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一個關於荷蘭的最短恐怖故事:荷蘭美食!續一個——荷蘭鯡魚。
鯡魚,作為一種北國(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包括波羅的海))的小魚,是世界上極少生長於冰冷海水之中的魚種,而且它們是一種成群的魚↓
△魚群曾入選密恐患者救助基金會評選「密恐威脅TOP10」(瞎編的)
鯡魚個頭不過十來釐米,寬也不過五六釐米,通體銀色,它每天的豪華午餐就是一些浮遊生物和其它微小的海洋生物。它脂肪含量很高,特別適合醃製做成罐頭……而鯡魚,也就成了荷蘭的國民小吃。
鯡魚成就了「海上馬車夫」
因為北歐盛產這種小魚,鯡魚在很早以前就是北歐人熱衷的食物,而且為了爭奪漁場,荷蘭人和蘇格蘭人爆發了三次戰爭。直到後來,荷蘭人發明了一種鯡魚保鮮的特殊技法,才結束了北歐各個民族對鯡魚的爭奪。
荷蘭人對鯡魚的感情非同一般,他們常說荷蘭的崛起就是從銀白色的鯡魚開始的,阿姆斯特丹還有「建在鯡魚骨頭上的城市」之稱。
△民居牆壁上的鯡魚圖案
1358年,漁民威廉姆•伯克爾斯宗發明了只需一刀就可以除去魚腸子的方法:把鯡魚的肚子剖開,把內臟取出,把頭去掉,然後把鹽放在裡面,這樣可以保存一年多的時間。這種「一刀流」讓荷蘭在爭奪鯡魚資源中戰勝了其他民族。荷蘭鯡魚產業迅速崛起,並推動了荷蘭造船業和貿易業的快速發展。
△威廉姆•伯克爾斯宗發明的「一刀切」,成就了荷蘭走向極盛帝國的歷史
沒有吃過鯡魚,怎麼敢說自己去過荷蘭
每年5月,荷蘭人開始迎來鯡魚節。這個時候男女老少用指尖捏住鯡魚尾巴,仰起脖子,大口吞咽鯡魚的情景隨處可見,這是荷蘭最為常見的一種街邊傳統美食。
△荷蘭街頭吃鯡魚
荷蘭鯡魚的做法並不複雜,等荷蘭人把鯡魚捕撈上來,去除掉它們的內臟和魚頭,再用含有特殊酶的香料和鹽醃製以後,配上切碎的洋蔥丁,再插一面小國旗(這點很重要),它們就可以……吃了!
△掐頭去內臟+鹽+洋蔥+國旗≈荷蘭鯡魚
就這樣咬掉整條魚——如絲般柔滑,從指尖傳遞到舌尖,滑過喉嚨吞咽下肚,中和洋蔥的氣味而形成又甜又嗆又鮮美的味覺刺激殘留唇齒間,總令人心馳神往……荷蘭當地人會這樣說:「只有這樣,你才能感覺到它的光滑、柔軟和美味,你才能真正感覺到,它融化在你的嘴裡。」至於味道……有機會還是要自己體會。
總之,在荷蘭一定要嘗試生吞鯡魚。不吃會後悔,吃了……
除了生吞,還有哪種溫和的吃法?
鯡魚豐收的季節,荷蘭全國各地的酒吧、餐廳裡也會大量供應鯡魚,除了生吃之外,他們還會將鯡魚油炸做成魚排,或把鯡魚夾在麵包裡食用。
當然,多餘的鯡魚還會醃製起來,用來下酒當做零食吃,荷蘭人一年四季都能吃到鯡魚。
鯡魚是世界上數量最多的魚類之一。還有一種更出名的鯡魚食物可能是號稱「世界第一臭」的瑞典鹽醃鯡魚罐頭,這種散發著臭味、味道偏酸的罐頭能甩臭豆腐幾百條街。
由於鯡魚罐頭特有的物理屬性,此物嚴格禁止在室內及任何封閉空間內開啟,嚴格禁止!
江湖上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開一罐鼓的鯡魚罐頭,要麼準備塑料膜防止它噴你一身,要麼準備一件你不打算要的衣服……
奶叔有話說
為表示對大家的重視,奶叔搞了一次抽獎活動,距離活動結束時間僅剩下幾個小時,沒看到的同學快戳閱讀原文,iPad3和Kindle在向你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