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渠陽鎮泡裡村福壽山莊楠竹基地。
楊進樹三鋤兩鋤從鬆軟開裂的土裡刨出一個黃皮大筍。
「我種的竹筍可以當水果生吃,不信你們嘗嘗」。
前來山莊體驗「春筍採挖樂」活動的遊客們收穫頗豐。
靖州新聞網·紅網靖州站3月23日訊(分站記者 劉傑華) 「我種的竹筍可以當水果生吃,不信你們嘗嘗,保證味道不比超市賣的雪蓮果差!」3月23日,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渠陽鎮泡裡村福壽山莊楠竹基地,水靈鮮嫩的春筍一個個破土而出,莊主楊進樹三鋤兩鋤從鬆軟開裂的土裡刨出一個黃皮大筍,抱起來就啃。
記者將信將疑地接過一嘗,發現一股草根的清香撲鼻而來,那種甜絲絲、嫩生生的滋味,確實不是超市售賣的那種一般水果可以比擬的。
「吃起來既有水果的清爽口感,又有竹筍的特有香甜!」「當年楊貴妃要是知道靖州的竹筍能生吃,怕是也要快馬送京城嘍!」前來山莊體驗「春筍採挖樂」活動的遊客們嘗過老楊的竹筍後,你一言我一語,讚不絕口。
「我種的竹筍為什麼能生著吃,這是有竅門的。」楊進壽說,奧秘就在於他把竹林當作菜地種,經常為自家的竹林清雜、鋤草、鬆土、施肥,「你看這滿山的楠竹,又肥又嫩的,哪根沒有碗口粗啊!」
楠竹是靖州縣的一項傳統產業,當地村民多在房前屋後種竹,竹筍也是自給自足。2009年,楊進樹承包了村裡400畝山地,也種上了竹子。但那時,他種竹很粗放,鋤鋤草、施點肥,便等著出筍了。一畝竹林,至多產筍100來斤,價格也不高,賣不了多少錢。近幾年,靖州縣林業部門大力推廣楠竹豐產栽培技術,科技人員一線指導,楊進樹成為忠實的實踐者。
「砍小留大、砍老留新、砍密留稀,冬天給竹山『蓋被』,夏天讓竹子『喝水』,開春再為竹林配上『營養餐』…… 」 如今,聊起竹林種植經,楊進樹張口就來、頭頭是道。
通過精細管理,科學施肥,這片竹林的經濟效益已明顯提高,比起剛承包時楠竹胸徑平均增大了1.5釐米以上,鮮筍由原來的畝產50公斤增加到130公斤,立竹由畝產60根增加到140根。
「多的一天,賣筍就能收入2000多元!」楊進樹曬出了他的「增收帳」:400畝竹林,每年能間伐1萬根竹子,平均每根竹子10元,每年毛收入10萬元。
「種竹挖筍,雖然累,但有技術,這竹林就是一座挖不盡的富礦。」說到竹林的效益,楊進樹嘴角的笑顯出了甜甜的「味道」。
掃碼關注「玩轉靖州」微信公眾號
本期編輯:陳俊名
投稿郵箱:jzxww8227192@163.com
官方抖音號:1133016682(靖州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