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楊淑君,1971年出生,重慶銅梁人,大連市川渝商會理事、大連華德來美食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1992年遠赴大連務工,從月薪200元的打工妹起步,逐漸自己開店,是第一個在旅順口賣重慶火鍋的人。目前擁有旅順口天府酒家香辣蟹火鍋、大連盛川重慶老灶火鍋和豐匯小吃三家餐館。
■感言:困難無助時我喜歡到海邊去,朝著大海哭、朝著大海喊;哭完了、喊完了,人也累了,再慢慢走回家,笑著面對現實。
楊淑君生在銅梁鄉村地區,自幼家境貧困。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在親戚朋友眼中,楊淑君一直都是「極不安份」的:高中沒讀完她就輟學了,進入沙坪垻區青木關一家餐館打工,半年內接連換了幾個地方,還樂此不疲;18歲時,又東拼西湊了2000元接手一家餐館開始創業,可惜因為缺乏經驗,沒幾天小店便關門大吉,無奈之下才回到老家。
1990年6月,想到村裡有些人到了東北,楊淑君便也選擇了位於東北的大連。生存的壓力,讓楊淑君顧不上欣賞這座海濱都市的美麗,第二天就進入一家餐館打工。
餐飲業從業人員的流動性特別大,更要命的是她沒有一技之長,收入始終不高,充其量能維持溫飽。很快,迷惘的情緒不可遏止地出現在心底:回家,還是繼續留在大連?
好幾次,楊淑君不由自主走到了大連火車站,又硬生生停下腳步。最後,她一咬牙拿定主意:不混出個人樣來絕不回家!
「那幾年我沒能攢下什麼錢,活得也特別苦,但學會了很多東西,將餐館裡裡外外的事情都弄明白了。現在想起來,我應該感謝那段經歷。」楊淑君感嘆。
1993年,楊淑君與丈夫舉債3萬元,在大連劉家橋租下一個袖珍型門面,嘗試著做餐飲生意。
創業並不容易。這家館子的生意始終沒有起色,到年底時難以為繼,只能關門。楊淑君不洩氣,經人介紹又跑到距離大連不遠的旅順市,將當地蛇島醫院的食堂承包了下來。從1996年開始,食堂的生意開始好轉,有了盈利,楊淑君迎來喘息的機會。1997年,她想到了開火鍋店。
這「靈感」與她打工期間的一次經歷有關。幾年前她在大連一家餐廳打工時,聽說老闆有意搞特色經營,便熱心建議引進重慶火鍋,不想卻遭遇對方狠狠挖苦了一頓:「你開玩笑吧?重慶火鍋不就是在洗臉盆裡涮菜吃嗎?大連人會喜歡嗎?」生性倔強的楊淑君氣不過,當時便暗下決心:「總有一天,我要讓你們東北人見識見識重慶火鍋的好!」
如今時機成熟,楊淑君決定動手了。考慮到北方人可能不太接受,她先行做了個試驗:將食堂大廳內一張餐桌挖空了,架上一口鍋,投入各色調料,開涮!
那時旅順人多數沒吃過正宗火鍋,聞到陣陣麻辣鮮香,紛紛湊上前問:「是啥好吃的?試驗成功了!
楊淑君乾脆將食堂裡的10張餐桌全部改為火鍋桌,旅順市第一家火鍋館就此開張,天天顧客爆滿、生意紅火。
火鍋館的生意越來越好,楊淑君迎來了成功和喜悅,同時也找到了信心。
1997年末,蛇島醫院食堂租約到期,她瞄準地處旅順鬧市區的菜市街,在那裡租下一個門面,新建起一家大型重慶火鍋館;1998年,店面面積400平方米的第二家火鍋店開業;1999年,店面面積700多平方米的第三家火鍋店開張迎客。
2014年,她幾次回到重慶,虛心向火鍋炒料老師傅學藝;年底,選址大連華南廣場,她在這個海濱城市的第一家火鍋店「盛川重慶老灶火鍋」開業,辣椒、牛油等主要原材料均從重慶採購,以確保味道正宗。
2015年,她整合自己在大連、旅順的多家火鍋店,成立了大連華德來美食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自任總經理一職,要進一步做大企業。
如果說,當年剛到大連的時候,她的最大夢想只是多掙點錢、讓自己和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那麼她現在的「夢想」已經大大不同了:「往大一點說,是想進一步推廣重慶火鍋;往小處說,我也得小心經營,不能砸了『重慶火鍋』的招牌啊!」
今晚,重慶衛視同步播出相關報導。