,在它變成粉紅色之後,及時將它採摘回來,然後選擇太陽大的天氣將它快速曬乾,或者是用低溫慢慢烘乾,然後再密封保存。
通常採摘竹黃的最佳季節是五月份之後,此時竹林裡的昆蟲活躍,竹黃也出現得最多。當然在秋季也有,只是數量少一些。在採摘竹黃的時候,為了不破壞它的完整性,需要將竹子的枝條一起砍下來。不過這種竹子比較矮小,是短穗竹,砍起來也方便。
所以以後若是在竹林裡見到了竹子上長出「粉紅瘤子」,可別浪費了,請採摘下來吧,若是你喝酒的話,正好可以自己泡酒喝,若是你不喝的話,也可以送給喜歡喝酒的長輩。
讀者朋友們,你見過竹黃嗎?你知道竹黃還有哪些價值嗎?歡迎留言交流,說說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