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手持獻血者的這位中年男子叫楊淑君,來自遠在近2000公裡的四川鹽亭縣。和其他無數的打工者一樣,成了這座城市最默默無聞的建設者。
3月22日,有雨,他前往南潯獻血屋準備獻血,然而對工作人員的第一句話卻是:「上個月,AB型血緊缺,血站給我發了好幾條簡訊,可惜我到這個月才到半年的間隔期,不然早就來了,救人如救火。」
他仿佛是在致歉,覺得自己來晚了。此時,坐在獻血屋裡老楊從2005年起,連續參與無償獻血10餘次,累計獻血4400毫升。他說:「只要自己的身體條件達標,就每年堅持獻血,獻血並不對身體有什麼危害,所以我還要鼓勵一起打工的老鄉們參與獻血。」
這些年老楊獻血,多數的時候選擇在雨天,其實很簡單,像他們這些建築工人,只要天氣好,工地要開工,天氣不好就會有時間。
我們應該要給予像楊淑君這樣的人群熱烈的掌聲的:這個不被關注的人群,這個生活於社會最底層的人群,這個為我們的城市揮汗的人群,在一片片荒蕪雜亂的工地上,用雙手搭建起了一座座高樓大廈。當然,我們更應要向他們致敬,他們所奉獻的不僅是汗水還有熱血。
就如楊淑君所說,救人如救火,所以他要獻血,所以他在血液緊缺的時候會迫不及待的趕往獻血屋。你或許不知道,在這個世界上,只要隨著秒鐘「滴答」一聲,就有三個人需要輸血,而國內獻血率僅為1%左右,然而這兩天,小編無意在朋友圈看到一位血站工作人員發布的消息:「不知道這起車禍有多少人受傷,要用多少血,希望這樣的悲劇從此不要發生,特別是在近期,也千萬不能有病,血液庫存處於緊缺狀態。」
我們西裝筆挺的走在大街上,我們感受不到冬的寒冷夏的酷熱,我們享受地方政府帶給我們優質的文化、教育、醫療服務,但說來慚愧,我們還有很多人竟比不過像楊淑君這樣的農民工。
唯有感謝老楊,感謝像老楊一樣的人,是你們讓我們的社會更為和諧和美好。
本文改編自南潯區獻血辦沈曙霞:《平凡的人 閃亮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